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五个关系 演绎教坛精彩

管理与评估来源:诸城市贾悦镇中心学校 赵金贵查看次数:249发布日期:2011-11-15

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们老师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备感荣耀的同时,又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那么,我们怎样在崇高的教育理想中,通过扎实的工作,提高生活质量,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感?我认为,应理顺以下五个关系:

一、理顺人生与工作的关系

我们是为谁而从事这份工作?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原来是为着自己,为着自己的幸福!不是吗?我们从事这份工作,是在创造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我们希望工作愉快,从平凡而细小的工作中把握生活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享受工作的成功和快乐,享受幸福的体验。所以,我们的工作决定我们的平凡,也赋予我们尊严;消耗我们精力,也给予我们幸福。爱我们的工作,就是爱我们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热爱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而不是敷衍塞责,精益求精而不是得过且过,走出自己设计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陷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我们的智慧和学识,通过一节节准备充分、精彩纷呈的课,通过一本本细致批改、规范订正的作业,一句句透彻心底、催人向上的话语,传递人类文明,守护人性,孕育德性,在教育的诗性智慧和理性智慧之间,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启学生人生的尊严和幸福。这样,我们才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勤奋工作,我们就有幸福人生。

二、理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在一个集体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术能力,决定着一个集体的发展状况。反过来,一个整体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有竞争氛围的集体,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并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催人奋进。这样一个集体的形成,离不开所有个体的努力和奉献。个别人集体观念淡泊,以自我为中心,只顾个人利益,不管集体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与同事难以和谐相处,工作难以有效合作,最终使自己被团队孤立,被集体淘汰,毁掉的是他自己。我们每一个教职工,作为集体的成员,要认识到集体是个人发展的空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只有集体利益得到巩固,才有个人利益可言。我们敬佩那些兢兢业业、勤耕不辍、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人,他们阳光理性,善于合作、勇于奉献。有了他们,集体才涵养厚重。也正是这样的人,享有了集体赋予的最大利益。我相信,没有人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团结高效、积极向上的集体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工作在一个人人都无私坦荡、勤奋敬业、宽容的欣赏并感激着别人劳动的集体中。让我们为此而努力,把个人所欲推及他人,个人所求托与集体,自觉遵守集体纪律,认真履行个人义务。这样,你才能以集体兴旺为荣,为集体带给你的尊严和利益而心存感激,困难有人分担,快乐有人分享,心胸坦荡、无怨无悔、愉快而高效地工作。

三、理顺个人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职业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相对独立而不是相互依赖的。在一个团队里,首先要学会与同事的交往,学会与同事合作。我们因工作走到一起的每个人,要懂得尊重他人的个性,千万不要以自己固定的标准去衡量人。如果我们凡事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不能同有不同见解、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果我们与任何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人都无法沟通,那么我们很难在工作中找到合作双赢的幸福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已经到了需要转变“文人相轻”观念的时代,“合作出智慧”,“我们”远比“我”更有威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学会向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学习,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的处境,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用同事的智慧充实自己,用同事的成功激励自己,用同事的错误提醒自己。只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同事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就一定能干好工作,享受到工作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四、理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有的学生仅仅因为老师批评教育的言语不够恰当,就有可能采取过激的行动。对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不得不对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重新定位。我认为,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引路人、组织者、参与者,是学伴、是朋友。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智慧、有个性、有灵气。我们当老师的,应该有一种情怀,有一种对教育的良知、敏感,有一种对孩子心灵守护与培养的责任,有一种让教育的阳光照耀每个孩子成长与进步的能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个人文化业务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亲近学生、影响学生,做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的长者。即使你遇上再淘气、再顽劣的学生,也应该理智地对待,耐心研究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把埋怨的工夫用在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少些怨气和无奈,多些方法和愉快,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支持、拥戴。魏书生说:“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把学生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我们教师凭着自身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素质,一定能够找到通往“天堂”的金钥匙,在与“天使”的文明传承、文化传递和智慧碰撞中,享受到工作的愉快和生活的幸福。

五、理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家校协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目前,有的家长缺乏对学校管理的整体性认识,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咱们教师往往对学生教育行使绝对决定权,同时享有绝对话语权。这样,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长与教师之间、与学校之间就或多或少地存在分歧和矛盾。我们作为教育的专业人员,应该站在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的高度,正确认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是我们工作的伙伴。咱们教师是主导方,要坚持尊重、信任、负责的原则,重视家长的作用,采取灵活便捷的方式,主动与家长沟通,要通过家长会、家长课程开设等切实可行的方法,传达学校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家长,欢迎家长对学校、对教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理解了,自然能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就能够心甘情愿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支持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家校关系融洽了,即使我们工作中有什么闪失,也能得到彼此的谅解,在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能受益,我们的心身才能愉悦,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成效。

 

(《山东教育》201110月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