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忙”“茫”“盲”

发布日期 : 2012-12-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罗刚淮

 

有一次与一位校长朋友聊天,谈起校长职业发展,我让他多动笔写写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成长。谁知他大倒苦水,说校长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因为相交日久,我就冒昧让他列出一周来的各项事务,并把所用多长时间也列出来,我帮他做一分析。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的时间安排远远超出白天工作时间总和,也就是说他每周至少有近20个小时是把工作带回家用休息时间来做的。事后我跟他交流,他证实了这一点。“几乎每天都会加班两个多小时才能忙完,所以根本没时间照你说的多思考,多写作。”

校长有这么忙吗?我心存疑惑。但是从他的诉苦中我知道了他确实忙。其中忙得最多的是接待和会务,什么视导检查、优质校质量评估检查、德育专项检查、教育现代化验收等等。就拿他提供的时间表来分析,仅仅以最近一周来说,他接待教育局的检查组一天,接待开发区一位领导来访半天,与学校法制副校长谈治安半天(学校所在辖区环境复杂,周边流动摊贩多,每天学生上学放学安全也不可小视),接待一位家长投诉一个多小时,协调外请的一位兴趣班辅导老师谈教学用了一节课,安抚一位老教师的情绪(他为这次考试低几分在解释原因),开教师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一个多小时,德育处组织参与市里的一个德育小品比赛动员布置会,常务性的行政办公会、教师例会、新生班工作调研会算起来也要花掉两天多。至于巡堂、听课、参加教研会往往都是见缝插针,没有计划性。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一直忙到周五下午,晚上还要回去赶写个国旗下讲话稿,“已经推掉了几周了,这次必须要亲自讲话一次,给学生鼓鼓劲。”

“我知道时间要挤,工作要推,但是很多时候你不出面不行。你看,领导来了总要接待吧?上面开会点名要一把手去,不去就是不支持工作,开会回来还要传达吧,给教师开会总要一两节课吧。总之,你不在一线不知道做校长的辛苦。整天连轴转,没的闲的。”“课堂,想去啊!我一有空就去听课,可是往往都是听一会儿就又有人来找。至于巡堂我是坚持的,只要不出校门,我争取每天至少巡堂一次。”他是一个勤快的人,我由衷地尊敬。他说得坦诚,我不得不同情,同情完了却再没有心思劝他走科研型管理的发展之路了。

由此,我想到了2011年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一次校长高级研修班。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位授课教师曾经作过一次问卷调查,研究的课题就是“校长的工作时间是如何分配的”。问卷收上来统计分析后发现:校长们普遍很忙,时间不够用。调查显示:校长忙什么呢?一忙接待,二忙开会,三忙公务交道,四忙人际协调,五忙事务管理,六忙大型活动。至于学校核心的工作如课堂管理等则被远远排到第八名往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一名校长不忙教学,却为教学之外的事务忙得不亦乐乎。这不是在瞎忙乎嘛!

确实,校长不忙教学而忙教学之外的文山会海、应酬交际、活动宣传,在时下的不少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校长如此费心劳力于教学之外的杂事,有地方环境使然,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官本位思想严重,不爱走基层,只爱开会听汇报,或者好大喜功,注重形式主义,因此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拍马逢迎也就难免。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校长本人缺乏自警自律,对待这些明知有违教育规律有违校长职责的事情,却一味地迎合甚至推波助澜,主动积极地作为,这就使得校长离教育渐行渐远了。很难想象,一位校长整天会里来会里去就是不进课堂,会对教育教学提出多好的决策;很难想象一位校长几十天不进课堂,还能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领导,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很难想象一位校长长期脱离师生,不听课不谈心,却能了解教师想什么,学生要什么。而连学校师生最基本的需要都不清楚的人,其管理和教育又怎能深入人心?校长由“忙”必然陷入“茫”然状态。茫然之下,必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然脚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如此管理,岂不是糊涂管理?如果一时之茫,尚还有可能被教育主旋律给冲淡,或者得到左右助手以及老师们的自我纠偏和修复,但如果长期茫然,则将会将学校带入盲目自转的状态,学校犹如在黑暗中远征,这样岂不危险?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掌控学校发展的方向。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校长茫然不知所向,教师和学生必然盲目前行,学校发展必然谈不上计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自然混乱。忙乱忙乱,一忙就容易乱,乱就容易出错,一所学校经常出错,学校岂能良性发展?事实上,我们常见媒体报道某某学校发生校车失控、学生踩踏、食物中毒、师生矛盾激化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偶然,其实背后有着内在必然性。追查下去,必然发现其学校管理是糊涂的,是盲目的,校长是茫然的,是没有管理的意识和方法的。学校长期处于一种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状态中,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现在很多地方实行问责制,学校发生事故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这是抓到了关键,唯有通过这样的责任追究的倒逼机制,才可能杜绝某些校长的茫然和盲目,杜绝其不负责任的混日子行为。但愿这种制度能常态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早日唤醒一些茫然的校长,以造福于更多的学生、教师,造福一方百姓。

客观说,随着现代学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凡事讲求科学讲求资料完整,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增加了许多,教育主管部门为推动学校发展,经常以检查代管理,各种量化要求、竞赛式管理使得学校间竞争比较激烈。这些工作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说是必要的,但客观地给学校和校长带来不少事务性的工作。因此,校长首先要学会选择,学会取舍,学会变通。如果一名校长不能学会选择协调,觉得这事重要,那事更紧要,事事都想争先做好,就会出现不分轻重缓急,满把抓,满把抓不住的情况。校长毕竟精力有限,分身乏术,针对各类主题教育、繁多的检查评比名目,令出多门、随意性大、缺乏协调等问题,必要的取舍乃至应对融通都是一种生存智慧。对学校尤其是对学生、老师发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参加,意义不大的干脆舍弃,集中精力针对学校优势的项目,认真做大做强,既发展学生,又打出学校品牌。那种不顾校情实际,盲目上项目、压担子,结果反倒吃力不讨好。

其次,要学会分解。学校作为一级组织,一个小社会,本身人员众多,又事关成千上万的学生、家庭和诸多部门,校长们既有学校内部的事务管理,还有学校与社会之间融合与协调的事务。因此,校长忙是非常正常的,校长不忙才是不正常的。但如果一所学校只是校长一人忙,不仅累,也不符合管理科学要求,自然也不会有好效果。管理某种角度说就是分解,作为校长要学会把各项工作分解给助手,分配给老师,让大家分担一起忙,众人智慧胜一人,这样的忙就能得到缓解,忙得更有质量,也更有意义,也能发挥助手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那种过分看重权力或者太过自信的管理者是不能适应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要求的。《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对比案例:三国时期有两个特别智慧的管理者诸葛亮和司马懿,诸葛亮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结果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去世后蜀国很快就垮了,只逞一己之能而不用心培养助手,事业是不会长久的,从这一点说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相反,司马懿却非常注重对儿子对手下大将的培养,凡事都带着他们一起去思考,遇到问题有时让他们去独自面对解决,结果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能文能武的帅才,大魏江山很快落入司马家族之手,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管理者是否善于培养人才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事业能否长久。

第三,要忙而不“盲”,认清方向。作为一个人群汇集的特殊组织,每个人都是鲜活生动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思想都会行动。作为校长,管理指挥着成百上千的人,这需要校长的冷静,需要加强计划性。校长要能预测未来,要能谋划未来,更要能整合资源,步步推进。从这一意义上说,校长是帅才而非将才,是一个团队的决策者领导者,而不是具体的执行者,需要有所为更需要有所不为。校长要能从纷繁芜杂的工作中迅速找到重点、中心,并能把众多繁杂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分解落实,这才是应该做的事。校长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用于抓学校管理大事,忙最关键最紧要的事,这样就能实现气定神闲,游刃有余,这样即便忙也不会乱,因为掌舵人是清醒的,他在权衡掌握着全局。校长表面上看似无为,事实上正是无不为。这样的校长才是真正的明智清醒的校长。这样的学校发展才是有目标的航行。校长“忙”而不“茫”,学校也才有希望。校长“忙”而又“茫”,则会出现盲目行进,冲动之下十难成一,忙而变盲,那就是可悲了。

客观说,“忙”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人们疲于奔命而不知所向,这是最可悲的。儒家著作《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人在安静中能思维流转,智慧横生。校长作为特殊的管理者,身负学校几千师生的发展重任,如果一味陷入忙碌,则可能耽误很多人的前程,阻碍了一所学校的发展,尤其在当下这个百舸争流的社会,一个人一所学校一旦耽误下来,就会落后于潮流,等醒悟过来再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校长一定要从忙中逐步解脱出来,要抓重点抓关键,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空间,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工作来。这样的校长才可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样的学校管理才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发展,创建特色,形成品牌,直至达到辉煌的境界。

 

(《山东教育》201211月第3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