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发布日期 : 2014-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菏泽市牡丹区教研室   孙道斌

 

一、领悟理念——高效课堂教学的根源

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充分理解和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高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高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高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二、把握教材——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石

万丈高楼平地起,再优质的课也是以教材为根本的。新课程实施后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师应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

1.尊重教材

尊重教材意味着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做到“深入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教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的教师常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距。

2.超越教材

尊重教材不等于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当然,在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时应注意:

1)选择素材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2)加工素材要能支持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

3)素材组织要做到难易得当。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高效的结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学实践,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教材的普遍性与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7.1轴对称现象”(北师版七下)时,新授内容的教学流程可做如下安排:

1)动手操作:①演示操作;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叠,折叠后,把下列图形剪出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剪法。

2)观察、思考:①观察图片;②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探索思考:(投影片)4幅图,观察下列四幅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4)议一议:①两组图片(动画演示);②揭示轴对称概念。

5)讨论、交流: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同学讨论、交流,同小组互相补充。

从这一流程设计可以看出,执教教师对本节内容掌握得特别好,并对教材进行了适当重组,教学设计比教材展示更接近学生实际。可见,认真钻研教材,发挥使用教材的创造性,能使课堂内涵更为丰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三、合适教法——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尤其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学者提出,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多地来自外部控制和外部压力而不是内在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内容和方法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及时做出判断,以恰当的形式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具体为:

1.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2.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3.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4.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6.5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北师版八上)时,我们应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经历“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数学模型的解—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四、巧设情境——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若人们在认知活动中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从而成为支配行为寻求满足的力量。教学同样如此,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很乐意地去学习,积极地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感知趋向。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当然在创设情境中应注意: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如在教学“§5.1位置确定”(北师版八上)时,执教教师可以举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张电影票说:“同学们都有过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应该知道按票对号入座的规则,可是老师的电影票在检票员检票时不慎撕破,只剩下一半。”执教教师挥了挥手中的残票接着问,“这张被撕了一半的票只显示了18排,你能帮我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吗?”学生们个个摇头表示不能,“那另一半只显示了1号的电影票呢?你们能依此找到我的座位吗?”学生们又摇了摇头。“因此确定位置需要——”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学生们纷纷答道:“确定位置需要一对实数。”执教教师趁热打铁接着问:“我这儿还有两张电影票,一张是181号,一张是118号,这两张电影票的座位一样吗?”学生们笑着说当然不一样,“所以确定位置不仅需要一对实数而且一定要是有序的。”于是执教教师顺势推导出平面上的点是需要有序实数对来确定即二维坐标来确定。

五、精彩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4.1平行四边形性质(一)”(北师版八上)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数学活动:

1)呈现实例,初步感知。投影出示教室门口的照片和水立方的照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一般四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继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动手操作,建构性质。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裁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固定,另一个绕对角线的中点旋转180°与前一个三角形重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六、巧设练习——高效课堂教学的反馈

练习作为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在要求有限的课堂练习中,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的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真正把数学练习变成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

1.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

2.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量采纳身边的素材,进行合理补充;

3.针对问题,强化练习;

4.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

5.鼓励性的选作题。

七、合理评价——高效课堂教学的助推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合理的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不要不管对与否,不管有无新意、准确与否,一味地给予“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给他(她)鼓掌”的评价。

体现“高效课堂”的合理评价主要表现在:一是过程评价,以提问、测验、口答、板演等多种检查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尝试活动中的进展和得失,看到他们的能力,发现他们的潜力。二是因人评价,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有的还从学生的听、说、想、做等多个侧面进行比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三是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实践证明,当教师的评价转化为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指导就会转化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

如在一张试卷的最后可写出:“祝贺你做完了考题,请再仔细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的、漏的,别留什么遗憾哦!”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考试本身是希望他考出好成绩,并不是设计“陷阱”为难他,从而紧张的心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以上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反思;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真正使数学课堂更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山东教育》20144月第1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