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造美术课堂的生命活力

发布日期 : 2010-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沂源县悦庄镇第一中学 杜建艾 任清功

“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如何创造与挖掘发挥能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我们从事美术教学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课堂教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根本变化。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颗多功能之“心”去设计教学程序,在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式教学中,去感染学生,孜孜不倦地争取完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实现课堂上师生的激情互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如此,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一、用匠心去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奏响“三部曲”,激发维持学习兴趣

学生在校求知的时间绝大部分都在45分钟的课堂中度过,美术课的质量水准、内涵魅力、吸引力和渗透力都直接关系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审美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激发。一堂质地优良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可以让学生倍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因此,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体现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激活课堂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美术课教学中,针对四个不同的学习领域可以进行不同的具体细节的设计。每堂课的大体环节可以尝试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探究互动阶段、总结评价阶段和课后拓展阶段,即课堂程序的“三部曲”。吃透教材,用匠心去设计每个环节,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志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着力于启发学生由“好之”到“乐之”。

课堂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着酝酿情趣、激发求知欲、迅速渗透主体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因此,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奏响第一部曲;探究互动阶段,在此阶段要张弛结合,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探究,自主愉悦地学习;课堂总结和拓展阶段,力求余音缭绕,保持学生对艺术的激情,对审美的感召力。在这“三部曲”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游戏激发、情趣引导、实物展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拓展想象、实地演习等,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高雅的艺术殿堂,遨游浩渺知识海洋,感悟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优美的校园》活动中,考虑到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刚刚从小学步入中学新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兴趣,从他们所熟悉的小学校园入手。教学的第一阶段,我播放了毛阿敏的《思念》歌曲,以音乐游戏问答的方式,师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介绍自己小学的校园,课堂活力四射,奏响了第一部曲。接着,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新校园的优美建筑,并借此引导观察,探究建筑物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进一步激发:“假如我是建筑设计师,怎样表现这种透视呢?”学生进行现场表现尝试。回到课堂,我又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世界人类建筑的灿烂文化,以小组竞赛方式维持激发学生的兴趣,匠心设计小结与拓展,把领悟、感知、掌握的透视知识渗透到学生今后的人生大厦的修建当中去,奏好最后一部曲。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具体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以及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作最优化的全面构思和合理安排,以期达到课堂生命活力再现。

二、放心开展全方位式的教学活动,创造课堂的生命活力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不再是封闭的、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教师的能力也由单一转向多样,“一桶水”的说法已经过时,既要转化成“活水”,又要开启学生的“活水”。新课程根据学生的活动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无论从内容、时间安排、学习过程、作业创造上都给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由的探究空间。课堂教学中减少统一性和强制性,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在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放心大胆地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创造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例如在学习初二下学期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的活动中,针对教材七个不同的设计制作项目,我灵活机动,采取开放性学习战略,放手组织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现有的材料,自愿寻找合作搭档,自由选择制作内容,自由发挥、自由制作与创造,于是课堂中出现了七个不同的制作合作小组,开展了激烈的制作才艺大比拼活动。在作品评价中,我激发学生从造型创意、材料的选择运用、合作过程、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集体互评,适当时机我再按照激励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加以补充评价,把课堂评价推向高潮。通过此次全方位开放的尝试教学活动,赋予了课堂无限的生命活力。

三、用爱心诚心去感染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的临摹与训练,而是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换,思想碰撞、心灵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也从知识的占有者和权利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尽管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甚至有的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但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闪光点,将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爱心投报,就不再歧视差生,需要体现课程标准的通俗理念:我们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爱心随风潜入夜,诚心润物细无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博大无私的爱能感染学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重新设计自我、创新自我,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用艺术的美感之心去充实完善

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美术课,必须是方方面面体现艺术美感,给人愉悦的审美享受。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与扎实、系统、广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诙谐幽默、赋予激情的语言,良好得体的仪表是创造生命活力的重要部分。这都需要我们用一颗爱美之心去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塑造美的自我,用自身个体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蓬勃向上的人生道路点燃一盏不灭的明灯,创造课堂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五、用恒心去争取,创造课堂的生命活力

新生事物的成长历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作为一种发展中的事物,美术课程标准在指导我们打破传统的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服务意识的同时,必定会受到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尤其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又是具有不同性格、志趣、差异的个体。要“扬其善,抑其恶”,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高尚的人格,就不能急于求成,过于粗莽,而需要细水长流式的长期耐心引导。“百年树人”,贵在坚持,用恒心去争取,去保持课堂的生命活力。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方法,点点滴滴保留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资料,以其前后加以对照,发现和寻找规律,选择更恰当的指导策略。从初一开始到初二下学期这四个学期中,我所建立的学生档案有的已达到几千字,很大程度地帮助了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良好的效果。经验在于我们的日积月累,成功在于我们锲而不舍地追求。唯有如此,才能创造课堂的生命活力,生命的活力才能充满课堂。

 

(《山东教育》201010月第2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