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留白的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查看次数:220发布日期:2020-09-17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职业中专   林治刚

语言文字不是一种纯物质性的符号,而是更多地承载着人类的思想、道德、文化,是主体意识与客观物象高度融合的产物。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语言文字符号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之间,形成了大量的留白。阅读主体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充、拓展,完成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着眼文本的留白,通过对文本的追问与形象的再创造,探析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

一、于戛然而止处激发想象,感受文本的魅力

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言尽而意不止,言尽而旨无穷。高明的作者在写文章时,常到某些关键处戛然而止,或对某些部分一笔带过,设下语言文本的留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留白处展开想象,能够让学生体验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之美,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岑参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写诗人送朋友的场景,此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冰天雪地,诗人一直把朋友送到轮台的东门。前方的天山道路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漫漫风雪中,远去的友人一路的情形怎样?山回路转间,遥遥相望的诗人,内心又涌动着怎样的思绪?诗歌戛然而止,没有点明,设下了语言文字的留白。正是文本的留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审美空间。教学时,引导学生就此展开想象,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伫立风雪之中遥遥远望的形象,领会诗人内心绵绵不绝的情思。

《项链》的结尾历来为人称道。玛蒂尔德用十年的青春还完了背负的巨额债务,不料在公园偶遇自己的老朋友时,却被告知那一挂项链是假的。这时,她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小说没有写,到此戛然而止,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一挂项链,一个人的青春,梦想的破碎与重建,人生的起伏与蜕变,玛蒂尔德内心是失望、伤感,还是释然、达观?这一切都在留白之处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想象。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感触,不同的体验,或许这就是文本留白所呈现的张力之美。教学时,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的留白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提高文本鉴赏能力。

二、于含蓄隽永处诱导领悟,体验文本的张力

语言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作者明明言在此,却意在彼,真正的含义隐含在语言之外,形成文本的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留白点,引导学生于含蓄隽永处探究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提高阅读能力。

如《荷花淀》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当水生说自己明天要到大部队上去,水生嫂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里仅仅是描写水生嫂的手指“叫苇眉子划破了”,又“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吗?显然不是。那么,这些动作描写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显然,这里形成了文本的留白,而这留白,正是文本的魅力所在。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探究,我们会发现,水生嫂的手指之所以震动,是因为水生明天参军到大部队去,出乎她的意料。她对水生作出的决定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手指的震动其实是内心震动的反映。这时她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丈夫离家,生死难料;另一方面,家里的生产、老人与孩子的照顾等重担又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肩上。这种种思绪瞬间涌上心头,所以才有了“手指震动了一下”的表现。但她终究是明大义、识大体的,所以心里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作者通过“吮”这一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瞬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活动,用简洁凝练的笔墨,传达出无限情思,把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描绘得真实而丰满。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留白进行探究,不难感受到文本之后的丰富内涵,体会到文本的张力。

三、于细微随意处溯因探源,感受文本的深度

一篇完美的文章,常常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文章疏密有致,前后紧密相连,处处相互照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本中一些细微的着笔,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学时,从细微随意处入手,探究语言文字的留白,能有效地拓展审美空间,感受文本的深度。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而在前面,贾母与黛玉见面时问“念何书”,林黛玉的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前后会有不同的回答?显然,这里给我们留下了阅读的留白,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其深层内蕴,便不难领会黛玉的性格特征,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我们知道,林黛玉从小读过不少书,而且具有良好的诗词功底,但她为什么对宝玉不说实话呢?因为前面她问贾母“姐妹们读了些什么书”时,贾母是这样回答的:“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女孩子是有条件读书的,并且也都读过不少书,可贾母却说她们是只“认得两个字”,这虽是贾母的谦逊之语,但也反映出贾母对姐妹们读书的态度。此时,在贾母面前,如果自己依然如先前一样对贾宝玉说读了多少书,会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把黛玉心思缜密、随机应变的特点表现得生动而具体。

《项链》起笔一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为什么说“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直接说“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不是更好吗?这里明显是一个留白。仔细阅读课文,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看似多余的文字却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玛蒂尔德本身是美的,但她优美的资质,却并没有让她得到一个可以与之相匹配的生活,因此她就不断地感到痛苦,内心就只能更加虚荣,而这种强烈的虚荣心最终导致了她悲剧命运的发生。显然,一切都是美丽惹的祸,如果不是天生美丽,或许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也”字一笔,看似随意,却饱含深意,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总之,语文文本中的留白,为我们的阅读创造了丰富的审美空间,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留白处分析探究,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引领学生不断由肤浅走向深刻,体会文本的无穷魅力。

(《山东教育》2020年78月第29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