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铸就梦想——枣庄三十九中“尚雅育人”德育模式解析

发布日期 : 2018-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尚雅铸就梦想

——枣庄三十九中“尚雅育人”德育模式解析

本刊特约记者   胡乐彪

 

201768日,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八、九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代表3000余人齐聚操场上,参加“尚雅之歌·2017届毕业庆典”活动。

伴随着歌曲《感恩的心》,54名学生手捧鲜花,向可敬的“和雅教师”深深鞠躬献花,老师们眼含热泪接过鲜花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地感谢、回报你们,让你们的付出有价值。”“我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活动现场,孩子们也向父母鞠躬致谢,并紧紧拥抱他们。当家长们听到孩子对自己说这些话时,很多人落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学校的“尚雅”环境中,已渐渐长大成人,变得更加懂事,知道体谅父母了。

枣庄三十九中地处古运河畔、台儿庄腹地。虽然地理位置和城市环境都很优越,但学校也经历过校风堪忧、质量不高、学生流失、家长不满意的发展“低谷期”。20108月,李居涛从台儿庄区教育局调任枣庄三十九中校长。“掌舵”学校后,面对学校的状况,他并未“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而是号召师生读书,创建书香校园。在此基础上,又于2014年开始力推“尚雅育人”,彰显了他一直倡导的“读书做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

四年的实践证明,“尚雅育人”已成为三十九中人的共同愿景、育人途径和有效方式,他们也因此领略到了行进路上那别样的风景。从此,学校发展跨入“快车道”,校风学风迅速好转,教学质量突飞猛进,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吸引了在区外就读的学生大批回流。

 

从“被动接受”到“自觉认同”

 

认识李居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学习善思考的教育者。对于三十九中,李居涛可谓了如指掌。从1989年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他就来到这里当上了一名普通教师,一直干到副校长才离开。

辗转几年后,李居涛再次回到犹如初恋般的三十九中校园。按理说,作为区里唯一的区直初中,顺着前期的发展思路办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李居涛不愿吃“老本儿”。他打心底希望,几年后的学校,能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一个质的飞跃。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居涛开始不停地琢磨。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正是教育智慧潜滋暗长的过程。他发现,尽管学校地处城区,但生源来自城里、城郊和农村的不同区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的成长环境、行为习惯和学习素养更是千差万别。

经与校委会反复研究讨论后,李居涛决定赋予学校更加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特色。

于是,“尚雅育人”一词在枣庄三十九中开始叫响。

荀子曰:“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雅”,古人解释为“正也”,代表行为规范、做人规矩、品行高尚。

“我们要从‘雅’切入,挖掘传统文化中‘雅’的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内有涵养、外有气质,博学多识、彬彬有礼,高贵不高傲、谦逊不柔弱,有礼有节、温文尔雅’的‘雅士’。”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李居涛掷地有声地向老师们解读“雅”的内涵,推介“尚雅育人”。

李居涛说,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雅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贤人,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志士。步入新时代,面向新世界,应该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民族价值。

“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雅”是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枣庄三十九中推行“尚雅”,就是让学生在“雅”的教育中不断丰富道德情感,重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奠定终身发展、幸福生活、快乐成长的道德基础。它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将“德、才、行”三者的教育进行深度的融合和高度的统一。

“具体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提出女生优雅、男生儒雅、教师和雅、课堂清雅、校园洁雅、家庭馨雅。”李居涛补充道。

然而,谁能想到,这一想法一经披露,便引来大家的议论。

“看看我们的学生,有的一会儿不说脏话粗话就嘴痒,两天不打不闹便手痒。”“刚刚打扫干净的地面,能够保持一个课间就不错了。”“上下楼时,学生不推不搡,课间不喊不叫,有点难!”“要让学生做一个懂礼节、守规则的人,看来只能是美好的愿景。”

……

面对很多教师的质疑,李居涛坚定地回应:“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学生有差距,所以才需要我们去教育和引导,进而规范他们。而‘尚雅育人’就是最好的育人途径之一。”

201611月,枣庄三十九中在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了征集“三风一训”活动。按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彰显学校三十年办学特色,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标准和要求,该校从征集到的1500多条征稿中遴选200条,确定了“三风一训”初稿,并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家长微信群,广泛征求社会和广大家长意见。经反复酝酿后,郑重确定了“三风一训”的内容,即:校训是“尚雅”,校风是“书香致远,德馨致高”,学风是“正言雅行,笃学体健”,教风是“渊博贤达,和雅善诱”。

“三风一训”确定后,枣庄三十九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解读、学习和践行活动。

在学校层面,安排领导干部、优秀教师、学生干部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分条目系列解读和宣讲“三风一训”,让“尚雅”深入学生内心,作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引领学生沿着尚雅之路健康全面发展;创建以和谐师生关系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开展“争做和雅教师”竞赛活动;创设洁雅的校园氛围,在墙壁、走廊、橱窗、教室等地方,精心合理地布置“孝文化”“雅文化”的古今图画、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通过全方位的环境布置,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发。

在学生层面,通过搜集“雅”的典籍和文人雅士的言行风范,确立自己的学习榜样;对照雅文化标准,查找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展以“雅”为标准的“优雅女生”“儒雅男生”评选活动,让“雅”成为时尚和光荣。

在社会和家庭层面,则积极向“馨雅家庭”和“尚雅社区”延伸,通过各类活动推动每个家庭的“雅文化”建设逐步走上新台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这样一来,“尚雅”就从云端着了地,老师们感到有了一些切实的抓手。

20164月,在海峡两岸(中国·曲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高端论坛上,枣庄三十九中在会上作主旨发言,尚雅育人德育模式引起与会德育专家、学者的热议和认可。201711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年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枣庄三十九中受邀参加,李居涛在中学组分论坛上做了《构建尚雅育人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

这,无疑给三十九中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激励他们笃实而坚定地走好尚雅育人之路。更重要的是,在推进“雅”的过程中,老师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切实变化。他们逐渐从“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到“自觉认同”上来。

现在,每天进校时,在学校大门口会看到,学生们会从校门两侧200米外便开始自觉排队;放学时,68个班的学生人车分流,排着方队,整齐有序快速离校,这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中学生上、下学排队行走,这在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公交司机孙健师傅这样说,“每天驾车经过学校门前,从来没因放学而拥堵过,枣庄三十九中的孩子上下车也很有秩序,乘车很讲文明。”

 

读书聊书品味高雅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作为传播文化、塑造灵魂的家园,枣庄三十九中注重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引导、感染学生,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针对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为每个年级推荐了《大学》《论语》等国学经典篇目,并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全校师生在参与诵读的潜移默化中,努力成为儒雅博学、情趣高雅的人。

枣庄三十九中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坚持布置寒暑假阅读作业,分级部明确阅读书目,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争做儒雅学生的主要方式。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后,还及时组织师生开展读书、聊书活动,畅谈阅读感悟。

201787日至10日,暑假中本该宁静的校园,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人群里不仅有学生和老师,而且还有许多家长。原来,这是暑假里以“传承中华文明,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尚雅师生聊书会开始了。

为给全体学生提供一个便于集中读书的平台,暑假期间,枣庄三十九中创造性地没有给学生布置任何形式的书面文化科作业,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推荐书目”中必选2本开展暑期阅读活动,再自选5本本自主阅读,并完成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还要完成11500字以内的读书征文,参与学校层面的“读书征文评选”。同时,还规定所有学生家长自愿在学生选择书目中自选1本,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完成1篇读书心得。

聊书会上,教师们率先汇报自己暑假期间阅读的书目,畅谈自己的感想、见解和收获,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有的青年教师谈到可以将自己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内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有的老教师通过读书得到启发,联想到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重新点燃了内心的激情;有的教师针对文中人物发表个人观点,细数技法得失……

教师们时而解读文本,时而阐述观点,时而畅谈体会,会场上书香弥漫,热闹非凡。语文教师张会说:“这样的聊书活动让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不仅增进了感情,更让大家懂得读书的乐趣、感悟与收获,从中汲取营养,成就自我。”

学生们也不示弱。七年级学生夏锐阳在聊书后兴奋不已:“今天的聊书太好了!我都有点佩服自己了,从一个在大家面前不敢大声说话的人,变成了今天的聊书达人,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聊书,我喜欢!”

令人欣喜的是,枣庄三十九中的读书聊书活动已经蔚然成风,深入人心,成为校园生活新常态。学校将每年423日的“世界读书日”定为学校读书节,开展以“点燃阅读激情,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将每年11月份定为“读书活动月”,开展“六个一”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经典阅读,不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持续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多项读书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尚雅师生聊书会,定期开展不同层面的聊书活动。

去年,枣庄三十九中分别在4月份、8月份和12月份,结合寒假读书、暑假读书和读书月活动,组织了三次全校性的读书聊书会,使读书教育、读书成长的观念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枣庄三十九中还多次承办全国校长聊书会和师生聊书会,并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远赴安徽合肥、内蒙古赤峰等地,参加全国范围的“聊书盛会”。

“阅读是最好的教育,最有效的德育。”李居涛说,“阅读就是一项全面的智力活动,它需要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项能力同时参与。阅读也是一种内在陶冶的教育,它以自我感悟的方式取代了说教,以主动吸取的方式取代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们丰富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和选择,并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规范了自身的行为,扩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枣庄三十九中把“读书是一种需要”“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注入每一位师生的心中,通过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大大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促使了师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自己变得博大精深起来,唯有读书。”201598日,英语教师王永侠在收到李居涛为其颁发的书籍后,发出如此感慨。

每年一到教师节,教师们收到的礼物,不是吃的喝的用的,而是一本本书。学校表彰奖励用的奖品、入学仪式上校长赠给学生的礼物,以及班主任节上赠班主任老师的礼物等,也全部是李居涛精挑细选的各类书籍。

“多读一点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就会多一份高雅的品位;多读一点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杜威,就能多把握一分教育的真谛。所以,教书之人要爱读书、多读书,这不仅是职业需要,更应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这已成为枣庄三十九中老师们的共识。

教师需要读书成长,学生需要读书成长,家长也需要读书成长。枣庄三十九中通过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推进了亲子读书活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带动了很多家庭的学习;让父母的学习,带动孩子们的学习。

每次“聊书”活动,枣庄三十九中要求每班至少邀请五名家长参与,带动了家庭教育的转变与创新发展。每年,通过家校互动,评选出一定数量的“馨雅书香家庭”,并在家长会期间,邀请他们介绍读书和教育经验,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为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如今,一个爱读书、乐读书的家校教育大氛围正在这里形成,家长和孩子们过生日时互赠书籍也成为一种主流。

“和孩子一起读书,教育的是孩子,成长的是自己,收获的是幸福的家庭,感谢三十九中的读书活动,点赞三十九中的‘尚雅育人’。”被评为“枣庄市书香家庭”的学生家长王佳欣充满感激地说。

 

特色教育活动彰显“雅行”

 

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仪式、节日和庆典……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这样的仪式,会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

基于这一认识,枣庄三十九中在尚雅育人进程中,更加注重仪式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四大仪式”“五大节日”和“两项实践”为主体的系列育人活动,将“尚雅”教育贯穿到每个层面,使学生在活动现场受到触动和教育。

传统的入学仪式,无非就是领导讲讲话,师生发发言,对刚刚进入一所新学校的新生来说,就是呆板的程序,对于学生迈入一所新的校园要产生归属感没有多大帮助。

为改变这一入学仪式“走形式不走心”的低效做法,从2013年开学典礼开始,枣庄三十九中便打破传统的会议形式,开创性地举办有自己特色的入学仪式。1500名七年级新生和家长,牵手走上红地毯,依次走过“成功门”,人人在“尚雅墙”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入学仪式让新生在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就被打上“尚雅”的烙印,为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奠基、导航。

开学典礼上,李居涛还为每一个新入校的学生赠送一本书,迎接他们进入三十九中。随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走上高台,接受学生代表献上的“束修六礼”。富有特色的入学仪式,引导新生感受入学乐趣,培育爱父母、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的朴素情感。

“升旗仪式周周都在做,但一定不能只做成形式,要真正做成仪式。”校团委书记武广磊说。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从集合、整队到出旗、升旗,他们都要求师生的行为规范、庄严、有序。这就是“雅”。

时下,升旗仪式已成为枣庄三十九中的一道风景。在国歌奏响时,三千名师生高亢嘹亮的歌声,常常吸引路人的关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从诵读国学经典、文明礼仪、名人轶事,解读“尚雅”,到介绍学习方法、评论时事热点等专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谦恭、博学、健康、阳光,达到“尚雅”的要求。

何止如此?每逢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纪念日,枣庄三十九中都会给学生提供走出课堂、走近先贤、走向人文的平台,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英雄的台儿庄作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作为抗日名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身就是教育资源。为此,学校与台儿庄古城管委会联系,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组织国学社团在古城五行码头,身着楚服,手持竹简,诵读屈原的《离骚》《天问》等《楚辞》名篇,感受拳拳爱国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这是2017年端午节,数十名身着古装、手捧竹简的枣庄三十九中学生,在台儿庄古城为游客义务表演国学经典《离骚》,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脆的童声,优美的古筝乐曲,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每年的清明节、台儿庄大战胜利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学生到古城大战遗址诵读抗战家书,合唱抗战歌曲。诵读结束后,学生们还和现场的观众一起举行对诗互动,许多观众争相对诗。

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古城的情怀,又提升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每年的艺术节、新生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上,经典诵读都是枣庄三十九中的保留节目。诵读内容包括诸子百家、诗歌经典、优秀古文等等,学生们读起来声情并茂,有的还被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

经典诵读活动,点燃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诵读传统经典的热情。一些爱好诵读的学生还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尚雅诵读社团,依托台儿庄古城和台儿庄大战遗址开展诵读活动。

每年的918日,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举行宣誓大会、千人签名、参观史料馆等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教导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奋努力,振兴中华”。

“不简单,不简单,大陆的孩子没有忘记过去,也没有忘记国难,更没有忘记先烈。”在今年的台儿庄大战胜利纪念日之际,当台湾游客郁先生听到学生诵读抗战家书后,激动地说。

“通过诵读,我的心灵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学生王佳欣坦言,今后她一定会更加热爱阅读,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课,枣庄三十九中注重把毕业庆典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每年的庆典活动结束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体教师和八年级学生会列队欢送毕业生走出毕业门离校。许多毕业生和老师紧紧相拥,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久久不愿离去。

毕业庆典虽是一个仪式,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个仪式。它让每个人学会了“感恩”,让每一个走出枣庄三十九中学的学子都懂得,感恩是他们应该做的事。这一热烈庄严而又意义深远的仪式,也给每一名毕业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给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尚雅学子们无穷的成长力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三十九中人深深意识到,实践更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在学生的成长方面,枣庄三十九中与校外企业联系,建立了祥和庄园、新天地度假村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每年,学校两次组织师生徒步往返15公里,到基地参加课外综合实践。这一行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给他们带来难得的人生体验。

在活动基地里,学生可以参与花木修剪和标本采集,可以进行写生和摄影,可以开展分组合作的体育活动,还可以整理花圃和厨房帮厨。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陶冶了情操,增长了学识,开阔了视野。

“虽然很累,但我知道,经过这样的长途跋涉,再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脚有些疼,但每经过一个里程碑,我都会觉得很快乐……”很多学生这样写下自己的体会。

2017年国庆节前夕,枣庄三十九中组织七年级新生分五批赴徐州某空军机站,参观学习,接受军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启了他们的研学行课程。学校还把曲阜三孔、曲阜师范大学等地作为国学研学行基地,分批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

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祭孔拜孔、诵读论语、聆听大学教授的国学讲座、参观大学图书馆、体验大学生活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对未来学习成长的憧憬。

台儿庄古城重建后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为此,枣庄三十九中组织“古城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路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引导外地游客,提供旅游资讯,在古城充当义务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景点分布、景点内容与特色,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与语言表达能力。

志愿者行动的坚持开展,让三十九中学生从小就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微山湖东口,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迤逦向东,流经广袤的鲁南大地进入中运河,这就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有着尚雅情怀和教育梦想的枣庄三十九中人,也正如这古老的运河水,奔流不息,滋养桑梓,不停地奔向远方……

 

(《山东教育》20185月第1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