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远离功利

发布日期 : 2011-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宁津县宁津镇第一中学 张淑霞

时下,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都在寻找长寿的秘诀,为避免吃出高血压、高脂肪以及癌症之类的各种疾病,很多人都放弃大鱼大肉,向往绿色食品。每当春天来临,田野里挖野菜的身影渐渐多起来,城市里菜市场野菜的价格也一路上涨。人类开始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教育的发展亦应如此。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规模迅速扩展,教育普及水平大幅度提升,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以及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使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病犹如身体的顽疾割而复生,从而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偏离了希望的航道,阻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

教育体制的症结表现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日趋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可是,以“升学率”或变相以“升学率”为标准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的素质高低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心中,升学率越高就说明学校的办学质量高,学生分数越高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生的素质好。在这种评价标准误导下,很多学校以高分数高升学率为荣,从而只关注尖子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更忽视了他们的情感和个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可是,你去问一问有多少学生真心喜欢学校,有多少学生内心有辍学的冲动,有多少学生有闲暇去动手实验,他们只能无奈地埋头于书山题海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到底增强了多少,看看我们13亿人口的国民素质调查便可窥见一斑。

2008年,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齐鲁大地,山东省教育厅狠抓“减负”落实情况,一些违规操作的学校被网上曝光,甚至还受到了严惩。可监督者毕竟不是监视器,不能24小时总盯着你,因此,春天终会过去,酷暑仍会悄然而至。是的,相信许多学校节假日不敢再公然补课,顶风而上;学校不再大张旗鼓公布学生的分数。可上级还要评估教学质量考查领导政绩,社会还要关注师资水平为孩子择校,学校还要考核教师是否对工作毫不懈怠。所以,我们还要坦然面对教育的炎炎烈日,只不过,一切要悄悄进行。课程开全开足的表现是标准的课程表赫然贴在墙上,因为暂时还无法制定合理的音体美考评方案,这样的课上到什么程度便不能妄下断言,可很多学生喜欢上,因为没有压力,很少作业,有兴趣就学一点,没兴趣就把它当做休息课,甚至可以写一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至于能否全面发展、开发智力等,那只能看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多大了。更可笑的是临近考试时,教其他科目的老师哄抢音体美课,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多上一分钟,多上一节课,就好像多了夺冠的胜算,音体美教师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而且自己也乐得清闲,结果都不亦乐乎。

“减负”了,课时减了将近三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精简教授内容,精心备课,扼要讲课,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可老师们都担心学生学习的时间少了,会把心玩野,学习太肤浅,考试成绩差,进而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上级规定学校不准给学生排名次,不准公开分数,可是学校还是要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其标准便是量化了的一串串冰冷的数字,什么考试成绩、论文发表情况、工作量、考勤等等都在量化之列,这些数值代表了你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付出。请问,这能等价吗?人人都明白,只要有考试,名次就会有先后,教学成绩一旦排在同级之末,视荣誉如生命的教师,本就会很难堪,若连续出现这种情况,领导会找你谈话,自己在其他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也会打折扣,这是很刺激人的。而且成绩在后,什么评选模范教师啦、职称晋升啦通通与你无关,哪怕你平时教学再认真,备课再辛苦,比其他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关键时刻,这些都不值一提。再加上学校对成绩优异的教师还有少许的物质奖励,除了同别人一样的固定工资,还有蝇头小利的诱惑,让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管、卡、压,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大量作业被压缩到课下去完成。你若有兴趣去调查一下,从小学至高中,有几所学校作业的布置量合乎国家规定的标准?节假日本来是休息、休闲的时间,可很多学生害怕放假,因为假日里的作业比平时要翻倍。有学生说,平时上课累了,还可以走走神,思想开个小差,可假期中都是书面作业,如果完不成,开了学,就会被老师惩罚。唉,这日子太苦了,啥时能熬到头啊!这位学生用了一个“熬”,想必这学上的乏味至极。“苦”的根源是“枯”,一天24小时,除了听课,就是写作业,听音乐、做游戏、交友聊天、看报纸杂志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想偷着干点吧,总遭到围追堵截,被迫压制那颗想“解放”的渴望自由的心。你说,这书有几人还愿意念,这学有几人还心甘情愿地上!有些学校的学生离家远,只能寄宿在校,两周回一次家。于是,就自然而然有了周六、周日和每晚的自习时间,自习需要教师的管理,美其名曰“看护”。老师来到教室,怎舍得你自习,或个别辅导,或大讲特讲,教师何其勤奋,学生何其郁闷!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学生都是身心俱疲,无怪乎进入21世纪后,师生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有一部分人出现了心理障碍,导致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惨剧。

这一切该怪谁呢?为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什么下级不想与上级的步调一致呢?为什么明明知道一些具体措施的实施最终伤害的是学生,还偏偏要采取呢?四个字:急功近利。名与利的驱使让某些教育者不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不惜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为代价。名利让人的头脑发昏,责任、义务已成为冠冕堂皇的发言稿中的词汇。他们只要成绩,无需全面;他们只管现在,无需将来。

整个社会变得浮躁,教育大军也跟随躁动。在名利面前,谁能心如止水?教育在一部分从教者心中的地位已不再是一项事业,而仅仅是生存的职业,淡泊名利、潜心修行,纯粹为了孩子而教,试问有几人能够做到?千方百计上公开课、发表论文,当然会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但请问您平时也是这样上课吗?您“制造”论文的主观意图是为了教研吗?付出了同样多,甚至更多,颈椎、腰椎都出现问题,但缺少证书的您四十多岁还没能晋升职称,在现行的条文下,也许直至退休也很难再有机会,您心里能真正地平衡吗?每当张贴晋级名单时,您的心能坚如磐石,不会痛吗?难道教师也要做阿Q,除了无奈的叹息,只能依靠“精神胜利法”?

有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偷,偷走了孩子充满奇思妙想的大脑;像一个杀手,扼杀了刚刚萌芽的生命之光;像无情的暴风雨摧残着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蓓蕾。一边尽职尽责,按部就班地教书育人;又因为功利心作祟,很难顾及孩子的健康发展,只想着教育的速成,大部分学生是启而不发,于是,教师迫于赶进度、完任务,只能“填鸭”“满堂灌”,所以又觉得愧对人民教师这一称号。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道路漫长而艰辛。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学会爱人,学会奉献。教育理念应是使学生自然成长,健康发展,而不是违背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按照某个学校、某个教师的意愿和标准塑造得千校一人、千人一面。改革要能深入,要能取得成效和进展,当务之急就是让教育远离功利。教育要远离功利,就必须彻底改变一层层、一级级的不合理考核标准,让各级学校真正成为净土,让一线教师的心重新纯净,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要成为一句空话,让我们真正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

我们迫切地期待着。 

(《山东教育》2011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