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结课五法

发布日期 : 2012-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莱阳市穴坊镇中心初级中学   王良良

 

一、梳理归纳法

这是目前较为典型的一种结课方式,当然其优越性自不待言。在新课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对所授内容总结回顾,做一个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小结,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变式、变形、变意方法将问题深化或拓宽,以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提炼和升华。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进行课堂小结时,因为这节课学习的是幂的最后一种运算,整个推导过程与幂的乘法运算是一脉相承的,思路相对较为简单。本节课技能、方法对于能否顺利解幂的综合运算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将幂的四种运算加以比较,引导他们从幂的思想方法、法则、运算技巧、三级运算的顺序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以达到完善其认知结构的目的。

二、巧妙设问法

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可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提炼,归纳出有关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以及在进行数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感悟新知的探索、应用,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使之结构化,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小结时可这样设计:问题一:勾股定理揭示了哪一类三角形中的什么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二:在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方法?问题三:运用“勾股定理”应注意哪些问题?问题四: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当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回答出来时,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这种方法对于代数中的概念、公式,几何中的定理教学小结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像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我们在结课时就可以用精心设计的问题串来化解难点。

三、质疑提问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结课前要求学生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方面能知道学生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另一面是因为这时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较有深度,更能促使他们深思。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缘故,刚开始不一定会提问题,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进行示范,先提出有疑问的问题,再逐步引导学生提问;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本的问题提问;还可以给出一些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提问,或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问等等。

四、设置悬念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的过程。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教师在结课时,可有意识地紧扣主题设置悬念,借鉴说书人经常说的“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渴望下节课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所设悬念应“悬”而可“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在讲完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可设置这样的悬念问题:“我们能不能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本章开始的应用问题呢?要知情况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进而为二次函数应用的教学埋下伏笔。

五、媒体展示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课改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课堂教学。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我们在学习一些经典课例时,它有着非常深的历史渊源,无论是历史小故事,还是一些定理的证明或与之相关的经典题目、图片都较多,可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有些东西舍之可惜,用之又显累赘,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在结课时起到补充的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时,在完成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后,我们可以补充赵爽的代数证明法(即整体观),刘徽的出入相补证明法(运动思想),欧几里得的逻辑推理证明法等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增强其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起到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一次训练。像学习“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轴对称图形”“用字母表示数”等这类课,可以用这种结尾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或拓展教学内容,把在课内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课堂教学活动之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整理学法、游戏活动、总结归纳、格言激励、口诀结局、比较异同等结课方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彰显课堂精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山东教育》201211月第3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