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

发布日期 : 2021-12-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程   轶

高中教材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其意旨是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在近两年的讨论中显示出较高的关注度,也成为诸家语文刊物的热点话题,但多数讨论都缺乏整本书阅读的高阶理念,更没有展现高屋建瓴的视野。很少有人尝试阅读体系的规划、构建及实施,不少论者自己还没来得及全面通读并深刻理解《红楼梦》文本,就已经公开发表所谓的专家意见或指导方案。

而一线教师依旧热衷于运用外部手段激发阅读兴趣,如以影视剧片段导入小说文本的阅读,以评判演技或创新表演来消解对文本的欣赏,以开展“知识竞赛”去推动对文本的理解,以观看《百家讲坛》来代替对原著的细读。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呢?

教师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将课外阅读与课上指导相结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对《红楼梦》长期保持兴趣,加入新元素让阅读更具时代特色,把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有效传达给学生。

一、要明确阅读目标,建构阅读体系

从小目标开始。选择版本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校注成果最为丰富,是多数红学研究者习用的文本,对中学生而言也最为适合。版本选定之后,研读前言和回目。前言有助于了解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和作品内容,回目有助于概览式了解作品的整体框架。

然后再规划大目标,设计任务要求,建构阅读体系,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解读前五回的总纲作用

《红楼梦》前五回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叙事单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展示了贾府复杂的人事关系,预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遭际,既是全书情节展开的铺垫,又占据了整体建构的制高点。正确解读前五回有益于文本主体内容的理解和情节走向的把握。

(二)抓住整本书的两条主线

《红楼梦》是由两条主线关联起来的一个网状结构,表达的主题也是多义性的。第一条主线是以宝、黛、钗婚恋故事为主体描述贾府内部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另一条主线是以王熙凤理家为主体构架,渗透了《红楼梦》贾府生活日常,牵连起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包括荣宁两府府内府外、主子奴婢、朝廷村野等方方面面,描绘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红楼梦》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败亡的历史悲剧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青年的人生悲剧和以钗黛为代表的青年女子的命运悲剧。

(三)把握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阅读经典作品,一定要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一线教师应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探究人物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书中人物的性格魅力与人性光辉。《红楼梦》全书人物众多,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有数十个,重点学习理解的人物应该是故事核心圈的主要人物,能关联重大情节和主线,呈现生活场景,揭示小说主旨。这样的人物形象本身有丰富复杂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对中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四)品味小说文本的关键情节

《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诸如可卿殡葬、元妃归省、宝玉挨打、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刘姥姥游园、抄检大观园等等,是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对故事进程和主题呈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红楼梦》“大过节”“大关键”的叙事安排,可概括为“远处蓄势,渐渐逼来”“同类层叠,同质对举”。“远处蓄势,渐渐逼来”是指相关人物和事件早有铺垫,后续情节余波又渐次消退;“同类层叠,同质对举”,是指在重要情节的前后设置内容相关、意脉相属的同类情节,作为重要情节的陪衬。一线语文教师应树起文化育人的高标,立足文本解读情节,教会学生理性思考,不能在碎片化解析中迷失方向。

(五)鉴赏小说文本的表达技巧

怎样通过读《红楼梦》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真的想读懂这本名著,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先把《红楼梦》当小说读。有一些同学,不怎么研读原著,而是去找那些红学研究作品,比如索隐、续写等,感觉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很深的程度。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手法都打破了。我们要把《红楼梦》当成文学作品来看待,深入到文本中去,力图搞清楚这些问题:《红楼梦》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讲故事的?它在刻画人物、结构全书、表达感情、渲染环境方面,跟其他的小说有什么不同?它哪些地方体现了所有小说写作中遵循的原则和法则?又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对传统小说的创造性的超越?

二、要明确阅读方法,规划阅读流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把握其艺术手法,品评人物形象,进入深度文学欣赏与品鉴;要探究其创作规律,辨析主题思想,进入高阶思辨研读与写作。

教师在指导中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之前,需要自己先读懂名著,了解红学研究的整个状貌,基于事先阅读并消化、吸收,知道何为正、何为误、何为偏,才能有计划地开展阅读研讨,并在带领学生研读过程中给出恰当评价,随时予以有高度的指导说明。

(一)整体阅读要建立在整体观照之上

整本书阅读的落实可以将文本放到文化背景中理解。《红楼梦》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往往看了后面忘前面,甚至混淆人物关系。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通读前言和回目,对全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宏观的把握。之后通读全书,以两条情节主线为核心,品鉴相关情节,梳理整体或局部情节的脉络,认识小说主题;重点阅读前五回,梳理每一章回的情节,概括每一章回的内容,勾画主要人物关系图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随时查阅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读并探讨。

(二)细节阅读要放置在宏观层面之上

微观与宏观结合的阅读方法也值得注意。引导学生在整体观照之上细读文本,抓住最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故事、人物、环境等,进行圈点批注,反复阅读品味,体会作者深意。由此,我们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手法运用、主题探究等不同角度设计主题研读。

(三)读名著《红楼梦》,提升写作水平

教育家叶圣陶在《语文教育论集》中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联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把阅读和写作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本,体验文本魅力,并进行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把阅读的过程转换为写作的冲动,把写作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中,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联,有机结合。

 

 

(《山东教育》202111月第4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