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国情教育的策略
发布日期 : 2012-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邹城市第五中学 焦 杰
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方针政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的资源,优美的风景,了解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人物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国情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其主要手段。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教科书的精神,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搞好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这一环节。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为此,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国情有关内容。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情、国策、发展战略的分析,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学生希望得到这样的预习通知单,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基础知识是采掘机。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升华国情
思想品德课给人的印象曾经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思想品德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地引入国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国情。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为了使引入的国情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激活国情
传统思想品德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变思想品德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在日常教学中我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国情训练。
1.知识竞赛
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列于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哪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2.国情快讯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学生视野狭窄,能力低下可想而知。为此,我特设置了国情快讯栏目。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但不确定,若重大事件发生时,甚至可以一天两次及时报道。组织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报道,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很好的通讯员予以奖励。国情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3.自由论坛
我们常说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等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自由论坛栏目。在这个自由论坛里,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做,教师只是配角。回顾一下,曾有许多热点问题我们讨论过,以思想品德为主,也有别的方面的,如:家庭投资与股票、再就业、大学生不包分配、科学幻想以及初中生早恋等。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发表意见,但话不宜多,重引不重论,否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自由论坛里,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4.国情剧场
课本剧是指为强化教学内容,根据课本题材组织学生编演舞台剧的一种活动形式。一般来说,语文课的小说单元、外语课的口语训练常采用这种形式。为提高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在立足思想品德教材的基础上,改进了这种形式以适合本学科教学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以教材知识点或某一社会热点为内容,借鉴成功电视栏目的形式,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嘉宾,编演案例。在讲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框题时,我采取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评出最佳主持人奖、最佳构思奖、最佳表演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各方面的素质。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采用热点专题——在归纳总结中巩固国情
传统做法一般都是在九年级下学期开设热点专题课,但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国情,突然整整一本热点书都要在短时间消化,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知识接受效果差,更别说活学活用了。有人说,基础年级开设热点课实属浪费时间,到中考时热点都变冷点了,毫无意义。其实,由于学生对事物的前因后果明了,理解新问题既深刻又轻松,节省了关键时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从基础年级引入国情教育,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完成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山东教育》2012年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