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语言艺术对初中历史教学即时评价的启示

发布日期 : 2014-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实验中学   俞春晖   朱佳娴

 

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以来,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触:无论教学设计如何精美,无论课件如何华丽,甚至无论我上课如何投入,课堂气氛却总是不温不火,学生状态也总是若即若离,总是很难有师生情感共鸣而共同升华,颇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感。这东风在哪里?为什么这东风迟迟不来?我认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功力未足,以致功亏一篑。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有着重要的使命和重大的意义,对学生评价的恰当与否,影响着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从而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最终影响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在课堂即时评价的诸多策略中,语言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师运用语言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描述以及作出价值判断,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用恰当的语言做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固然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但不恰当的语言却能凝固甚至扼杀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出现一些偏颇的评价、多余的评价和无意义的评价,会导致评价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如何优化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这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一个班级的学生播放了《百家讲坛》之《两宋风云》,被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袁腾飞说史显然引发了全体同学的高度兴趣,上课常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同学瞪大眼睛盯着大屏幕,常常走神开小差或者偷偷做其他学科作业的同学也放弃了这难得可以公开自由活动的机会全神贯注地看着。一集播完,他们余兴未了,纷纷提出想再看一集。而在其后的教学中,只要一有时间,他们便不失时机地提出要看《百家讲坛》,任何内容都可以。显然,同样是说史,同样是中学老师,袁腾飞、纪连海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喜欢历史,其秘诀就在于他们或妙趣横生、深入浅出,或声情并茂、激情四射的“说史”语言。从《百家讲坛》的语言艺术中获得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的启示,让我们的“三尺讲台”也像“百家讲坛”一样“活起来”“火起来”。

一、言之凿凿——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准确性

准确性,这是历史教学即时评价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历史教学讲究“论从史出”,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语言确切,用词严谨。特别是对于明辨是非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尚弱的初中学生,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必须慎之又慎,对学生进行最确切的历史教学,努力达到四个准确性:

1.历史观的准确性。《百家讲坛》是一档文化普及类节目,而主讲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他们有独到的甚至超前的学术观点。然而,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初中学生,教学又有着三维目标的导向,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传递给学生的历史观应该是为主流所承认,为教科书所认可的。

2.历史概念的准确性。对历史概念的阐释,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楚庄王的“王”与周天子的“王”是不同的,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指的是周天子这个“王”。不能将“清”与“清朝”、“秦”与“秦朝”混为一谈;也不能误用“王权”与“皇权”。“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这两个概念是必须区别的,前者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结晶,是科学的党的指导思想;后者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

3.历史事件的准确性。《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往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他们引用的材料都是大家所公认的,如《史记》等。而我们在教学中对史实进行表述,切忌口若悬河,随意夸张,更不能歪曲颠倒,把道听途说的“野史”“秘闻”随意说给信息筛选能力仍需加强的初中学生。

二、言简意赅——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精确性

精确性,是指既要准确、到位又要简练、精练。历史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用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发言必须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绝对不能因为顾及学生的感受而有所“留情”。如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作为老师必须当机立断,予以严词批评,并进行即时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然而因为即时评价的“即兴”,导致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评价语言啰唆,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而大多数的口头重复都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百家讲坛》的明星主讲人袁腾飞老师就以言简意赅的说史方式而广受好评。在历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必须“有所言有所不言”,拒绝啰唆繁冗、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做到语言简练、字少语精、提纲挈领。

三、言之妙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美妙性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他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历史教学语言之美妙,带有教学语言之美的共性,亦有历史学科的特性,妙语连珠之妙。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多停留在简单重复或者夸奖上,有的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只听到不断地说“好”“很好”“非常好”。在这些评价中,教师并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事实上,这样的评价语言常使学生不知究竟好在哪里,结果学生只会认为教师是随便应付的,他们便也不再思考,随便应付了事。显然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其实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善于抓住其闪光点进行延伸、恰当的评价,多做描述性的评价,多用一些富有个性的评价语言。如我们应该能通过我们的语言,听到五四青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慷慨与悲壮,看到万里之外美国人民赢得独立战争的壮丽,感受到无数历史人物的气壮山河……讲人,如见其人:秦始皇雄才大略却又残忍暴虐,宋徽宗荒唐至极却又才华横溢,诸葛亮叱咤风云却又壮志未酬。寥寥数语,形象逼真,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鲜明的认识。讲事,如临其境,可以适当补充情节,渲染气氛。如南京大屠杀,一组数据便能还原整个惨绝人寰、悲凉至极的事件。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

四、言之有理——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教育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既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启迪和升华,理性与感性交融。马卡连柯认为,“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历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不仅要有多样的“形”,还要有深刻的“魂”,有思想,有见解,有教育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显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树立的重要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求知欲极强,判断能力有限的孩子,他们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当前的初中生受到了过多的来自于大众传媒的影响,特别是“穿越文”等网络文学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等有所混乱。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启迪、暗示、点拨、引导性,围绕文本,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对文本个性的解读,激起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而第三境界是最高境界,即:“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益不尽。”以《百家讲坛》中的语言艺术为追求,有的放矢,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语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山东教育》201412月第5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