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预设对应法”, 引导学生提高英语课堂专注力
其他学科教学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208发布日期:2021-06-14
山东省济南西城实验中学 韩 婧
山东省实验中学 李 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整体框架、课程目标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侧重强调了英语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英语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四大要素组成,其中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课堂教学是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或延续学生的专注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预设对应法”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进行探讨。
一、培养专注力的重要性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件事物或某一项活动时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专注力在大脑对认知对象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起到选择、维持和监督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把课堂专注力定义为课堂教学主体对教学活动有意识的、主动的关注。
良好的专注力有助于学生选择性地接受有用信息,并对其他无关于任务目标的活动和信息进行主动地抑制和排除,从而将精力集中于认知事物、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保持思路连贯,有效地监督和调控个人行为,保持解决问题的动力。如果缺乏专注力,学生的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会减弱。安德森等人在持续操作任务实践(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中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专注力不够,会出现较高的错误率和疏漏率,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可见,良好的专注力是实现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
二、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专注力现状及原因
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已发育成熟,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提高课堂专注力。但在英语课堂中,不少学生依然会或多或少地在某一方面或某个时段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激情,无精打采,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显得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低下;发呆走神,小动作频出,不停地把玩文具等。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生理机能的因素之外,学生的专注力主要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意志品质和思维的活跃程度等有关。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在心理上不自觉地选择逃避;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疲于机械式的记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中鲜有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活动,不能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教学任务设定得过难或过易,学生不能深入地投入课堂,因而变得心不在焉。
三、教学预设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与体现
教学预设可以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激发、调节、维护和激励,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充分的专注力。
“预设”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成为教育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每堂课之前必须对教学任务进行思考和设计,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余文森在《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中指出:“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由此可知,教学预设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进行设计和预测。
从教学预设在教学活动各环节中的体现不难发现,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预设时,也可以对各教学环节中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行预测和规划,即用预设对应法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四、用“预设对应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专注力的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提高或维持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就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预设时侧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得以持续,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科学预设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专注力指引方向
教师要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理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与阶段性特点,才能为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设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把握正确的预设方向,使得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研读时应充分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领略教材中渗透的精神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其次,预设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结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包括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听力、口语等语言技能发展的状况,以及英语思维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
(二)合理预设教学环节,为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提供续航动力
教学环节的预设并非只是简单地将教学目标平均分配,而是要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模块化的课堂组织方式既能兼顾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又使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尊重,给学生的个性思维提供相对宽广的空间,让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得到接力式的驱动。
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推进,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以及主体潜能的发掘。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教学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这样,教学设计就会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
(三)巧妙预设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注入催化剂
教学活动的预设也体现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预设。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拘泥于讲解、朗读或背诵。教学活动的预设不能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才算开始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才会被唤醒。
(四)恰当预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专注力提供生动的语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特定语言环境。教学情境的预设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切身体会语言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条件,给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提供富有感染力的语用或语义情境。
对于英语为非母语国家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在于缺乏语境,缺少日常交流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入。这就给学生语感的培养、对语法的精准把握带来了阻碍。如果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语用和语义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设教学情境:
1.根据与英语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创设情境。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主要指文章作者的生平介绍、文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与其有关的故事等。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就会对文章的理解越深刻。
2.根据英语课文中的语言点在英美文化中的应用情景来预设教学情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精确把握语言知识,内化凝练语言文化,并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
3.借助文章对人物动作、心理或景色的描写而传达出来的情感和哲理来预设教学情境。这种预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内涵。
4.借助问题来预设教学情境。课堂中对问题的预设要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基础。当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脱节时,会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种消极甚至抵制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大大降低。
五、教学预设需要坚持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将教学预设做得过于精细,给教学活动设置了过多的约束。这就让教师在上课时显得刻板、僵化,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发和拓展,学生的专注力自然会难以维持。二是有的教师对教学预设重视不够,对教学活动缺少预测和判断,导致教学活动变得混乱无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预设教学目标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教师紧紧盯着教学目标,不敢逾越计划一步,这样的教学最终实现的只是知识性目标,而课堂教学中应有的能力性目标、素养性目标容易被忽略。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多维度的交流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激情提供一定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多重的交流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形成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学生对于课堂的专注力也才会更加深入。
(二)预设教学方法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以学生的“学”为基准来设计和调整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会产生一些教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视而不见,或草率地予以否定,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见解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点亮整个课堂。这样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就会得到提高和深化。叶澜教授曾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三)预设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要尊重学生的学情
教师应该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既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兴趣等非认知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又要对学生现在的英语知识储备、语言技能、思维水平等认知因素进行细致的考察,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同化与顺应作用重新整合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应当适当联系旧知识,这样做有益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顺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上个问题是为了给下个问题做铺垫,下个问题是对上个问题的自然承接,使得新旧知识无缝对接,课堂上师生互动协调,和融共进。在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又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其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增强,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不断提高。
(四)预设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多元化原则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会将学生的思维紧紧地禁锢在课本知识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阻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激励型”这种及时有效的评价方式,也可以采用“物质奖励型”这种具有象征性的评价方式,或者用“英语学习进步之星”之类张榜表彰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的评价更加公正和透明。如果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就会形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内驱力。
在评价内容上,除了传统的测试和练习,教师还可以采用即兴表演、口头复述等形式。在评价主体上,既可以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采取学生自评或同学评价的方式。通过评价,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主动地完善和提升自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英语课堂学习的专注力。
六、预设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具有广泛、多元、深厚的文化储备,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另外,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英语思维,并可以熟练地在英汉思维之间进行转换。同时,还应具备调控课堂、创设语言情境、熟练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技能。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足够的教学机智
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够将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实际情境相联系,时刻持有对话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课堂教学既有原则又有个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既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要有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
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们拥有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甄别,选出最为适合的教学资源,再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我所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创编,注重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为优质课堂的良性循环创设条件。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之间创设教研平台,合作进行英语学科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
(四)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对课堂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上完每一堂课后,都要仔细对比课堂预设与学生课堂表现之间的差异,反思教学预设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预设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保证教学预设的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起点,学生的“学”是落脚点。从教到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对各个步骤进行充分的预设,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打造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高中英语课堂,教与学也才能产生真正的意义。
(《山东教育》2021年5月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