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学案导学在改进中闪光

发布日期 : 2015-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   王连海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因具有课堂容量大、针对性强、课堂效率高、便于保存等优点而被广泛推广。我校自实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学案导学模式以来,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效率,但是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师生思维受到限制、课堂不活跃、课堂生成性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生物学案导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让生物导学案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整理如下。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德育功能,提高学案的趣味性

我们对导学案的页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有校徽、教师寄语、日期、编号。其中教师寄语环节我们筛选了一些渗透生物学科方法的语言如“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孔子”,还有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名言,如“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这些寄语对树立学生良好的品行,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导学案的各个环节,我们也做了名称的改变,对核心环节渗透我们任课老师的名字,课前自主学习——一马当先(陈鹏先),课堂探究学习——晓之以理(任晓涵),归纳总结——海纳百川(王连海),课堂达标训练——指点江山(姜珊),这样学生能够很快记住老师的名字,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二、提升导学案的针对性,让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们在上课之前都会批阅导学案中的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但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有疑问的问题无法在预习环节中体现出来。于是,我们增设了一个小环节,让学生把预习中的其他困惑写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在批阅中注意记录,对于学生普遍感觉困惑的知识,在授课环节中会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预设性,课堂时效性更强。

导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后反思总结,让学生自己对课堂进行评价,自我进行反思。学生一旦学会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其课堂的专注度,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反思情况,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优化课堂环节,提升课堂效率。

三、注重导学案的探究性,增加课堂生成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过去学案导学高度重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大多采取填空、画图、表格等形式,学生若提前完成导学案,上课便索然无味,失去了课堂本应有的探究性和生成性。好的导学案要有合适的教学设计,增加课堂的探究性,重视课堂的生成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体验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为了改变课堂的单调性,笔者对导学案进行了改进,让科学史化身为探究历程,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①尝试绘制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排布。②如果把这层单层磷脂分子按下去,这些磷脂分子将悬浮在水中形成“微团”,既不会浮上来,也不会沉到底部,这时的磷脂分子将如何排布?尝试绘制微团的结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问题②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头部在外侧的球形单层结构,另一种是头部在外侧和内侧的球形双层结构。针对这一争论,我及时提出疑问②条件下磷脂内部有没有水,并生成问题③:如果“微团”被搅动,又将如何排布?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驱动,学生不断思考,在探究、质疑中形成感知认识,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

又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笔者以小黄鼬捕食大白兔的视频为主线,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串:①兔子都被小黄鼬吃了吗?②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都被消化吸收了吗?③兔子奔跑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为核心概念同化量的学习做好铺垫。给学生一些名词,如兔子的摄入量、兔子的粪便量、兔子的同化量等,让学生小组讨论在导学案中构建能量流动去向的示意图。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究,通过小组展示、订正、完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巩固环节,提出问题“小黄鼬捕食兔子后,同化的能量又有哪些去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减少导学案的容量,给课堂适当留白

学案导学的课堂容量大,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容易满堂灌,留给学生思考、整理、落实的时间太少,降低了课堂的实际效果。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留白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因此要适度减少导学案的容量,减少内容的重复,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知识可以简化。导学案在设计上更需要给学生留出必要的空白,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想象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得到尊重,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尤其是在讲述重点环节时,要给学生充分思考、整理和反思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激活和延伸,并养成当堂落实的好习惯。

学案导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内容上要“简化形式、优化内容、突出重点、提高实效”,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进行课堂设计,力求课堂的探究性、时效性和生成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山东教育》201511月第33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