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口语交际”学习一个支点

发布日期 : 2014-0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海阳市发城镇初级中学   曲秀红

 

笔者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即每节语文课开始前的5分钟,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一学年,依据演讲内容由浅入深、演讲问题由易到难、演讲要求由低到高的原则,教师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设计相应的演讲题目和方式。按照学生全部参与完毕一轮演讲为周期,一学年共分四轮。第一、二轮在上学期进行,第三、四轮在下学期进行。每一轮都给学生一个“口语交际”的支点。

支点一:自选美文演讲

这是第一轮演讲,即学生自选美文作为演讲内容,重点训练学生能自然得体地当众表达和筛选美文的能力。如果所选文章较长,要适当删改,每人的演讲时间最好不超过3分钟。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演讲稿,然后在演讲前一天试讲,由教师当面进行指导以提高演讲的实效。

演讲结束进行自评和他评,即由演讲者说出推荐该文的理由和自己的演讲感受,其他学生从演讲者的体态语、语气语调或所选文章的特色等某方面进行自由点评,最后教师综合点评。这一环节,一是要求演讲者学会自我反思,看看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以便以后改进,二是培养听讲者认真倾听他人的习惯,并敢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演讲,学生很受益。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就是阅读和审美取舍的过程;背诵的过程,就是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演讲的过程,就是自我历练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和总结提升的过程。好的演讲者讲得慷慨激昂,有声有色;好的听讲者听得津津有味,深受感染。如一位同学是初二时评选的“演讲之星”,到了初四,他依然得到学生的拥戴,信心满满,这是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的无形的威信。而班级也形成了良好的演讲风气,后面演讲的学生,取长补短,演讲水平越来越高。有的主动加进了开场白,有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讲,有的自己写稿,竞争氛围浓厚。

同时,演讲内容或感悟人生,或体验亲情,或品味幸福,每一次演讲,对学生都是一次洗礼。而所选材料语言精美,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支点二:话题撰稿演讲

这是第二轮演讲。要想说好,必先要写好。写得不顺畅,交际语言谈何流利。所以,在第一轮演讲结束后,结合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话题让学生进行练笔和演讲。训练重点是:学生在姿态自然的基础上能有适当的动作,并倡导自己写作有真情实感的演讲稿。训练方式是:学生先写、后改,教师批阅后下发,学生再改。小组内演讲后,推选1-2人在班级演讲。每周一个话题。

如,任教初二时,跟随教学进度,我设计了5个话题:

①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感悟“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学后思考和联想)。

②爱我中华——感悟“火烧圆明园”(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③送你玫瑰——感悟“责任与关爱”(杨绛《老王》读后感)

④我爱我家——感悟“亲情”(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⑤我写人生AB剧——弟弟该不该让(临终前的)哥哥打欠条(亲情与责任的话题延伸)

这样长期坚持,效果很好。如,对“弟弟该不该让哥哥打欠条”这个话题,学生写的内容很丰富:1.不该要借条。金钱有价,亲情无价。2.该要借条。亲兄弟,明算账。哥哥肯借已经是兄弟情深了。3.弟弟在医院门口徘徊多时,最终决定要借条。但在他吞吞吐吐难以启齿的时候,哥哥却主动提出给弟弟打借条。弟弟拿着借条到门口大哭一场……”这些结局的处理让人深思。其实,弟弟心里的挣扎何尝不是学生心里的纠结。

演讲结束,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会形成比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寓教于“演说”的目的。

支点三:辩论问题讲演

这是第三轮演讲。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一轮又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题辩论。训练重点是:学生在交际中能用一定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根据演讲情境适当地进行抑扬顿挫的表达。教师根据课文要求或现实问题选择辩题,规定正、反方,提前几天(一般在周末)布置,学生准备材料,上课自由辩论。一个辩题有时候可能需要几天的“课前5分钟”完成。其实,也可以利用阅读课进行。如,课本的“综合性学习”辩题就很好:上网的利与弊;“知足常乐”与“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对克隆的看法等。

第二阶段,即兴辩题。教师根据自己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最新信息,上课临时定辩题,学生即兴辩论。重点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遇到突发问题时有正确的交际态度,回答问题有针对性,对争议的问题有自己的主见,有流畅准确的表达能力,彰显个性。

如今晚家里要为母亲的生日庆祝,你的同学却邀请你去参加同学聚会,你该如何做?这些辩题,有一定的交际情景,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辩论中懂得了如何取舍,学会了面对不合理的要求能婉转地拒绝,有利于交际水平的提高。

支点四:命题作文演讲

这是第四轮演讲,也是检测和展示阶段。重点训练学生:仪表得体,说话时有一定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应变能力,演讲时能运用一定的技巧。如果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那就更要加分了。要求学生演讲时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事例真实动人。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班级组织“我在演讲中成长”的演讲比赛。以“我读书,我成长;我演讲,我快乐”为主题,写自己近一年来与演讲有关的真实故事和感受。写完后小组内演讲,然后每组推选1-2人参加班级演讲比赛。一般利用阅读课进行比赛。学生投票选出一人为班级的“演讲之星”,另有最佳台风奖、最美文章奖等。现在教学条件好了,又加了一条:如果演讲时能运用白板,辅以课件,也适当加分。二是参加学校举行的读书演讲比赛。要求学生积极写稿,报名参赛的同学先抽签后在班级演讲,再由学生投票选拔两人参加学校的比赛,获奖的同学即为学年的“演讲之星”,颁发奖状和奖品。重在创造一种主动参与演讲的氛围,激励和感染内向不善说话的学生,以求学生的共同进步。

这种形式,作用很大。对学生既是检测,也是鼓励和促进。学生作品中有观点,有事例,有描写,有抒情。演讲时,或娓娓陈述,或激情磅礴,或款款深情,或催人上进,听者真是在享受。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自卑和懦弱,看到的是青春飞扬的蓬勃朝气,是健康乐观的靓丽风采。在演讲活动中,他们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和敬佩。

通过多样化的比较有序的口语交际训练,启迪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效果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轮演讲,每一轮结束后,都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十名“演讲之星”。教师对该轮的演讲情况做总结,表扬和表彰优秀,指出改进意见,提出下一轮的训练目标。每一次演讲,学生都要将所选或所写文章抄下来,然后上交,由教师装订成册,全班传阅。

口语交际教学,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说话”,不能离开具体的课堂,不能离开真实的生活。其本质是阅读后的陈述,积累后的归纳,思考后的解释,写作后的表达,争辩之中的畅所欲言,感动之后心声的流露和观察之后认识的升华。这些需要进行口语交际,需要教师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支点。

 

(《山东教育》201312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