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雷雨》细节,品味艺术效果

语文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53发布日期:2024-03-21

山东省潍坊中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雷雨》(节选)中的故事情节显然经过了作者的匠心安排,由此具备了不凡的艺术效果。这一剧作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杰作,通过对其中艺术价值和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文学巨作的深厚内涵和创作技巧。

一、关注鲁侍萍投河事件的时间点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鲁侍萍投河的事件。作者把这一事件的时间点安排在年三十夜里,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呢?年三十夜里,这一时序布局产生了多重艺术效果,为故事增色不少。

这一事件的时序布局是曹禺巧妙构建情节和情感的方式之一。通过将这个关键时刻放在剧本的特定位置,作者营造出紧张、悬疑和感人的氛围,引导观众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下面探讨这一时序布局如何加强了情感的冲突,以及如何为后续情节的发展铺垫。

作者将事件设置在年三十夜,即农历新年前夜,使整个情节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和压抑。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刻,通常代表着团圆和欢庆,但在这个故事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氛围。这种反差突出了鲁侍萍命运的不幸,以及她的孩子在一个本应幸福的时刻被遗弃的悲剧。这种冲突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情感深度。观众会对鲁侍萍的痛苦和无奈共情,因为这一事件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使她的遭遇更加令人心碎。

将鲁侍萍投河事件安排在年三十夜是一种精巧的艺术手法,它通过气氛、情感冲突、时间压力和情节反转等元素,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染力,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角色内心的挣扎和命运的转折。这一时序布局为《雷雨》的艺术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

二、关注鲁侍萍与周萍差点相认的情节

其次可以关注鲁侍萍与周萍差点相认的情节。当鲁侍萍面对周萍时,她说:“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假如鲁侍萍没有忍住,而是脱口而出:“你是萍儿,我是你的妈妈呀!”此时周萍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周萍可能会感到极度震惊,因为他可能一直以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已经去世或失踪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会让他感到疑惑和困惑,需要时间来接受和理解。

从中可以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刻画鲁侍萍面对周萍时的情感。这一情感冲突的呈现不仅展示了主人公鲁侍萍的丰富性,还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无奈和抉择。通过鲁侍萍忍住相认的场景,曹禺在剧中巧妙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使观众能够深入思考角色的内心挣扎和现实选择。

三、关注剧本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过程

除了上面两处情节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样一个情节:

作者在剧本中用了大篇幅来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的过程。有人认为这一过程写得太过啰唆,你以为呢?

事实上,相认过程虽然在剧本中占据了较大篇幅,但它也是深入刻画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角色的重头戏。这个过程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两位主要角色内心的挣扎、痛苦和情感历程。通过详细描写,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复杂性,从而更加沉浸在故事之中。这一过程的详细描写可以让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情感波动,这有助于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如果过于简略,可能会减弱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系。

尽管剧本中的相认过程可能看似复杂,但这一细节丰富的描写在文学和戏剧的层面上都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性。它有助于深化角色塑造、提升情感共鸣、增强戏剧张力,并且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文学价值。因此,我认为这一过程在剧本中的安排是有必要的,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阅读和观赏体验。

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的过程是整部剧本中一个重要而详尽的情节。它不仅展现了两位主要角色的内心挣扎和情感历程,还为剧情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层次。通过详细描写,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复杂性,从而更深刻地沉浸于故事之中。这一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张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白,让观众在紧张、悬疑和情感高潮中共鸣。对这一情节的精细刻画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也有助于深化角色形象,增强情感共鸣,并提升作品的整体艺术价值。因此,在文学和戏剧层面上,它都承载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深刻的阅读和观赏体验。通过对这一细节丰富的描写,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对曹禺经典戏剧《雷雨》中节选情节的深入探讨和艺术效果的分析,可以领会曹禺在这些情节中的艺术巧思以及它们对整部戏剧作品的丰富意义。该段情节让读者在对《雷雨》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艺术享受,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曹禺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通过对这些精彩故事的分析,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曹禺作品的理解,也能在文学艺术领域拓宽视野,体验深厚的人文情怀。

 

(《山东教育》20243月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