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走在主题阅读的长路上
名师讲座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72发布日期:2019-05-12
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李红梅
作者简介
李红梅,女,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至今任教于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校研训处主任,烟台市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鲁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多次讲授省市级优质课、观摩示范课,所授课入选省教科所优质课程资源库;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教育教学杂志,出版专著《教师的岁月》;先后主持十几项课题研究。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第二期齐鲁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我们曾在网上对烟台市近百名高中语文教师的读写现状做了调查,发现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多数语文教师的阅读是零散的碎片式的,很少进行系统深入地读书;很多语文老师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没有写日记、教学札记的习惯;甚至个别语文教师不擅长教语文,不喜欢语文学科,上课只是照本宣科。语文教师这种读写现状的形成,有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的原因,也暴露出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应对中学生已经绰绰有余,没有必要再去读书的思想观念。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形势下,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和文化品位亟待提高。丰富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写作能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写作型、学者型的中学语文教师,是摆在每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16年12月,我带领语文组的6名教师申报了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教师主题阅读策略探究》。希望借助这个课题的研究,将经典阅读内化成教师的人文修养与文化气象,增强教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文化气息在课堂上氤氲,让诗意的浪漫、生命的激情慢慢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没有阅读,教师就无以传承,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不管从自身的发展、职业的要求出发,还是基于教育的内在诉求,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就是说,教师的阅读区别于普通读者的地方,应该是服务于专业成长,这就决定了教师阅读的某些特殊性。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素材的处理、提炼而出的思想结晶。它既包含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我们的主题阅读要求是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等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联的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全面、多角度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地形成框架性思考,以及阅读者之间的切磋交流,教师个体及整体素养得以提升。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系统的、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形成以主题为圆心,以阅读材料为半径的立体读书体系。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教学中,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使得自身语文素养在量的累积中获得质的提升,进而能够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将书籍中的内容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入境”。
我们的主题阅读课题研究分为四个层级进行:
一是基础阅读,初步感知。围绕“爱与美”这一主题,教师通过对大量的经典教育故事的阅读,注重获得情感愉悦,感知爱与美的情愫,使自己的内涵得以丰富,素养得以提升,并在教育教学中将这种美好的情愫传递给学生,进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是个性阅读,超越感性。围绕“个性化”这一主题,教师实现个性化阅读,对文本进行判断、推理、思辨,结合自身体验,把语文教育教学的范畴与生活这个外延接轨,为更多的语文教师提供开阔的视野,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挖掘理性思辨的深度。
三是专业阅读,深度思考。在这一环节中,阅读主题是“专业素养”,区别于以往漫无目的无主题阅读,着眼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包括学科理论与教育经典、课程与教学专业知识等,并将基于文本的阅读进一步指向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使语文教学更鲜活更具有生命力。
四是思辨阅读,提升心智。在这一环节中,阅读主题是“教育信念”。该主题阅读研究过程、实践过程都着眼于培养语文教师高度的人文情怀与人格修养,塑造臻于完美的个性思维品质。语文教师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反思教育教学实际,在总结反思中让思想更加成熟,心智得以提升。
主题阅读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提升教师素养,改进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师自觉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包括调整功利性阅读目标,重树终身读书的观念;拒绝碎片式阅读,以“主题”统领书目;拒绝狭窄局限的阅读,扩大读书范围。课题组通过开展教师主题阅读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新教育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形成推进新教育的浓厚氛围。统一思想和认识,让广大教师明确主题阅读的改革方向,目的是唤醒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认识,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认同,坚定教育理想,重树人生目标,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政治意识,从而焕发出立足本职、爱生敬业、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师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职业知识或理论会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更新,因此阅读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推荐的书目,不应该仅限于教师个人的喜好,而应该包括能够科学有序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书籍。该项课题研究,历时四个阶段,围绕不同主题展开,力求把学校语文教师的阅读纳入“主题阅读”“专业阅读”的轨道,在循序渐进有机发展的过程中,将带来教师个体与群体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反思,从而带来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
近两年,我们首先完成了20本基础书目的阅读:《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飞鸟集》《小王子》《草房子》《简·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瓦尔登湖》《文化苦旅》《撒哈拉的故事》《我们仨》《傅雷家书》《共悟人间》《远方的鼓声》《爱的教育》《目送》《迟子建散文》《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等,并汇编了心得体会。
之后完成了“个性阅读”这一板块。我们锁定了15位对当前语文教学有影响的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情况,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集中学习自己有所倾向的教育教学思想,并主动查找他们的书籍来阅读。其内容包括:邓彤老师的文学经典教育———“素读教学”;严华银老师倡导的语文教学要带着孩子对文本“朗读加静思”“推敲加分析”“动脑加动手”;程少堂老师推进的“语文味”课题研究;李卫东老师主张的“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黄厚江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强基固本”;余映潮老师首创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以及“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理念;王君老师在全国首倡的“青春语文”的教学理念;李胜利老师研究的“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胡明道老师坚持的“学长式教学”研究;程红兵老师研究的“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肖家芸老师推出的“语文‘活动式’教学”;陈军老师的“重积累、重推断、重表达”的教学特色;张玉新老师主张的“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董一菲老师创导的“诗意语文”;赵谦翔老师倡导的“绿色语文”等等。
目前我们在进行的是第三层级的“专业阅读”,即阅读语文课程论、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论、语文教育教学论及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等书籍。教师自主阅读,结合具体实践进行体察、审视、反思、探寻。
课题组年轻教师比较多,首要任务是提高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良好的课堂秩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其二,对知识点的掌握是老师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找到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不是语文老师的终极目的。语文老师不能陷入误区,将语文教学理科化,套公式,背模板。失去了审美性的语文课堂必定是缺乏生命力的,所以更高的要求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上———提高研读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设计出简明、高效、实用、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以及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这方面的推荐书目有的从宏观层面给予教师方法论的指导,譬如周庆元、王松泉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于永正的《有效教学》,蒋成瑀的《语文课读解学》,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方智范的《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的知音》,孔凡哲《有效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魏本亚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史金霞的《不拘一格教语文》,钱理群、孙绍振合著的《解读语文》等。这些语文名家的著作,有理论高度,有案例分析,讲解透彻,可操作性强。
此外,还有在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指导,对年轻老师很有帮助。比如一套《顶尖教学设计》,里面包含全套的教案、练习题;余映潮的《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王荣生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王荣生的《写作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等,都能给年轻教师具体的指导。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备课用书,比如大学课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各类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唐诗宋词鉴赏词典》《说文解字》等。
后期我们将进行的是关乎教育信念的教师修养类、生命体验类等文质兼美、思想内涵深厚的文史哲作品的思辨阅读。教师自主阅读,合作解析,对教育教学问题做深层思考,从而提升教育信念。余秋雨曾说,“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要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能引领我们思考“今天怎样做教师”;彭兴顺的《做卓越的教师》,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缩小与卓越教师之间的差距”;朱永新的《走进最理想的教育》,呼唤“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教育图景……
古人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说一个人立足点不同,自然人生视域就有宽有窄。语文教师阅读经典,会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具有教育智慧与人格力量,让语文教育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读《论语》《老子》可以修身养性;读《史记》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历史;读《学记》可以明白古代的教育精华;读《圣经》可以了解西方文化;读《古兰经》可以理解伊斯兰教;读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雨果、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就可以了解外国文学。毫无疑问,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对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研究开展至今,我们取得了如下效果:
一、阅读与内化
朱熹要求阅读者通过“居敬持志”“着紧用力”“虚心专一”来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他以“循序渐进”为核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阅读序列问题。朱熹认为,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还要做到“熟读精思”,这样才会有收获。他要求阅读者要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朱熹把“行”这个环节纳入阅读教育过程,强调读书时要“切己体察”,把书中义理推究到自己身上,实现阅读的价值。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展开了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有的是温故而知新,读过的书再读一遍又读出不一样的感受;有的是获取新知,丰富的书目使我们的视野有了拓展,精神境界也有了更大的提高。“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之余,馥郁的书香来充溢我们闲暇的时光,整个人生仿佛都有了光芒。”这是老师读书的快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缺乏了思考的阅读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我们不仅注重读书的数量,更注重读书的质量与将阅读行为内化的过程,边读边写就成了我们的常态。到目前为止,我们课题组已经形成《经典阅读随笔集》《经典阅读演讲稿集》两本阅读集锦,邹伟老师的专著《语文阅读教学之简约出高效》业已出版。这是课题组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老师的收获。这段书香相伴的日子将成为每个人一生中美好的记忆。
二、阅读与引导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无论你自身多么优秀,达到怎样高的层次和境界,只要学生没有获益,那就不算一个合格的教师。鉴于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一面强化自身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一面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学生。从高二上学期开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名著的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如:经典诵读大赛、读后感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我们还将“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经典节目引入课堂,这些活动成为涵养学生的重要方式。另外,我们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作文大赛、经典阅读大赛,并有多名同学获得省级、国家级大奖。
三、阅读与课堂
江苏徐飞老师在他的著作《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中给作者建议,“以专业阅读的眼光去读书,且教且读”。怎样将我们的阅读成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的一个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我们的阵地在课堂,所有的“武器”也只有用到课堂这个阵地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我们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先后在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了多个将经典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秀教学案例。如我本人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听听那冷雨》,姜雪英老师的《孔雀东南飞》,孙雪玲老师的《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赵彩丽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我们的目的是无论什么样的课型,都要让经典阅读的营养渗透进来,让学生从每一堂课上都获得文化的滋养。我们所做的也许只是一点星星之火,但我们希望这星星之火,将会形成燎原之势。
由于教师普遍压力过大,背负的任务过重,承担的责任太多,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日益增多,幸福感有所缺失。很多教师在工作中缺少一种心灵上的自由、情感上的宣泄与行动上的释放,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职业焦虑、情感压抑与工作低效。新课改要求教育越来越回归本真,趋于人本化,很多教师却有种说不清的自我迷失;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接受培训的级别越来越高,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越来越高,但难以消解思想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空虚。没有精神的自觉,教师就不会有追寻岗位幸福的行为产生;无法建立内在的精神王国,教师就没有精神上的皈依。即便教师在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却无法达到人生的安详、平和之境,甚至其人格很可能会自相矛盾,乃至因内耗而逐步走到自身优势的反面。所以,我们充分调动语文教师主题阅读的积极性,随课题的开展、阅读的积累,帮助教师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富足的精神王国。
作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语文教师的阅读是让学生课堂生活幸福的前提,也是让教师的“一枝梅花”变成“一个春天”的保障。经典阅读内化成了教师的人文修养与文化气象,也增强了教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当文化气息在课堂上氤氲在学生周围,那些诗意的浪漫、生命的激情自然会慢慢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温馨而又坚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不仅会注重自身的阅读涵养,更要通过自身的阅读体验去引导学生感知阅读,喜欢阅读进而主动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从阅读中感受快乐,有所收获,才是我们的目的。
“一个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底气,存在于工作之余的读书阅读,存在于读书之余的思考与学习。”展望课题研究前景,我们打算实现五个目标,一是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二是由课题组语文老师的个体阅读,转为影响全体语文教师,乃至全校教师的阅读。不仅教师要勤于阅读,更要去引导学生诵读,让他们接受古今中外文化的熏陶,提升其文化素养、开阔其胸怀,使其形成优雅的人格;三是把阅读渗透到每一节课,精心构建与阅读相伴的特色语文课,让课堂弥漫书香,让“学科+阅读”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四是把阅读成果转化成文字,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记录教育教学案例等;五是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师主题阅读课题,强化语文老师肩负的特殊使命。我们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的责任,应该把职业当事业来经营,依靠书籍中、现实中榜样的力量走到今天,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
(《山东教育》2019年4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