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坐”班,究竟“做”什么
管理与评估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94发布日期:2015-09-15
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 于淑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扪心自问,我确实做到了倾情于每一位学生,把爱倾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前段日子,我陷入了一个“可怕”又“可笑”的误区:我这个自负的班主任,宛如喝了迷魂汤,就像孩子们的亲生父母似的,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班的孩子如意,真真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可爱至极。岂不知,我被孩子们唯独在我面前“奉献”的“优秀表现”给蒙蔽了。
那天,我一见语文老师就急切地问:“咱班的孩子表现怎么样呢?”——我多么希望任课老师能竖起大拇指对“咱”班的学生赞不绝口!当我看到任课老师皱着眉摇着头数落着班级哪个学生上课不听课、哪个说笑话、哪个作业不认真、哪个太猖狂等,心里就不舒服,甚至还半信半疑:可能吗?他们可是我班的好学生呢!再说,我班的班风不至于这么糟吧……可是,好几个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或多或少都有微词。我,坐不住了。说实在话,我怎么也算个好班主任吧。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随机“坐”班,看看学生的庐山真面目。经过观察,我居然发现了好多令我惊诧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一解决,我看到了班级的可喜变化,也逐渐悟出了“坐”班的一些真谛。“坐”班,绝不仅仅是“坐”班。那么,“坐”班,究竟“做”什么呢?
看和做
利用“坐”班,冷眼看学生听课情况。这一看,瞠目结舌。譬如,我很青睐的学优生路路,上“不重要”的课时,居然有恃无恐地玩东西;“一帮一”帮扶学困生时,他还领着学困生说笑话。凡凡,在我印象中很沉稳的一个孩子,上课竟然老是和同桌嘀嘀咕咕纠缠不清。看似专心的文文上课总爱走神,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好像还在梦中浑然不知。君君一下课就不见了踪影,好几次在上课铃响了五分钟后才气喘吁吁跑回来……诸如此类的表现,要不是我亲眼目睹,还真是不敢相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或三心二意或心猿意马或互相干扰或约会周公,课堂效率怎么能高呢?
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我瞪起眼来抓学生课堂的听课习惯。我在“坐”班时,不是低着头批作业、备课,而是把自己的事全部放下,就好像是自己的课堂一样,关注到课堂的每个角落,关注到班级的每个学生。我随时走到学生身边,发现哪个学生懈怠了,坐姿歪了,我就轻轻拍他一下;那个学生跟不上老师进度的,该写没写的,或写字不认真的,我都会在耳边轻声提醒他;个别问题较大的,下课后,我就利用课间和他“一对一”谈话,直到他心服口服,并在后面的课堂进行跟踪,以观其效。这样每节一督促,每一天总结,每周一通报,不断树立先进典型,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一消除。
说和做
利用“坐”班,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通过课前和任课老师说“闲话”,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检测、作业完成等方面的情况,还了解各任课老师的需求与建议。我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对于学生面上存在的问题,我通过班长主持的“树典型·找差距·追目标”为主题的班会巧妙解决;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通过私下交流一一化解。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一个原则:不断在学生心目中强化任课教师的特色,让孩子们从心底里信服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风格,从而认真落实任课教师的部署。为了让我的教育能深入人心,对发展不理想的优生、上线生、学困生我绝不生硬地批评他们,而是用励志故事或鲜活的事例打动他们,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马上改进、立即行动、劲头十足。我总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盯这部分“关键人物”或“特殊人物”身上,如果他们哪里做得不好,我都会第一时间去鞭策、鼓励他们;如果任课老师需要我帮着做什么,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全力相助——从来都不想什么这不是我教的学科我不用这么费心费力之类。总之,甘当任课教师的助手,为大家潜心服务,与大家配合默契,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使各学科齐头并进。这样一来,学生们高兴了,任课老师也非常愉快,我当然更高兴。
听和做
利用“坐”班,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深入到学生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很多学生的心里话不经意间就听到了。譬如,我和一些学生交流,有的学生赞同我“坐”班,说课堂秩序好了,个别捣蛋分子不敢得瑟了,上课能自觉参与了;也有的学生说,被老师你监视得死死的,感觉很紧张。我自己也有疑惑:“坐”班,其他任课老师怎么看,他们是否会想——是班主任不放心我的课堂吗……通过和学生倾诉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他们心疼我的辛劳,纷纷表示:一定自己管好自己,和任课教师共同打造信得过的班级,不用班主任天天坐班也能使各学科蒸蒸日上——这不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理想吗?师生间的信赖,是教育最美好的境界!通过听任课老师的心里话,我知道大家认可我对班级的严格管理,也认可这种齐抓共管的举措,更认可课堂越来越好的纪律与阵容。任课老师被我的诚心所感动,他们表示,自己也会严抓课堂,让课堂更有学科魅力。是的,学期初,我们各学科教师很需要在一起互相帮助、达成共识、共同进步,让班级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今后,我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偶尔坐坐班,看看学生每天、每阶段的真实表现,让我们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做到适时调控、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而避免不应有的缺憾。
没有辛苦的过程,就没有丰硕的成果。且行、且思、且改,让班级成为我们班主任的骄傲,让班级的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亲爱的班主任们,加油吧!
(《山东教育》2015年7、8月第23、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