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璧 全员育人
发布日期 : 2011-10-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肖敏
家校合璧 全员育人
——潍坊市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家校共育的创新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因此,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相互配合,和谐一致,才能加强教育的效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因此,增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创建家校和谐氛围,努力扭转过去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专门向家长告御状以及频繁请家长到校等的不良倾向,增强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潍坊市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创新发展了家校共育的工作机制,创建了家校共育新平台,不但协调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而且促进家校和谐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家校共育新局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迅速发展成为特色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名校铺设了快车道。
镜头一
周末,六年级某班的张敏拿到家长联系手册时特别高兴,因为她的帮扶老师在她的在校表现中这样写道:“这段时间,你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成绩也在逐步提高,最让老师欣喜的是,你用自己的书画艺术特长为班级宣传栏增光添彩,愿你美好的心灵灿烂如花,尽情绽放。”张敏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回家,想象着父母看到评语后的笑容。这段时间她在家积极做爸妈的小助手,帮助爸妈收拾碗筷,认真整理房间,按时完成作业,爸妈对自己的优秀表现早已在家校联系卡中表扬了不止一次。
镜头二
2011年4月12日,学校召开了《学生道德意识需要培养》主题家长课堂,组织学生家长开展了听课、填写调查问卷、交流沟通等活动。课堂上,授课教师充满激情,面向全体,循循善诱;学生家长自由发言,气氛活跃,默契交流。之后,家长填写了调查问卷,并与学生的帮扶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家长们对学校规范的学校管理、学校领导的工作魄力、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及教学水平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学校在家校共育各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对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六年级级部主任王长富坦言:“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要实实在在促成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德育的直接负责人,促成父母成为参与学校教育的伙伴,进而促进孩子社交、情感与学业的成长。”真心换真情,真情筑实效。活动虽然启动不久,但已经出现了家长积极反馈孩子的在家表现,更加配合和关心学校;教师更自觉体现职业道德,更主动地储备扎实广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开拓创新精神与乐于奉献的情操;学生精神风貌更加良好,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意识更加明显。
万事德为先,成才先做人。学校认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德育、全方位教育”的大教育观。于是,教育学生不再只是哪一个班主任去践行的事,而是覆盖了全体教师、全体家长和所有学生发展的时空环境。于是,在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教育教学践行者,真正做到了“师师‘班主任’,生生有帮扶”的局面。
他们的具体实践方法是:
一、“承包到户”,责任帮扶
依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一改班主任在学生日常管理上“一统江山”的传统,按照学习能力、脾气性格等对学生进行划分,发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到所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做到师师都当“班主任”,生生都有人帮扶。
每个帮扶教师“承包”10名左右的学生,帮扶活动采用学习指导、心理疏导、家访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帮助学生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制订了“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家校共育工作档案,记录帮扶的内容、形式、过程和学生的成长经历;教师填写家校共育联系卡,认真记写帮扶日记,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在帮扶活动中的工作进程以及收获和体会。
二、多管齐下,增进交流
1.帮扶教师一般采取家校共育联系卡与家长进行交流,家校共育联系卡采取家长、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在校及在家情况以每月为周期进行记录和评价。
2.为加强学生过程与细节管理,引领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帮扶教师还利用电话、校讯通、发放家长学习材料、家访等措施,及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家庭学习指导方法与内容、安全防范知识、心理问题及对策等内容传达给学生家长,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分析,发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正确引导。
3.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校交流材料、家长会等途径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孩子成长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制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育才计划,为携手共育良才奠定基础。
三、整合优化,多元互补
家长参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健全学校与社区、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以及构建家长学习平台是建设家校共育创新体系的三个重要方面。如何整合家校合作的多个方面,达到多元互补的效果,是家校共育的关键。
1.家长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管理应该是开放的、发展而可持续的。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恳谈会、论坛等形式保障交流渠道的畅通。真正把学校办成老百姓自己的学校,他们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在这里得到满足,学校也在交流和沟通中提高了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构建家长学习平台和交流机制。通过学校网站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经验,通过校报来扩大影响力,通过举办研讨会、现场会分享个人学习或教养子女的心得,通过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和学习型家庭为广大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典范,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习载体和学习途径,完善了家长学习平台和交流机制。
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孙明聚在教师座谈会上说:“在学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其他职工,大家的一言一行都尤为重要,因为每做一件事,说一句话,都是在给学生做表率。为此,在学校里我们打造适合教职工、年级主任、班主任全员参与的教育管理平台,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班主任,坚持一岗双责,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九年级的王连梅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平时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因为老师经常要让他背单词,并要求他反复默写订正,他就认为这位老师是故意刁难他,因此他就采取“你越是管我,我越是不学”的抵触情绪。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呢?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班主任、帮扶老师、任课教师和年级主任一改过去的简单训话形式,先是坐下来一起分析这个学生,商量办法,接着帮扶教师与这位学生诚恳交流,并通过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性格及生活状况。经过一番了解工作,帮扶教师了解到这位学生因父母关注度降低而产生消极情绪,再加上学习吃力,所以才萎靡不振。根据这种情况,帮扶教师制订了一系列帮扶策略,并及时沟通家长,采取家校合力教育的方式使这位学生感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关心,认识到了自己错误,并且改正了缺点。这位学生的帮扶教师在帮扶记录中这样写道:每一位学生都是待雕琢的璞玉,打磨的过程总是并不顺利,或许还会遇到挑战和挫折,关键是如何在师生之间找到沟通的桥梁,让彼此了解内心所想、所望,璞玉的光华会早一日焕发。
在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的成长导师,他们认为给学生做教育工作不是硬性的工作,而是爱学生的表现,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为学生终身幸福填上一颗铺路石子。无论哪位教师遇到事情,别的教师会及时顶岗;同时,整个年级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因此,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家校合璧,全员育人”的做法旨在使教育回归人本,全员育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滨海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家校共育创新研究,通过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学校的合力来管理和教育学生,努力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效度,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文化。
(《山东教育》2011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