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发布日期 : 2011-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邹城市郭里中学 李建军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全面地整合优化,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优化人格,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来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呢?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自古就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人格的表率作用远远胜过训导中实行的那些生活戒条和奖惩功能的条例。特别是那些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的音乐教师,本身就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他们学识渊博、语言文明、穿着得体、为人正直、爱岗敬业,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特别的影响力。在此影响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思想觉悟、精神境界、人格魅力产生认同感,并刻意模仿。这样,学生学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审美的观点、处事的方式、良好的道德。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同时还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加强道德修养,练好教学基本功。有人说高雅的气质、高尚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师特有的精神风貌。所以,音乐教师在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方面一定要显示出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风采、风度、风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如果说体育是阳光体育,那么,音乐应该是美丽快乐的音乐。

二、热爱学生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用爱去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爱是教育中最丰富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没有爱就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爱心天使,要洒阳光于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无私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学生充满期待与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当学生身处逆境时,我们要给于鼓励和安慰;当学生彷徨迷茫时,我们要给以信任和点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地伸出热情的双手。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品德和生活;我们不仅要关心好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当老师的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他们就会把师爱化为对学习和集体的热爱,从而敞开心扉,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不爱学乐学吗?

三、师生情感交流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纽带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既是认知性学习,也是情感性学习。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的程度。如果教师自恃师道尊严,板着脸孔,一本正经,一味以传道正统自居,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教态和蔼可亲,语言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融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那么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树立情感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每说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动作,都要尽可能做到声情并茂,含蓄自然,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其学习、生活和思想;要信任学生,尽可能地淡化说教者的身份,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实,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其特点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交流。这更有利于我们音乐教师以积极的情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如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表达的丰富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以自己的心灵和音乐的灵魂对话,并在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我们教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来感染、启发、激励学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语言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载体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手段,“传道、受业、解惑”皆离不开语言。课堂上不仅通过语言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内容的交流,而且通过语言实现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掌控。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语言,讲究语言艺术,以达到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目的。一是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音乐课教学必须准确运用艺术语言,不可含糊其辞,对一些音乐概念或音乐特殊符号进行讲解分析时,一定要思考自己的语言是否科学准确,是否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是语言要富有情感。教师要把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情化为教学语言,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领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景中来,从而产生师生间顺畅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成为愉悦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感情上的熏陶。三是语言要生动有趣。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更有利于教师发挥语言技巧。在讲授时,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有时要像小河淌水温柔明快,有时要如激流澎湃发人深醒。要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精神,调动他们的兴趣,用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从而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主动、积极、活波地学习探究。

五、赞美赏识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深的企图就是渴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使人温馨和感激,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力量。莎士比亚也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善教者总是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学生自然就会精神昂扬、奋发向上。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待、适时的肯定、适度的赞美,不仅是激励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更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点进步,给于及时的表扬激励,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人说,赏识意味着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世界上不是缺少优秀的学生,而是缺少发现优秀学生的慧眼。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吧!发现学生的少许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肯定他们的潜在价值,呵护他们自豪的举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以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此时,学习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而变成了学生自己喜爱的探究活动,就会更加爱学乐学。

六、纪律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保证

美国教育家查尔斯在所著的《建立课堂纪律》一书的前言中指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身心舒畅的课堂环境,学生遵守纪律对于高质量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做保证,没有纪律制约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决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应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活而不乱”的策略,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做到动静结合,收放有度,将课堂调控技巧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山东教育》201110月第2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