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苍山一中学校文化建设纪略

发布日期 : 2013-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本刊通讯员   刘金松   杨祥瑞   刘景涛

 

以文化彰显特色,以文化铸造品牌,是苍山一中近年来确立的发展思路。基于苍山—兰陵大地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苍山一中结合60年的办学实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传承荀子教育思想,建设融创并进学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及彰显办学特色的基调,在办学实践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受到社会的关注。

理念引领,明确学校发展定位

在传承荀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苍山一中形成了以“融创并进”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荀子·非相》云:“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这就是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即“融”。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此即“创”。“融”是“创”的基础和前提,“创”是“融”的目的和动力。“融创”意在体现苍山一中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办学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先进理念,借鉴融合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知时适变,勇于探索,变革求新,开辟教育教学新境界。“融创并进”的学校精神是苍山一中审时度势迎接教育新挑战的有力武器,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校的校训是“博学省己,知明笃行”,把办学思想、目标方向、策略方法糅合在“融创并进”文化理念体系里,突出办学个性,彰显文化特色。这个理念系统包含学校的形象定位—— “兰陵多学之地,齐鲁博雅校园”。“多学”作为办学的传统和优势,学校继续传承和发扬。“博雅”反映的是苍山一中博学、典雅的校园氛围。学校将荀子文化的精髓融润到办学细节中,培养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将学生培养成科学与人文并重、现代与传统结合、志趣高雅、眼光高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外化于形,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荀子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成长所起的影响。

苍山一中重视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化文化的“无形”为“有形”,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形成“墙壁说话,花草育人”的浓厚氛围。校舍建筑彰显育人理念,教学楼命名“博学楼”“知名楼”,学生公寓取名“成智楼”“展智楼”“汇智楼”“敏慧楼”,道路取名“劝学大道”“志新路”“远志路”“臻美路”等,建设礼仪广场、思源广场,这些名字均取自荀子《劝学》等国学经典,校园里设计制作了一百多块理念文化宣传牌,在楼宇的走廊内,悬挂苍山名人、艺术教育等文化标牌二百多幅,各功能室、教室、宿舍、办公室内置现代科技、信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名人名言、规章制度近千个标牌、标语、字画,形成了和谐统一、内涵丰富、昂扬向上的文化气象。开辟了生态园,种植了桃树、李树,寓意“桃李满园”,校园内一草一木赋予文化内涵;建设了张扬个性、放飞理想的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校园内浓郁的文化氛围与石山喷泉、小桥流水、花草绿茵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师生在有“形”的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厚重底蕴。

以人为本,建设高效有序的管理文化

苍山一中校长刘金广说,学校精神“融创并进”之“融”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和谐的关系;“创”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融创并进”方能开辟教育新境界。传统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变化,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并重。苍山一中把“融创并进”的文化精髓渗透到学校管理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将人文关怀和刚性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领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实现用学校文化来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

学校落实依法治校,以德理校,全员育人的管理理念,把“融创并进”的价值观固化于制度,打造高效有序的制度文化,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到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从教师的学习教研到课堂教学,从学校到处室、年级,从教师到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涉及校务、教学、德育、后勤服务的方方面面,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完善了以“考勤、考规、考级、考德、考专”为内容的“五考”评价制度,对教师实施动态评价、激励评价、综合评价,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完善了科学的奖惩制度,功勋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级部、优秀教研室、优秀备课组评选常态化,形成了良性竞争而又密切合作的工作局面。同时健全学校管理体制,精细落实“四制”,即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管理制、级部实体制,激励教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学校致力于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领导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把教师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倡导教师工作中团结协作,生活上互帮互助;学生之间弘扬团结友爱的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了“领导为教职工服务,处室为年级服务,年级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关系。同时,落实教代会、民主议事和校务公开制度,实施民主管理,并依托工会组织,搞好暖心工程。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师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

着眼发展,建设学习进取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教师职业、对学生、对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行为方式,包括教育观念、教师行为、师德风范、教学研究等。它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也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苍山一中致力于建设以教师为本的教师文化,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教研氛围,促进专业发展;打造“敬事而信,劝学不怠”的教风,使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厚重的历史文明造就了苍山人谦谨、平和、重学、求精的性格和团结、友爱、和谐、创新的精神。学校传承这一文化传统,倡导培育“敬事而信,劝学不怠”的教风,这是对“融创并进”学校精神的内化。“敬事”之于教师,要求做事时认认真真,专心致志;《荀子·非十二子》云:“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信”字不仅仅是讲信用,还包括了更广泛的责任和意义,需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学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立师德考核办公室,实施《苍山一中师德考核办法》,引导教师“修德养德,做有行之人;博学善思,做有智之人;敬师爱生,做有情之人”,多年来,苍山一中教师作为苍山县道德品牌,备受社会赞誉。

《荀子·劝学》云:“学不可以已。”学校充分认识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前瞻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此,学校大力营造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

举行周一大讲堂,常态化开展业务竞赛和优质课评比活动,努力营造学习教研氛围;“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为学习教研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构建“一体两翼”的大教研格局,增强学习教研的实效;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几年来,苍山一中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十多项,开发校本教材五十余种。

苍山一中教师秉承先哲精神,弘扬“敬事而信,劝学不怠”的教风,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依法执教,宽严相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之精神蔚然成风。

实践创新,建设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其内容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实践活动文化、生活文化等。学生文化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核心是建设良好的学风。

在苍山文化发展史上,涌现出孟卿、孟喜、荀子、萧望之、王良等多学之士。学校倡导“多学”之风,既是对苍山勤学、务学、多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苍山一中学子学有所成、贤才辈出的寄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不仅要会学习,也要会思考,能做到课前广思,课中慎思,课后反思,举一反三,提升学习能力;《荀子·劝学》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弘毅”是宽宏坚毅,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是锲而不舍的苍山精神;“求真”就是要有探索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将“求真”作为学风,意在要求苍山一中学子追求真理,学做真人,认真治学,一丝不苟。

良好的学风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多年来,学校通过挖掘弘扬历史文化,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多学善思、弘毅求真”的文化氛围,努力培育“多学善思,弘毅求真”的学风。通过开展军训活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设《劝学》《青春的足迹》等校本课程,模块测试设置无人监考考场,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传承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成立兴趣小组、活动探究小组,开展文体艺术活动,开展知识技能竞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成立爱心志愿者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承荀子锲而不舍、重视积累、贵师亲友、见善修身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成人感恩等方面的教育。邀请学有建树的海内外校友与学生座谈,组织励志教育专家报告会,建设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举办校徽、班徽、班级口号、班级誓词等征集活动,传承荀子“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思想,培养学生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精神。

走进校园,看到的是学生相遇时的微笑,听到的是得到关爱与帮助后的“谢谢”,感受到的是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科学而个性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创新的勇气。

苍山一中传承荀子思想,建设“融创并进”学校,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得到社会的认可。2009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立为全国300所普通高级中学特色学校之一,2010年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中国关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山东教育》20136月第1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