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94发布日期:2024-06-12

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五中学   秦雪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如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使课程发挥出最大化的育人功能呢?笔者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认为应当实施以下策略,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其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以教材为基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主要依据之一,脱离教材的教学将失去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需要对课本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发掘,了解教材内大单元内容的走向,并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切入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逐步融入德育思想。同时,教师也要引入课外教学素材和具体案例作为辅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把握课本中的知识。

二、以引导为关键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让他们充分接受德育熏陶。同时,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不喜欢被动学习,所以教师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各种趣味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梳理重难点知识内容,并提供有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培养学生道德品格和法治素养的目标。

三、拓展课外德育资源

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还要将课外的德育资源、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引入课堂,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开阔眼界。信息化教学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投身于相关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

例如,在《珍视生命》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和探讨生命的价值以及意义,但只学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扩展课外德育资源,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真正做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蓝色星球》《生命·成长》等纪录片,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生命认知,让他们在震撼的画面和深刻的解说中感受生命的伟大与坚强,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优化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采用信息化工具开展教学,使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渗透更加高效,并且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设置各种有意义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而且线上教育平台更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的开展,这也让立德树人的教育范围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因此,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线上平台学习新知识,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他们答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将立德树人理念传输到家庭教育中,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丰富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立德树人理念渗透的最终目标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让他们学会明辨是非、对错,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崇高的道德精神为引领,行好事、做好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国家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还要结合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不能生硬引入德育,而要找准时机,并且找准融入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例如,在《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户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交通志愿者为警察提供帮助,成为环保志愿者对垃圾进行分类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懂得感恩与奉献,懂得主动关爱他人,拥有服务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六、发挥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点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要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做好表率,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才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成长意愿,成为拥有良好道德品行和修养的优秀少年。假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得和蔼可亲,总是乐于助人,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将君子之行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相反,如果教师常常对学生恶语相向,穿着打扮怪异夸张,就会导致学生不自觉地模仿,其语言和行为都可能变得粗俗不雅。同时,班级内学生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着,教师要将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勤奋刻苦的学生作为班级的典范,让其他学生努力向他们看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改善整个班级的道德风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在于讲法治、树道德,为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思想引领,让他们成长为遵纪守法的新时代优秀少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准、以引导为关键,不断扩展课外德育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位。同时,也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优良品质。

 

(《山东教育》20246月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