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富有情趣的历史课堂

发布日期 : 2011-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曹文兰

所谓“情趣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投入真情、建立亲情、创设情景、诱发激情,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通过充满情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倾向,结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的规律,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设计,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师生“倾听”的平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开展“情趣教学”,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突出“趣”字,让学生感官“动”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驱力。因此,课堂开题要精彩,让学生感官动起来,导入新课就抓住学生注意力。

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学激活学生内驱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素材,形式多样的导入新课,主要方式有:“故事引趣”法,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以“荆轲刺秦王故事”导入;“悬念引趣”法,如《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通过猜谜导入,谜面是“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谜底各打一农作物;“漫画图片思索”法,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视频导入”法是最常用的方式,如世界史《“蒸汽时代”的到来》,选用2010年世博会的宣传片,贴近社会热点,创设了跃动、宏大的科技改变生活的情境,深深吸引了学生视觉,震撼了学生情感。除此之外还有诗词导入、乐曲导入、图片赏析导入等方式。

新课伊始,教师还需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持久学习兴趣。

二、教学活动凸显“放”字,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认知历史的规律,感知历史的魅力。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种教学途径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学生活动方式可以是:(1)编写、表演课本剧。(2)收集、整理历史文字、图片资料。(3)参观、调查历史文化古迹,采访历史见证人。(4)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辩论会。(5)编辑历史手抄报,举办主题报展。(6)撰写历史小论文。(7)自制教具,制作课件等。

在初一教学中,通过课本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如《商鞅舌辩群臣》表演让学生感受到社会改革的不易,从而更敬佩改革勇士“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的大无畏气节。再如《秦王扫六合》一课,学生表演课本剧《秦始皇与群臣议事》,演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过去课堂气氛沉闷不堪,记忆低效的状况。

手抄报展活动则丰实了历史知识。如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丰富而多彩,但限于课时因素,学生常常意犹未尽。在一次以《春秋风云》为主题的手抄报展中,初一学生们虽初显身手,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在初一学生笔下,“卧薪尝胆”“退避三舍”“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齐桓公、管仲、楚庄王、勾践、阖闾、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故事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学习的全面理解。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体验的舞台,就会让课堂灵动起来。

三、课堂环节设计须精心,使课堂生成走向“动”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身心动起来,成为自觉学习者,是教育的本质。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教师由“主宰”转为引导,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1.问题设计要“精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如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过程、历史意义的授课,根本原因是难点。传统授课按前因后果通过老师讲解点出难点。课堂中,我采用了疏导式提问法(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五四口号归纳五四运动结果:没有废除“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权益尽归日本,所以只是取得初步胜利。学生还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进一步反思,学生马上总结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这个互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同时他们也能理解下节课国共合作打军阀是革命趋势。这样的主题设问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惑点,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语言要“精彩”,让学生情感“动”起来

感动是激情的源泉,如果教师善于营造课堂的激情氛围,语言精彩,不断冲击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情感的火花,就会使师生互融,让课堂高潮迭起。

在突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这一难点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先让学生回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历史。学生回答: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进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但其结果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用中共艰辛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教师按秒说辞:“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始自上海建党,开天辟地;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惊天动地;万里长征万里险,中国革命绝处逢生;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血肉筑长城,可歌可泣;解放战争,打垮国民党反动统治,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共领导,28年艰辛革命,终赢得民族独立,开国大典,改天换地;邓小平改革开放,欢天喜地放奔小康;港澳回归,祖国欢庆团圆,梦圆百年奥运,全国大团结,感天动地;如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中国走向富而强。”

此时在图片、音乐的视听效果下,教师的语言自然而然地慷慨激昂,就像催化剂一样,吸引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情感。学生各种感官汇合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情感教育达到高潮。

3.板书设计彰显精巧,使教学内容走向“深”处

优秀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活动即语言、文字及图示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而完成的。其中,设计精巧科学的板书,在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为它既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条理地、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思维,也延伸了课堂。

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板书,采用纲要信号法,凸显本课在中国历史中“新”这个特征,五四运动是思想运动新的发展,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即中国革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五四运动

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共产党成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创设富有情趣的历史课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参与作用——自己去听、去看、去悟、去谈论、去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这样,课堂中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就活起来了。

 

(《山东教育》2011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