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成“人”——孔德杰与潍坊五中的“合作教育”
发布日期 : 2013-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本刊通讯员 张 星
合作,合——作,合作。
单支不成筷,独木不成林。三人成众,众志成城,无险不守,无坚不摧。
个人梦想的实现,无疑有赖于“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国梦”的实现,同样有赖于每个个体的成功。
影响个体成功的主要元素,不会与生俱来自然而然,要靠“教育”。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校就是让学生“学”,让学生知“道”的地方。怎么让学生“学”,如何让学生知“道”?
风筝都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之时,潍坊五中向来访者打开了校门。
合作岂止在“教育”
群居显然不是“独居”。只要三个以上的个体居住生活在一起,就可以称之为“群居”,也就是成群地聚居于一处。
人是群居动物。群居是动物的普遍习性,比如自认为“万物之灵长”的人,也比如在人看来随便就可以“捻死”的最渺小的——蚂蚁。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群居”的重要性。一个人抵不过猛兽,一个部落就可以;一个部落不能战胜自然灾害,一个部族就可以。这一点很多动物也知道。
中国人尤其重视“群居”,我们一直所处的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古人最自豪最欣慰的,莫过于“五代同堂”,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该慈祥的慈祥,该沉稳的沉稳,该卖萌的卖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团和气,其乐融融,是谓“天伦之乐”。
历史学家说,我们的老祖宗炎、黄、夷几大部落,尽管也曾为了争夺地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是面对浩浩汤汤灭绝人类的大洪水,最终还是选择了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欢团结起来,化干戈为玉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人最幸运的,不是成了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而是成了一个“动物”,但最可悲的也是一个动物。既然脱胎于动物,自然就少不了一些“狼性”与“狐性”以及等等。虽然娩出的是一个生命意义上的“人”,但本质属性上与一般的哺乳动物并无二致。
所以,明代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在他的《原君》中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看起来颇有点儿离经叛道的话:“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没有人)兴之,有公害而莫或(没有人)除之。”
毛泽东也在1964年的《贺新郎》词中写道,在“人猿相揖别”成了人类之后,“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则更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数千年烽火连天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露野。
套用一句俗语,教育显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的全部功能,就在于使受教育者最大可能地减少“动物性”,最大限度地增加一些“人性”,让动物界的“人”转化为社会性的“人”。
在孔子之后,被称为另一个“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而这个“人”,或者说“真人”,与动物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合作”。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还是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都无不指向“育人”。而培养“人”,首要的是让学生成为在社会中“群居”的个体,也就是至少要做到上述的“四个学会”。
不管认知、做事,还是生存、共处;不管在学校里学习,还是在社会上工作,“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仅仅就学习而言,公元前战国时期的《学记》也早就告诫过我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所以,“合作”很重要。不合作很难发展进步,甚至很难生存,即使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即使“睡在上下铺的兄弟”,即使同桌的男生女生。如果画上一道“三八线”,那就意味着分离对立。
所以,合作,还是合作。
这不仅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发展理念,而且应该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所谓“抱团取暖”。
合作教育的“合”
孔德杰当然也知道,“合作”很重要。
1984年参加工作的潍坊五中校长孔德杰,先在一所中学工作十一年,当教师、教务副主任、校长助理,然后当了两年多的区教育局基教科长,然后当了一年区教研室副主任,然后又回到那所初中当了十年的副校长,然后竞聘到潍城实验中学当了三年多的校长,2010年1月调任潍坊五中校长。
从教师到教育行政机关,从教研部门到校长,作为一所初中学校的校长,这些经历已经够了。就其个人成长的轨迹而言,孔德杰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与上下左右的“合作”。
所谓“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潍坊五中的“合作教育”,首先体现在课堂上。
孔德杰说,这种“合作教育”,并不是自他本人担任校长开始。在他之前的五中校长韩吉东,已经带领师生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构建了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主要标志的合作教学。
此前,与很多学校一样,在潍坊五中的课堂上,45分钟一节的课,老师们口干舌燥讲上40多分钟,课堂气氛却没有生气,不少学生因此还几近丧失了学习兴趣,课堂效益更是无从谈起。
为此,学校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为突破口,总结出了“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效益明显提升。
之一:小组评价,竞合并重
作为全国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形式上看,班里的桌子“围”起来了,课堂“动”起来了,但怎样建设这些有效合作学习的“小组”呢?
孔德杰介绍说,潍坊五中的做法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领导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心理、学业水平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包含三个小组。
大组形成后,再按同样方法分配每个小组,其中大组设一个正组长(即团队全权负责人)、两个副组长,同时分别兼任3个小组的组长。每个大组内分别设置语、数、英、政、史、地、生等各学科组长,还设置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记录员、时间控制员等。
这样,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认同感明显提高。
形式有了,实效如何保证?“按钮”就在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上。在学校指导下,有的班级用“一拖二”评价办法,组内某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好或做对了题目,在自己得到加分的同时,同桌、本组同样也加上相应分数。
有些老师还用了一些看似“雕虫小技”,实则很管用的小办法:各科小测验得满分的同学加盖3个“笑脸”,90分以上的加盖2个“笑脸”,85分以上的加盖1个“笑脸”。每个小组算出组内的平均分,第一次测验成绩前两名的小组,小组评价栏中加盖“大拇指”,总评可抵5个“笑脸”。如在接下来的测验中,在首次基础上进步最大的两个小组则加盖“大拇指”。学期结束,每个小组同学所得的“笑脸”数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
“老师,让浩同学和我同桌吧,他语文成绩不理想,影响了我们小组的整体评价,我想帮他补一补。”期中考试结束后,一个女生主动找到班主任徐老师要求说。语文课代表也找来了:“我想把秋同学调到我对面去,他上课老走神,调到我对面我可以时刻监督他。”实施捆绑式评价,小组长对组内同学出现的问题比老师还着急。
有的小组成员之间,还成立了家庭学习互助小组,每到周六、周日就会相约到某位同学家中,将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的有效延伸。
初一(1)班的同学们介绍说,他们用的是红黄绿牌评价制度。最大优点是,既突出对小组的捆绑式评价,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作用。具体是把同学们的行为表现划分为三个层次,积极行为用绿牌表扬,消极行为用黄牌警告,再差的则出示红牌。每种行为都有专人管理,每周周一总结,并给相应的小组颁发流动奖杯。
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在合作中有竞争,才能在竞争有提高,也只有在竞争中的合作才更具有生命力。潍坊五中的这些探索,显然指向的都是激励合作的机制。
之二:五步教学,师生互动
看来,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但一个阶段的探索与实验后又发现,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变,学生的合作学习就不能实现,这就需要研究新课型,改进教法。
研究的结果是构建“五步教学”模式:学(感知自学)—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馈)—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标)。在这其中,既有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既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根据特点,各学科自主创新灵活运用。在“五步教学”的大框架下,又分别就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进行了具体研究。
新授课的路径是“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目的。
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先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然后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点燃手帕,学生惊喜地发现,火焰熄灭后的手帕竟然完好无损。
“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则是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实现对本模块知识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内充分交流,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
“当堂巩固、课堂总结”,主要是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组长检查落实,交叉巩固,教师或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梳理总结,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最后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根据本课重点难点,进行“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路径则是“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讲评课重在“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每次阅卷后,教师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目的在于,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缺陷,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我曾把一节习题课交给学生讨论解决,讨论过程中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小组内部解决。”赵晓萍老师说,“在组内讲解问题的过程中,本来不是很会的同学,在经过别人讲解后也敢上讲台讲给别人听,在讲解的过程中他是真的把那道题弄明白了。这要比老师在讲台上扯着嗓子喊半天的效果好很多倍。在这样的课堂上,人人是学生,人人又是老师。”
之三:激活思维,生生合作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的这句话,几乎每个老师都能脱口而出,但实际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孔德杰说,在潍坊五中,我们已经并且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形成思维碰撞甚至思想交锋,唤醒潜能,点燃头脑中智慧的星星之火。
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8章复习题B组的第11题,甲同学的解是:设出租车走的路程为x千米,由题意得:
16<10+1.2(x-5)≤17.2
乙同学的解是:设出租车走的路程为x千米,由题意得:
0<17.2-[10+1.2(x-5)]≤1.2
两种计算结果与课本答案一致,老师当即进行了表扬。
有同学提出这两种做法都不对,不但令全班同学大吃一惊,老师也很惊讶。错在哪里?
这个同学说,他在返校坐出租车时,当里程表刚刚跳到3千米时(潍坊3千米起步价为5元,每增加一千米加收1.6元,不足1千米照1千米计算),价格马上变成6.6元。所以以上的两个式子应改为:
16≤10+1.2(x-5)<17.2;0≤17.2-[10+1.2(x-5)]<1.2。
对呀!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
英语老师布置作文题目Welcome to China,要求以导游的语气,并写到70词以上,可适当展示绘画作为插图。次日课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和绘画,三面黑板已经完全不够用。学生相互交流批改作文,组长分配任务,绘画、板书、讲解和配合。
一组北京长城,二组杭州西湖,三组青岛海洋馆,四组北海白塔,五组潍坊十笏园,六组海南椰林,七组济南泉城,八组天安门和紫禁城。进行展示的同学激情迸发,介绍了祖国的美丽风光、民族风俗、饮食起居,全过程十余分钟。
接下来是小组之间作文互批互改,大到时态错误、句子结构不合理,小到标点符号、单词拼写。最后把黑板上8篇作文的优美词句找出来,重新组织一篇好的作文。
课后,一个男生调皮地对老师说:“这就是我们59个小老师在教您这一个大学生。”是啊,一个教师的个人教学,怎能比得上59个学生的集体智慧?还是合作的威力大啊。
合作教育的“作”
“合作”现在是一个词儿,人们耳熟能详。实际上,从育人的角度,“合”与“作”还是有区别的。
三百多年前,郑板桥在潍坊五中这块地盘上当潍县“县长”的时候,曾对“学问”深入琢磨了一番。“郑县长”说:“学问二字,需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板桥先生显然并非在做文字游戏,像他这样研究“学问”到家的,历史上不多。
孔德杰说:“合作也是这样。合作当然密不可分,但‘合’与‘作’是有区别的。要进行合作教学、合作教育,必须先把‘合作’研究透彻。”
的确。“合”有多种含义,包括“闭,对拢”“聚集”“不违背”“应该”等等。“合作教育”的“合”,应该是“聚集”的意思。
而一般往往被忽视了的“作”,则更加具有动作性,它最重要的义项是“起,兴起”,也就是“干起来”,比如工作、作为、创作,作坊。
如前所述,“合作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则大有深意藏焉。也是历代官方最重视,教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一个问题。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老师,也曾极为恼火。
某一天,这位一向循循善诱的校长兼班主任兼任课老师,竟然气急败坏地骂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看来“圣人”也有技穷的时候。
的确,终日群居,学习、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尤其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怎么样让他们更好地合作“成长”,是一个比文化知识学习更为重要的问题。
这就需要在“合”的基础上,“作”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成“才”、成“人”两不误。
孔德杰说,在这方面,潍坊五中的做法是丰富“合作教育”的内涵,拓展“合作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单一的教学观念必须具有开放性,在合作教学侧重于课堂教学求知的同时,也要渗透到广义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自主管理”为内驱力,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格局,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孔德杰主持进行了“合作教学”的二度开发,着重做好合作学习与德育、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家庭教育、教学组织、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结合,显著拓展了合作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之一:合作德育,育有德人
尽管对“德”的认识界定和评判标准不尽相同,但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在选人、用人上,都无一例外地把“德”置于首位。所谓“德才兼备”,实际上并不是并列关系。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的这个观点实在影响巨大,所以我们的教育总是在“扬善”。而中国的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一些西方国家的法律思想也是基于此。因此,我们的法律主要侧重于事后“惩恶”,比如“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而他们的法律则主要在事前“抑恶”,在教育上、制度上关口前移。
其实不管“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罢,若要将自然属性的人,转化为社会属性的人,大部分依靠后天,也就是“教育”来完成。而这个教育,如果脱离了内在的动力和作用,忽视了相互的影响和促进,是很难实现的。
这就需要自主合作、富有成效的德育。
近年来,潍坊五中的合作德育,主要体现在“同一所校园,同一个希望,共建和谐校园”的活动主线,倡导讲文明,讲学习,讲正气的“三讲”,践行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做人上互相鼓励的“三互”,引导学生形成个体自律、相互反思的良好品质。
这种自律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办法》和《班级一日常规考核》的制订,学生就在过程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合作德育是个好东西。”孔德杰说,“生生合作,班校同步,环环相扣,良性循环,严了制度,活了管理,正了教风,浓了学风,出了成绩,育了人才。”
具体的不展开说了,举两个例子。潍坊五中的交通安全教育,得到了国家公安部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该校召开了潍坊市创建和谐交通点评现场会。潍坊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该校被指定为健康教育典型学校提供现场,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延伸到班级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之后,作为一名老师和一名班主任,我发现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了,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李雪梅老师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会发现他们配合得如此默契、如此和谐,让我感触很多,还经常被他们所感动。”
之二:合作自主,管理班级
所有的“教育人”都知道:课堂不等同于教室,课堂不止在教室。但要真正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
“我们的做法是,探索组织开展‘班级合作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教育、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孔德杰说,“目的是在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创设新载体,注重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的衔接和延伸,使学生在合作自主管理、合作自主活动中增长才干,完善人格。”
潍坊五中“合作自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面向学生的“五个一”:一份《成长的足迹》手册、一份《五中校报》、一个“朝阳文学社”、一个“春蕾电视台”、一个“希望之声”广播站。过程中,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商量着办”。
“春蕾电视台”由学生自主合作承办节目,每周一播放。负责编导演的学生,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加设了《每周学校时事》《学习之星展播》《我爱我班》等叫好又叫座的节目。
学生自主管理靠合作。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智慧,自主管理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体验性,学生喜欢,老师“无事可干”,学校乐观其成,孔德杰站在一边笑呵呵地看。
各类活动开展靠合作。学校和老师只负责创设相应环境,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团队的作用。具体的活动,由学生根据“双向选择”原则组建,学生自愿选择组长,组长有权选择组员。同学们说,“我的地盘我做主”,自己的活动自己搞,“我自编我导演”,简直超级爽!
之三:自主活动,自长本事
“合作教育”,关键是让学生自己“作”起来、“动”起来。这方面,潍坊五中选定的主要载体是社团实践。
“融入自然,走进社会,关注他人,自主发展”,是潍坊五中的鲜明特色之一。学校千方百计挖掘促进学生可以利用的各种校内外优质资源,指导成立了学生最喜欢的10个社团,包括文明宣讲社团、文明礼仪社团、自然科学调查研究社团、社会公益社团、朝阳读书社团、助学帮困社团、纠察社团、小记者社团和艺体社团。
这些社团活动,有具体的活动章程、实施方案,还有严密的社团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所有活动有评价”,当然也包括社团内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档案。
学生社团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社会公益活动社团,利用休息日上街售《潍坊晚报》,把卖报赚来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环保社团,积极参与校园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挂牌认养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定期松土、除草、浇水,“我与小树共成长”。社会调查社团,深入社区小巷,开展“黑网吧”调查,撰写出《关于违法网吧的调查报告》,还在调查活动中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交通协管社团,严查学生上放学路上各类违反交通规则现象,在交警指导下在学校附近路口维护交通秩序……
学会了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人共处,切身认识到了团队的作用,原来“娘男”的像个男子汉了,本来“傲娇”的像个女孩儿了。这样的孩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会再有大的人际障碍。
之四:家校共建,凝聚合力
“5+2=0”是个老话题,也是个老问题,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再提。很多学校、校长,都一脸无辜地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归咎于家庭、社会,似乎本来学生在学校已经培养得好好的,一点儿毛病没有,但是一出校门、一回家,就出问题了。
“即使真的如此,也正是教育的失败和校长的悲哀。”孔德杰说,“这就更需要学校主动一点儿,与家庭联手、联合、联动,不要等到出了问题之后再去找家长,或者家长来找学校。”
孔德杰介绍说,作为一所初中学校,潍坊五中的做法是,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一般规律,以赏识教育为手段,完善落实“学生学习联系卡”和“家校德育联系卡”制度,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在家、在校的诸多方面进行监评、激励,包括学习、休息、文明、礼貌、卫生、遵纪守法等;推出《学生教育手册》,全面加强学生的纪律、法制、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不断深化已经实施多年的“亲子共成长”活动,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
学校组织200多名学生和家长,与来自潍坊学院的4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市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名为“我的秘密花园”的心灵沟通活动,不少学生和父母“哭得稀里哗啦”。一些家长说,孩子开始懂得感恩了,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在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促进中小学校和家庭教育“合力课程”研讨活动中,潍坊五中被确定为市区的五个家校活动研究中心之一。孔德杰欣慰地说,这标志着我校在推进家校合作方面,已经走在了市区中小学的前列。
“合作教学是合作教育的基础,它侧重于课堂教学中求知的学习,同时也自然渗透到广义的生活、做人的学习。”孔德杰说,“我们的合作教育,就是以‘合作’为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自主管理’为内驱力,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是学生,不仅是人,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甚至天地万物都需要“合作”,合则两利,分则俱伤。生活在“地球村”的我们,应该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概念。
(《山东教育》2013年5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