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减量,让英语课堂走向“简约”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59发布日期:2022-05-06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九中学 曲 娜
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和初中阶段相比,无论是知识点数量的倍增,还是具体内容认知难度的提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本班学生个体的实际知识基础和相关能力,以更为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和课后作业设计,以此达到促进学生个体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当然,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教授数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计划范围内的拓展。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层次和阶段,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落实探索出更为合适的途径。
一、引导自我探究,促进抽象思维发展
高中数学抽象知识涵盖较多,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转化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下意识将自己困囿于如何将教学内容讲授得更为全面和细致,以自己为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的指导和设计。然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数学知识、搭建知识结构、发展自身的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探究和分析,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抽象思维的剖析和训练,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提升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以《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事件来创设问题情境,这些事件最好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常识或知识,以此来拉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其次,通过这些比较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课堂中可以用抛掷骰子、抛掷硬币、摸球问题和体育彩票摇号试验等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推导和思维探究,能在情境中抽象出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的概念。将课堂教学更多地交给学生个体,以此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增加推导演绎,促进逻辑推理完善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新知识是由已知定理或性质进行逻辑推导和演绎转化而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是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主要是演绎。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很常见,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经常被论证和讲授,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时,要善于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推导和演绎推理方面的训练,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完善,使学生借助正向或逆向的逻辑推理方法扩大自身的数学知识范围,丰富数学知识内容,从而获得解决数学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
以《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在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时,会涉及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问题。教师在进行这个问题的例题讲解时,可以多举几个同类型的算式计算进行推导和演绎,将作差比较法进行阶段性分解,并深入浅出地说明作差比较法的原理和应用价值,同时以同类型的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和逻辑推理的完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从普遍性推理出特殊性,又能够将特殊性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演绎出一般规律,这种逻辑推理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
三、挖掘教材内容,促进空间想象形成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和习题应用,充分掌握教材的编撰意图和设计模式,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以更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构建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将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课内容为例,本节课涉及各种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教材的内容编写过程中,不仅将理论知识和例题讲解进行了相关搭配,而且知识难度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例题设计意图,充分帮助学生形成几何图形的建模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画图、多看图的习惯,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完成柱、锥、台的相关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进一步促进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提升。
四、运用案例分析,促进数据分析优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为此,教师应该将现实案例引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通过将数学中的数据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链接和讲解,通过生活案例的发展变化来展示卷面上的数据变化,以此激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优化自身数学分析能力的同时,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数据分析素养对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部分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把教学重心放在单纯演练习题上,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分析活动的全过程。
以统计部分《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课内容为例,若想教导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就离不开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合适的生活案例,城市居民月均用水量、月均用电量、空气质量指数调查等具体生活例子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教学实例。对这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探究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还能够培养其实际的数据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理解数据分析的思路,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总而言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预期目标,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途径。因此,身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学观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认知和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地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山东教育》2022年5月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