向海图强育英才 奋楫扬帆谱新篇

大力发展海洋教育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7发布日期:2025-10-28

王海涛

20241024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殷切嘱托学校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中国海洋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蓝色梦想涵育行动,深耕海洋教育沃土,在政策支撑、科研攻关、资源建设、教学改革、平台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为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一、擘画蓝图:当好海洋教育政策“智囊团”

作为海洋教育领域的“国家队”,学校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区域海洋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决策支持。

打造青岛海洋教育示范城“金名片”。2019年,学校受青岛市教育局委托,牵头编制青岛市《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到示范校评审全程参与,推动青岛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习海洋”的教育生态,“海洋+”课程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

绘就山东海洋文化教育“工笔画”。2020年,学校起草的《山东省海洋文化教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被省教育厅采纳。三年来,学校牵头起草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海洋文化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全省102所海洋文化教育领航校建设,推动海洋教育纳入山东省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建强国家级海洋科普“桥头堡”。2019年,学校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建“海洋科普研究中心”,打造“四平台一基地”(科普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作品创作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和科学传播综合基地)。学校累计开展海洋科普产业化、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等课题研究10余项,编著《中小学海洋文化建设案例集》等,为全国海洋科普提供专业支撑。

二、深耕科研:锻造海洋教育理论“硬支撑”

学校聚焦海洋教育重大课题攻关,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研究成果。

国家级课题破解关键问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洋强国战略下的海洋文化体系构建研究》,首次系统构建海洋文化教育理论框架;完成教育部《中小学“海洋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机制研究》,提出“云平台+资源包”的普惠推广模式。

专项研究服务实践需求。针对海洋意识提升难题,开展《海洋强国战略视域下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的路径研究》,提出“课程渗透+研学实践+媒体传播”三维策略;开展《山东省海洋科普与海洋科技转化耦合机制研究》等,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科学普及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数字化赋能内陆学校。针对海洋教育普及问题,学校承担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委托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升级全国中小学校海洋意识教育的路径研究 》,向50余所“海洋育苗项目”学校捐赠“海洋教育智慧教学平台”。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通过“海洋意识启蒙—专业认知—职业规划”分层教学,实现海洋教育“在地化”,打造社团驱动、海洋研学实践等特色项目,形成可复制的内陆海洋教育模式,实践成果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自然资源报》等深度报道。

三、厚植资源:构建海洋教育内容“资源库”

学校整合多方力量,打造覆盖全学段的海洋教育资源体系。

公共平台续动能。学校联合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搭建完成全国海洋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海洋兴邦”小程序等。为全国海洋文化教育推广普及提供资源服务与信息化教学支持。

精品课程树标杆。推动开发《海洋通识教育读本》《海洋中国》等高校通识课教材、《我们与海洋共成长》(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12册)中小学项目化教学教材,《齐鲁海韵》(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共4册)读本融入山东舰、黄河入海口等本土元素,成为全省中小学海洋文化教育范本。

数字资源拓维度。为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制作的71个海洋专题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万次;《中小学海洋教育专用挂图》创新采用竖版中国地图,突出海洋国土的概念,配以海洋地理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海洋大事记介绍,并通过二维码链接丰富的海洋学习资源。

四、创新实践:打造海洋教育改革“试验田”

学校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推动海洋教育从沿海向内陆延伸。

教师培训强根基。2021年,学校联合琼鲁两地举办“全国中小学海洋教育云论坛———以海育人:为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论坛以“海洋+学科”为主题,探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海洋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吸引8000余名教师参加线上培训。

品牌活动扩影响。学校推出的“探秘神奇海洋”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让海洋专家走进校园,将真实的海洋情境带到学生身边,学生累计参与45万人次。由北京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4年东城区青少年“海洋牧场”科学观察科普实践活动,学生从最初的“搭建海洋生态箱”探索,逐步深入到“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历时半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探索实践与科研资源。

协同育人筑体系。学校积极实施“大中小学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协同联合培养”行动计划,与青岛二中联合试点海洋先修课,与271教育集团联合开展海洋教育,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开展“海洋青少年人才建设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内惠及万所学校。

五、聚力协同:搭建海洋教育发展“大平台”

学校构建多元协作网络,凝聚海洋教育推广合力。

学术平台引领方向。学校牵头成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海洋教育专业委员会,完善全民海洋教育服务体系,搭建全国海洋教育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平台;成立山东省大中小学海洋文化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开展政策研究、课程教材开发、科普资源建设、海洋教育先修课、海洋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等,积极推动海洋文化教育推广普及,打造山东海洋文化教育品牌。

赛事平台激发活力。自2012年起,联合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等,连续举办国内唯一以海洋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公益设计赛事———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海洋文化创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海洋意识,该赛事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展示和交流的最大平台。

传播平台扩大影响。运营“海洋兴邦”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布科普视频、科普文章和数字图书;助力山东教育电视台《走向深蓝》系列节目,收视覆盖全省约1600万师生。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中国海洋大学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锚定“培养‘蓝梦人才’、服务海洋强国”目标,持续完善海洋教育体系,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蔚蓝、逐梦深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更加壮美的海洋篇章!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

 

 

 

 

 

 

 

 

(《山东教育》202510月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