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镇初级中学的腾飞之路———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发布日期 : 2024-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一所乡镇初级中学的腾飞之路

———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本刊通讯员         武培培   薛圣洁

“泰山脚下,汶河之畔;和圣故里,名扬天下。”新泰市宫里镇历史悠久,因汉武帝东巡时曾在此建立行宫而得名“宫里”,是被孟子尊称为“和圣”的鲁国人柳下惠的故里。宫里镇是一个总人口约6.2万人的偏远乡镇,宫里镇初级中学从名不见经传到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蹚出了一条乡村教育振兴之路。2024年,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遵循“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办学宗旨,秉承“向上、务实,向善、求真”的办学理念,致力特色品牌办学,打造农村精品学校,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学校荣获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卫生单位、中小学校星级图书馆、中小学校星级食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等十余项省级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群众一致好评。

实施“双心工程”,筑牢学校发展根基

学校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首先破解学校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软件提升“两大难题”,目的是通过改善乡村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孩子享有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尹衍新的带领下,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路径清晰。面对学校老旧现状,以及资金困难难题,尹衍新不辞辛劳、多方奔走,积极协调乡镇教办和宫里镇党委政府,合力启动了“双心工程”,即学校改造的民心工程和温暖教师的暖心工程。

改善办学条件,呼应民心所向。先后投资270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改扩建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新建了多功能教室、塑胶操场。民心工程彻底改变了学校设施陈旧、资源匮乏的面貌,建成师生人见人爱的美丽校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后勤服务,温暖教师之心。针对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新泰市教体局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先后有54名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新教师来自全省各地,生活、交通不便。镇党委政府、教体局联合落实暖心工程,启动了教师周转房建设,给教师一个稳定、温馨的“家”,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镇上还开通了教育班车,每天定时定点接送城区的教师上下班,解决了教师上班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还出台了惠师十件事,解决新任职教师家庭问题,让教师无后顾之忧。

随着“双心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的外部环境变了,教师的精气神也变了。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赢得了当地百姓和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党建引领管理,促学校创新发展

学校深入开展党员先锋领航行动,学校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建1+N”活动,以党建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信仰缺钙、精神缺失、纪律涣散的作风问题。学校创新性地推出“红色文化月”系列活动,不仅组织师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还邀请老党员来校开展讲座,用亲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学校还精心策划了“梦想启航”文艺汇演,给教师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实施首课思政负责制。首课思政负责制是泰安市创新推出的思政教育举措,旨在通过每天第一节课前的五分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和思想引导。学校党支部、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讲首课,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并建立了丰富的首课资源库,精心打造了《和圣故事》《感恩教育》《跟着二十四节气去旅行》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受思政教育。学校通过实施该制度充分调动了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简短而精炼的“首课”内容,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教育“微治理”。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学校以教育评价为切入点,从评价主体的不同发展维度切入,系统构建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4个治理主体的评价体系,把“激发学生潜力,引领教师发展,转变家长观念,提升教育水平”作为教育微治理评价目标,关注评价主体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强调评价主体的“将来性”,让评价主体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从肯定自我、鼓励自我到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把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管理层从细微处着手,专注于学校管理中的“小切口”,从而解决“大问题”。成立学生管理中心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配合班主任班级管理,探索辅导员工作机制;从改善食堂菜品质量、优化宿舍居住条件、增设心理健康咨询室等一系列工作入手,使学校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学校上下呈现出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为宫里镇初级中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兴校立教,提升学校内涵品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学校致力于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出“科研强校战略”,以教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学校的教育内涵。

学校实施“全员、全学科、全学段”的“三全阅读”,通过“读书破题—制度构建—推动落实”三步策略,促进师生素养提升和共同成长。随着“三全阅读”深入实施,学校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由此,学校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趋势,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课堂活动更富有创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目前,学校教研风气浓厚,教研热情高涨,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科研团队,正在撑起学校发展的一片蓝天。

学校还注重做好小初高衔接教育。针对小初衔接,按照“上下贯通、内涵融合”推进思路,区域内8所小学、1所中学建立校际协作共同体,组织教师开展学科融通教学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参观体验等活动,加强交流与协作。针对初高衔接,开发一套连贯的课程框架,确保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有逻辑上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先期的知识储备。并开展适应性训练和压力管理讲座,提供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认识和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和挑战。

在学校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生态下,广大教师内生动力活力迸发,积极踊跃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之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教学名师,现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58人,占一线教师的57%,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市级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

瞄准乡村特色,擦亮学校品牌

学校瞄准乡村特色,深入实施“悦动五节、乐享成长”、“五色”德育、“五导育人”等系列活动,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和圣文化”,确立“德润和融、知行合一”办学理念,开发了以“五育”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

创新实施“六化”劳动教育。立足“课程开设规范化、劳动内容清单化、劳动过程课程化、劳动基地特色化、劳动成果市场化、劳动评价差异化”的劳动教育实施原则,学校把原东家属院拆除后留下的荒芜之地,精心规划与建设后,打造成功能完善的“和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中安装了先进的地上自动喷灌系统、驱鸟设备,配套建设了“农具博物馆”,精心研发了一系列农耕课程,成功举办了“耕读筑梦”体验日与“丰收节”庆典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20235月,宫里镇初级中学代表泰安市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介绍了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开设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学校开辟中医百草园,精心打造了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教室,配备了丰富的中药材标本、中医药历史图片、中医器具等,还自编了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探索中医药知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传承国粹,从而培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202312月,宫里镇初级中学获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荣誉称号。

创办押花花语工作坊。师生走进大自然,采集了诸多绚丽的花朵、叶片及其他植物素材,通过精细的压制与干燥工艺,巧妙地将这些自然元素融合成诸多精美的图案与设计,每朵花、每片叶均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发现生活之美的方法,更学会了创造美和享受美。在山东省举办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上,宫里镇初级中学的押花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赢得了广泛好评。

组建特色主题社团。该校依据“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师特长”,精心策划并开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社团活动。这些活动内容广泛,涵盖了美术、音乐、体育、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大类别,共计14种不同课程供学生选择。在这些社团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通过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安排,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学习和探索,还能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致广大而尽精微,积跬步而致千里。宫里镇初级中学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乡村教育的振兴梦想,深耕不辍,奋斗不止,把优质教育办到人民的心坎上,聚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谱写“美丽乡中”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 

 

(《山东教育》202411月第3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