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发布日期 : 2020-10-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单县实验中学 杨凤霞
如果把语文课堂比作一个剧场,那么主角是谁?配角是谁?观众是谁?我说,在这场演出中,教师无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没有配角和观众,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角。
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从关注我们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把课堂教学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把“学”作为语文课的核心要素,变教师教得精彩为学生学得精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为了实现这种“少教多学”的愿望,构建高效务实的语文课堂,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因势利导,基于学生的学情而教
既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我就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导”字上下功夫。如在教学《白杨礼赞》的时候,上课前一天,我先把阅读任务单发给学生,任务单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请大声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写出“当我朗读时,我感受到了……”;(二)请在下面写出本文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注音和解释;(三)请借助资料,了解茅盾其人及其作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四)阅读本文后,你还有哪些感兴趣或者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出。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书写感受,找到了自己和作者的共鸣点,通过上述练习能有效地解决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也达到了学生能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的目的。最后,对文章提出质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能据此了解学生的学情。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就必须重视学生,唤起学生的参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所以,我总是精心设计好激情有趣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巧妙地把学生一开始就吸引到课堂上来。
我的具体做法首先是创设情境,运用漫画、故事、音乐、视频、情境表演,或由社会生活现象切入,激发情趣,设疑激思,巧妙导入。具体做法因文而异,有时用音乐导入,有时借助复习旧知的同时因势利导,有时从社会现象入手。如在教学《背影》时,我从当下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追星”谈起。在学生谈出自己偶像之后,我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偶像,我说他的特点,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他是散文家,他的散文贮满诗意,家喻户晓,20世纪30年代就有篇目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是诗人,他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为开拓新诗的道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学者,曾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他是民主战士,有着‘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铮铮铁骨。他是谁?”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朱自清。”我趁机说:“下面让我们走近朱自清,透过‘背影’,品味经典。”在导入语的设计上,我总是反复斟酌,尽力体现语文教学着力倡导的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韵味、文化的视野,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情感上的熏陶。有时,我也让学生在三分钟的课前演讲中自己设计课文的导入语。在学生或激情或有趣的引导下,其他学生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要讲的课文上了,我再乘势上课。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直指教学目标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能激活课堂,有效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中表现丰富,于明晰中透露细腻,进而点亮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例如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你能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吗?作者笔下,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文章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设计,就一步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如教学《背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背影’,文中又四次提到背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背影让作者念念不忘?”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很快就找到了描写背影的句子,进而从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深切体会到父子情深。
四、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努力践行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探究,从字、词、句、段、篇章来学习语文,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登台讲解,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都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在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试读,在试读中发现不会读或者拿不准的地方;第二步让学生听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和停顿;第三步,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第四步,让同位之间互听互读;第五步,让四人小组内听读,选出读得好的;第五步,小组之间比赛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第六步学生齐读;第七步,背读,让学生自由背读自己喜欢或者认为重要的句子。通过这七步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在读中感悟和理解,一步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做到了“以读促讲,以读促悟”。整堂课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充满了活力和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就是为了学生“多学”、教师“不教”,从而打造务实高效课堂。当然,真正通过“少教多学”来构建高效课堂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山东教育》2020年9月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