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得佳径赋新诗

发布日期 : 2020-09-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探得佳径赋新诗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现代短诗写作探究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褚春红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单元学习任务都对现代诗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其实,正值大好年华的高中学生,花一般的年纪,梦一样的青春,诗歌就是他们面对世界时最好的表达方式。况且,孔夫子也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诗经》中的诗歌,就不能说出优雅得体的言辞,不能出口成章,打动人心。

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写作现代短诗?

一、描摹景物特点,抓其一点,精到传神

比如,一首题目为《枫树》的诗是这样写的:

真是一个淳朴的,/山里女子/秋风,一句悄悄的情话/便让她羞红了/整个季节。

作为自然界中的景物———枫树,可写的方面很多,它的枝叶主干,它的形状色彩,它的生长习性,但作者只抓住其经风变“红”这一特点来描摹叙写,至于它是一棵还是两棵,长在房前还是屋后,是高大还是矮小,都无须赘述。读者完全可以凭借诗人描述的枫树经风变红的这一特点,补充想象出秋天枫树的完整丰满的形象,从而获得丰富深厚的,甚至是深刻的审美体验。

又如一首《乡愁》的小诗:

故乡是一锅苦瓜汤/我喝的时候/足足加了三瓢水/三勺糖/喝起来却还是那么苦

全文短小精悍,只突出乡愁苦的特点,绝不旁逸斜出,因为只写了最突出的一点,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读者可以根据乡愁“苦”的特点,联想起那一系列苦涩的故事、坎坷的经历。

二、思想内容上注入情感,写出超越事物本身的品质与内涵

现代诗歌描写歌咏的对象内容,如枫叶、地震、剪刀、树、花、萤火虫等等,大都是我们生活中普通平凡、具体而熟悉的事物,可是在诗人笔下,这些普通平凡的事物又有不同的特点。

如一首《老牛》的诗:

你宽厚坚实的脊梁/曾承载着农人对未来的向往/如今/即便在隆隆的拖拉机声中/几近被遗忘/你也没有停下/在牛栏里对田野的渴望。

读完这首小诗,让人忍不住思考,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农村中有多少事物已经或者正在退出我们的视线;推而广之,在新科技的冲击下,有多少种职业已经消退出历史舞台;又有多少人,像老牛一样,因无法融进新时代而对过去充满了怀念与思恋。不被需要是不是一种悲哀,尤其是当你特别渴望被需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诗人写的是普通平凡的事物,但将普通平凡的事物写出了超越事物本身的价值。这首《老牛》诗,写的是老牛,好像写的又不只是老牛。

三、语言组织大胆创新,突破常规组合

现代诗语言的创新组合一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词语的嫁接

看下面这个例句: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们的皮肤。(顾城《生命幻想曲》)

把不具有修饰关系的“阳光”与“瀑布”组合在一起,突出了阳光像瀑布般倾泻而下的特点,从语法方面来讲不符合常规,但置于具体上下文的诗歌中,让读者产生了美好的心理联想,因而成为艺术佳句。

胡玫的《心之帆·思》中有这样的诗句:

篱笆深深的小院/我阅读一天星辰/不知谁来阅读我。

第一个“阅读”似乎可以用“仰望”代替,后一个“阅读”似乎可以换成“看望”。替换以后,固然成了正常搭配,然而诗味大减,诗歌的含蓄和隽永则荡然无存。

徐志摩《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满载一船星辉”,“星辉”能用船来“载”。它写出了波光粼粼、星光灿烂,小船在水面划行,沐浴在星光下的那种惬意与美好。又如,“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夜晚,灯光和我同时绽放/把自己层层打开  直至更深处”(穆桂荣《绽放》)。更不用说“愤怒的葡萄”“粉红色的回忆”“触摸声音”“拥抱孤独”“萌发的心事”“浓黑的悲凉”“花开的声音”等等,这些在常规语法下不可搭配的组合,在诗的世界里,可以搭配、组合、嫁接。正是这些突破常规的超常搭配,使诗歌具有了浓浓的诗味。

(二)词性的变通

洛夫的诗句“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在语法里,只有动词后面才跟表时态性的助词“过”“了”。本诗将名词“荷”“蝉”“风”“霜”后面跟上“过”“了”,将名词活用为动词,激起了我们丰富的联想:火热的夏天,荷花盛开得娇艳美丽,要么雪白要么粉红;西风吹来,秋风四起,枝叶稀疏,蝉在枝叶间有气无力地嘶哑地叫着。把名词活用作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包含动词的意思却比动词来得更简洁,更形象,更有诗味。

当然,动词也可活用为名词。如“仿佛天涯地角尚有一个牵系”(何其芳《梦后》)。动词“牵系”活用为名词后,动中有静感,静中又有着动感,贴切表出作者的期待与追求。“牵系”的是何物,没有出现,也可能说不出,但正因此而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除此之外,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词性的变通使用,使诗的语言在简洁的基础上又多了更丰富的内涵。诗是一门藏的艺术,好诗就是用最少的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广、最多的最能点击人心灵、冲击人视觉美感的、与音乐有关的句子。

(三)语序的调整

徐志摩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怎是“别离的笙箫”?此句正常的语序是“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同样的,“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正常语序是“今晚的康桥是沉默的”。语序的置换调整,有时是为了突出强调表达的内容,有时是前后句子结构及押韵的需要。调整了语序,诗歌的味道也就跟着出来了。其实,诗歌的形式本身就是诗歌内容的一部分。同样的词语内容,用不同的诗歌形式表达,诗歌的韵味当然不一样。不记得哪位诗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至理名言,诗是什么,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种东西。

其实,句无定式,文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现代诗的创作,形式上更注重自由活泼。在词类的大家族中,文字的千军万马任你驱遣调配,于千变万化的创新组合中出奇制胜,在波谲云诡的表达效果中摇曳多姿,在自由使用文字的过程中,创设“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妙意境。用奇思妙想驱遣文字,用丽词佳句陶冶思想。

短小现代诗,虽说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要让学生写好短小现代诗也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应运用哪些策略帮助学生写好现代短诗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条途径:

一是广泛涉猎,涵泳品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和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与前提。对大脑来说,没有输入哪有输出?这一点,《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而说的一番话对我们就很有启发意义:“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旸、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学写古诗是如此,学写现代诗不也如此吗?把现当代著名诗人如闻一多、徐志摩、食指、北岛、顾城、海子、舒婷等人的诗作拿来反复阅读揣摩,尤其是冰心的《纸船》、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臧克家的《老马》、食指的《相信未来》、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卞之琳的《断章》等诗熟读以至于倒背如流,那再写现代诗时就有可能下笔如有神了。而且读诗的好处不仅在此,朱光潜在《谈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当然是需要读的,需要出声地朗读,需要投入感情,用心、用表情、用肢体来阅读。在涵泳品读中,在声音的氛围里,诗歌那种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才得以显现出来,那种长短参差、抑扬对比、押韵回环的美才得以宣泄出来,这也是诗歌最重要的魅力之一。

二是描物摹形,借鉴古诗。

至于描物事物的精到传神,刻画形象的栩栩如生,古典诗歌中这样的经典例子太多了,尤其是那些托物言志诗,可以引导学生向这一类的古诗学习借鉴。最好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对相同事物的描写刻画因诗人个性、创作目的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特点。

例如同样是写柳,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诗人写柳,所抓的着眼点是,春来,柳条的动态、形态和色泽,以突出其美丽与宝贵。后两句写柳树所生之地荒凉偏僻因而无人欣赏,为柳树怀才不遇而鸣不平,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相关政府官员。这是一首写景寓意诗,前两句写柳树的美丽宝贵是为后两句的议论铺垫服务的。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突出柳的特色———东风相助,柳絮飞花,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以至遮挡日月,诗人抓住了柳絮漫天飞舞的特点,成功地塑造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通过类似的群文阅读,意在告诉学生,事物抓其一点,写出个性,就足矣。

三是起承转合,同类仿写。

还是拿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的一段话来说事。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学写现代诗也是如此,行文最忌平铺直叙,要有起、承、转、合的起伏变化,要有抑扬相生的错落组合,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最好出乎意料,与前文有落差对比。如《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首小诗,前几句一直没有提到“红”之类的词语,所以,当后一句“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突然出现并结尾时,那种鸟儿归巢、晚霞满天的美景会马上在读者脑海中浮现,这与前面的描写形成了落差,因超出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给读者带来心理冲击,所以产生了美感。

为了改变学生俗常的语言,可以设计一些仿写训练题目。如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请按照“××把××的门推开了”格式仿写一组句子。学生可能想到这些句子: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是比较浅显的仿写,还有没有更高级一点的?如: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平常的描述通过替换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语而使句子的格调趣味大变。如:她很优雅地啜饮着高脚杯中的白酒。可以修改为:她很淑女地啜饮着杯中的孤独。

充分利用名家的名作,比如《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挑出其中的经典诗句来跟学生研究其中的结构。例如“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星辉是抽象的,怎么会载到船上?这时候就需要用点儿诗歌的创作原理给学生阐释。可跟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进行比照,让学生拿这个“载”,去造一些动宾短语,比如:“汽车载着我们的笑声,去旅游。”“一个女孩儿让座了。一辆公交车载着无限春风,开向城市花园。”《大堰河,我的保姆》里边充满了细节的排比句,可以让学生仿写,让学生用这种方式去写景物,用这一组组的排比句去写写校园的诸多秋景。

教师必须捕捉住现代诗歌诗句、篇章本身含有的独特性,利用这些独特性去教学生改变其俗常的语言,让其语言充满诗意、诗性。让诗的语言与情思纯净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性情,升华其人格,提高其境界。熟练运用汉语,把握汉语精髓,让汉语通过学生的口与笔而大放异彩,这不光是新课标、新教材下落实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华夏子孙的精神背景需求和文化使命。

四是锤炼字句,推敲斟酌。

花朵芬芳,泥土清香,环肥燕瘦,各擅其美。词语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使用得恰当与否之区别。华丽辞藻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弄巧成拙,难以卒读;平淡无奇的词语,只要用得巧妙,也能点铁成金,谱就华章,读之余香满口,回味无穷。遣词造句,当慎之又慎。一字之失,整句因此减色;一词有误,全篇为之窒碍。写好短小现代诗,锤字炼句,反复推敲斟酌是少不了的。要站在精神体验的高度,努力寻找出最能刻画事物的词,尽力锤炼出最能体现情感情绪的词句,做到简洁、精练、含蓄、生动。

五是精心设计,拟题训练。

拟定写作短小现代诗题目时,可以以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的作品为范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任务群的目标着眼,注意情境设置和任务统领,寻找写作短小现代诗歌的素材,设计出既能关注文本学习,又能拓展学生的语文生活,尤其是能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诗歌训练题目。目的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建立起文学创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抒发真情实感。诗歌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如何分行,如何运用形象,如何运用常见的艺术手法,如何使作品具有音乐性、节奏感,如何锤炼语言。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汉语言特点及其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妙,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并能创造美。

以下几种题目供参考:

1.在返乡调查过程中,家乡的许多风物,如挂在秋日枝头的柿子、秋天落叶后的白杨、村中的老槐树、高大的银杏树、老牛、锄头、镰刀等农村的动植物以及农具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自选一个事物,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以备入编《家乡风物记》诗集。要求所记事物必须明确,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不多于10行。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任选一首诗,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其改写成形式自由活泼的短小现代诗歌。

3.根据一幅风景画或所描述的画面,写一首短小的现代诗歌。

以上只是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从可操作的层面谈了几点短小现代诗歌的写作方法。其实,要写出好诗,单有方法与技巧还是不够的。沈德潜曾经说过:“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写出好诗,除有胸襟、气度、学识、思想之外,当然还需要你去观察,去思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皆精妙而不说。愿你保有一颗诗心,去发现事物精妙,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愿你在文字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在诗意的王国里攻城拔寨,用诗意的语言拔节生命的高度。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