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在践行中成就教育梦想
弘扬教育家精神 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6发布日期:2025-08-27
中共济南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纮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对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工作要求。济南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入推进“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激励惠师”教师队伍建设四大行动,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教育家信念,坚持师德师风“一把尺”
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须筑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切实扛起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党的领导是贯彻教育家精神的根本保证。济南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印发《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纳入教师培训“首课必修”,在开学前后、教师节、寒暑假等关键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充分利用11个教师师德涵养基地、6个教师实践教育基地、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教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教师从教育政治属性的高度审视育人使命。
(二)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德立教是涵养教育家精神的首要标尺。济南市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考题”,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和警示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先后出台《济南市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中共济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实教育、监督、考核、奖惩联动的师德师风建设闭环管理机制,引导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引领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手段。济南市推出《使命》《我是人民教师》《@济南教师 无数美好的远方,都与你我有关》《写给未来的答案》等一系列有感染力、影响力的视频和文章,构建“发现—培育—宣传”三位一体典型选树机制,挖掘、宣介一线教师的先进典型事迹,将教育家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身边故事,让师德考核从“纸面上的分数”变成“心坎里的认同”。
二、把握教育家特质,坚持教师培养“一条链”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面对学生多元个性的教育需求,济南市致力于引领教师增进“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一)构建教师发展新格局。济南市遵循教育人才成长规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特点,健全层次分明、标准明确、阶梯成长、特色鲜明的阶梯式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实施“护航、启航、续航、远航、领航”五大行动,构建教师跨级培养、校际交流协作、教师管理评价三大机制,形成省、市、县、校上下联动“一盘棋”,打通教师成长路径,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人才辈出、梯次递进的教师队伍发展新格局。
(二)优化教师培养新模式。统筹实施济南名师建设、济南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济南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四大工程”,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群组活动、进校指导等方式,实施区别化、有针对性的赋能培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构建教师研修培训机制,搭建与6所部属师范类高校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在教师干部培训、实践实训等领域开展合作。全学段推进“新课堂”项目,以学科团队培育为载体,探索基于教研支撑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三)打造教师提升新平台。以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建强具备大学科观念和体系化教学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进全学段、跨学科融合,实现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小初高贯通式培养提供师资支持。支持不同层级教师分类参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课教学比赛、教学能手评选等各类竞赛,持续举办“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活动,激发全市教师专业发展活力。举办“老师好”新教师入职仪式,激发新教师的初心使命、发展愿景和教育情怀。创新打造“泉城教育说”系列品牌,搭建校长、教师、教育管理干部之间的交流对话平台,激发教育发展内驱力。
三、呼应教育家需求,坚持教师管理“一盘棋”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引导教师永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传承“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需要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师安心、舒心、静心从教营造良好环境。
(一)构建人才“磁力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济南市教育局健全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抢抓秋季招聘时间,设置绿色通道,提速部属公费师范生招聘,持续加大优秀研究生和省级从业技能大赛获奖毕业生的引进力度,拓宽引才“高速路”。2025届部属公费师范生签约数量创历史新高。精耕岗位“适配度”,采取“分科命题+分岗考评”的招聘模式,将学科素养测评贯穿笔试、面试全流程,让招聘岗位与学校需求精准匹配。
(二)激活队伍“一池水”。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济南市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出台优化师资配置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基于学龄人口变化的基础教育师资调配机制,通过建设完全中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打破师资学段区域壁垒。持续打造“单位不固定、岗位常流动”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管理机制,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在城乡、区域间合理流动。“十三五”以来,济南市近2万名校长、教师参加交流轮岗,各区县已实现10%以上的教师交流轮岗。加强公开招聘人员试用期管理,持续推进直属学校教师岗位聘用“双向选择”,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岗位逐级竞聘,完善高级教师聘后管理,探索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选人用人机制。
(三)打造尊师“暖心城”。让教师安心扎根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济南市认真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尊师惠师各项举措,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持续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走深走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爱激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若干措施,健全教师关爱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广大教师争相践行教育家精神、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教育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济南教育将坚守“您以未来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的承诺,引领教师躬身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山东教育》2025年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