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方式的几个转变

发布日期 : 2011-10-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费县第一中学 李建全

1.变“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他解决三个问题都重要。比如在《电子的发现》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先用视频向学生展示大气放电现象,为了研究它,科学家制成了各种气体放电管,于是我又向学生演示了充有不同气体的放电管,展示出不同气体的发光颜色,接着演示了在气压逐渐变低的情况下,气体不发光,但学生仍能看到在阴极射线的照射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并且风车在阴极射线下能够转动等不同的放电管,让学生去猜想是怎么回事,于是同学们展开了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讨论。这样让学生亲自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开动脑筋,不但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还顺利进入了后面对阴极射线本质的实验探究活动。

2.变“知识传授式教学”为“知识探究式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猜想、探究。比如在《库仑定律》的教学中,通过类比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去猜想静电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库仑扭秤去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另外在习题的处理上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一题多解、典型题拓展,使学生掌握一类题,而不是一道题。

3.变“教科书阅读式”为“多媒体辅助式”

课堂教学应采取以使用教科书为主,其他教学手段为辅的形式。比如在《反冲运动  火箭》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窜天猴”升天、弯曲的水管反转、枪身后退的录像,并分别让学生说出产生运动的原因,且紧接着演示了一个带尖端的金属转轮,通过与感应起电机相连而转动,提问学生是否不用喷射物体也能转动,进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充分体验后再总结反冲运动的定义,使概念的教学不再空洞;而对于火箭的教学,首先通过录像来播放火箭的发射镜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鼓励学生上网查阅与火箭有关的资料来增长知识。

4.变“教学生做实验”为“学生自主实验”

演示实验“要放权”。在演示实验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包括亲手做实验和亲手制作实验器材。如在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可以让两名学生合作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在下面仔细观察,并预测实验结论。学生甲在讲台上安装仪器,边讲解,边做实验;学生乙在黑板上画电路图,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实验完毕,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提供其他的实验方案。这时,有的同学就敏锐地发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强弱的关系,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对楞次定律的验证,使学生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

探究实验“议方案”。在探究实验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这样才能把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体会得更深刻。比如:在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实验中,学生意识到要想测量速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位移不变测时间或保持时间不变测位移。方案一:用光电计时器,即采用在发生碰撞的两物体上各装一片同样的挡光片的方法,来保持位移不变,测时间;方案二:用打点计时器,即采用在相同打点周期的情况下,来测位移;方案三:利用平抛运动的特点,让两小球碰撞后从同一高度落下,以保证下落时间相同来测位移,这也是老教材用于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现在改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使学生不但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还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外实验“放异彩”。课外实验或小制作等,有时也可以放在课堂上展示。如在研究超重、失重现象时,可让学生找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瓶子一侧的底部开一个小孔,发现会有水流出。若放手让瓶子自由下落,发现水却不流了。学生自然会思考为什么,教师再稍加点拨,就会使课堂教学有滋有味,进行得相当顺利。

分组实验“要做活”。学生分组实验,除了让学生动手做以外,还要让学生动脑想一想,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5.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怎样“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下面给出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用”字。教材的编写体系及所选取的案例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其系统性和典型性是其他教辅资料不可比拟的。因此,首先我们提倡要“用”教材教,但用教材教,并不等同于教教材。

第二个关键词是“研”字——即研究教材。我们提倡在物理备课过程中要三读教材,即粗读—精读—研读。粗读了解本章节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精读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研读确定重难点内容的处理策略。如许多实验探究课例,教材中都给出了实验方案,但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这种方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我们应该加强研究,制订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校情的实施方案。

第三个关键词是“选”字。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增多与课时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的出现不是教材导致的,实质上反映出教师的“用教材观”。教材本身是个例子,教材上有的内容并不要求教师全部讲授,特别是新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案例,供大家选用。它要求教师有一个科学、正确的选择观,我们应根据学情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解决的,结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确定哪些内容可以不作统一要求。即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取舍和拓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关键词是“合”字——即整合。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带来了教材的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种版本教材各有专长,我们应当汲取众家所长,纳百川为我所用,用教材的整合观去用教材教。

 

(《山东教育》20119月第2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