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两畔书声朗

美丽乡中看变化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4发布日期:2025-06-24

界河两畔书声朗

———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界河中学的崛起之路

本刊通讯员   胡乐彪   赵芬芬

从山东省滕州市城区一路往北,有一条河流将枣庄市与济宁市分开,这条河流的名字叫界河。作为滕州市的马铃薯核心产区,界河镇因其春秋两季出产的马铃薯营养价值高,早已声名远播。而坐落在界河南岸的滕州市界河镇界河中学,近年来以“鲁班文化”育魂、“生本课堂”筑基、“乡土实践”铸品,用创新与坚守书写了乡村教育振兴的时代答卷,教学质量连续十年在枣庄市农村初中学校名列前茅。这所曾经因硬件落后、生源流失而沉寂的乡村中学,如何实现了从平凡到卓越的“逆袭”?

让鲁班精神浸润师生心灵

这所始建于1958年的老校,也曾面临着很多发展困境。比如,当城区的教师和家长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时,该校中的有些教师还在让学生死啃课本;当城区的学校普遍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业的影响时,有些教师还执着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肯改进。

“其实,教育真正的落后不在于粉笔与多媒体的差距,而在于教育管理者观念与意识的落后。”校长孔令洲这样说。历史名人鲁班造河堤的遗迹在界河,鲁班制作碾盘的故事也流传在界河,鲁班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此,界河中学确定了将弘扬鲁班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引擎和载体,让其浸润师生心灵。

“鲁班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力量。像自主创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些都是鲁班精神的具体表现,都需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和认识,鼓励他们传承和发扬。”孔令洲说。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统筹协调下,该校以鲁班文化为载体,通过科学布局、精心搭建,目前形成了“一轴三路,六园三区”的现代化校园格局。以“鲁班大道”为中轴,标志性雕塑鲁班锁和雷锋广场分列两边,自南向北依次是运动拓展区、教学实践区、生活保障区。锁园、锯园、卯园等六个主题花园点缀其中。

面对农村教育困境,该校还立足本土文化,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走特色办学之路。于是,一场以“鲁班文化”为核心,以“实现优质均衡教育”为目标的改革在界河中学悄然展开。该校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讲好“鲁班故事”,传承工匠精神。学校开设了鲁班锁解锁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精益求精和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专注力和耐心。

2025年,从界河中学走出去的学生王德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他这样回忆初中生活:“在界河中学学习的三年中,是规范严谨、勇于创新的鲁班工匠精神引领着我,让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拥有乐学善思的智慧和拼搏进取的勇气。”

培养目标感强的教师团队

在有些农村学校,教师中间存在着一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氛围,这也成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所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好老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对此,界河中学管理层深谙其道。

界河中学最大的特点是位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便利,生源相对单一。接任校长后,孔令洲把这些特点视为学校发展的机遇,构建“四维赋能”教师培养体系,打造“素质高、教学好、留得住”的乡村教师队伍。

在校外,他支持、鼓励教师多层面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拓宽视野。在校内,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

为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界河中学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各种赛课、磨课活动,制订了“乐教乐学”“四让四会”的课堂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发扬鲁班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生本课堂,形成一师一品、学科融合、特色纷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经过努力发展,如今各学科教研百花齐放:语文教师辛丽的“诗词吟诵教学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生物教师孙传洪的“快乐生本课堂”让生物课活泼生动;物理教师赵亚婷的“实践+导学案”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音乐教师赵芬芬的“音乐元素探究鉴赏”让学生深层次体验音乐之美。

在团队共同协作努力下,多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多位教师获得“枣庄市优秀教师”“枣庄市优秀班主任”“滕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吸引本乡镇和周边乡镇学生纷纷走进界河中学校园,原本去城区上学的学生也纷纷回流。提起界河中学,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

八年级学生家长高源感慨:“以前总想送孩子进城读书,现在的界河中学环境好,老师教得好,孩子考得好。把孩子放到这样的学校,我们家长才放心,老百姓才满意。”

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是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但在有的学校,学生的欢声笑语却很难听到。在孔令洲看来,学生回流很重要,但让他们真心喜欢读书、向往学校生活更为重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厌恶学习、厌恶学校,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现在的农村孩子,基本上也是衣食无忧,他们缺乏的是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孔令洲说。他认为,学生成长包含诸多方面,不单单是知识和分数,还有更重要的,如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德和过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获得。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恰恰能实现锻炼品格、完善人格、提升能力的目的。

为此,在抓牢教学质量生命线的同时,界河中学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活动,依托22个精品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助其绽放青春风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团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如今,每周都过艺术节成为界河中学学生的标配。每到此时,学生都能找到一方尽情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他们的笑意和自信写在脸上,笑声发自内心。“让学生在才艺展示中体验快乐、体验自信、体验成功”,逐渐成为每一位界河中学教师的共识。

“每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是我们最期盼的。快闪活动让我们发现了好多校园小明星,有小歌手、小书法家、舞蹈明星、足球健将和篮球boy。”八年级六班的郗雨濛同学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该校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等重要节点,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学校依托镇域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鲁班文化主题场馆、北沙河惨案纪念馆,了解家乡鲁班文化和抗战文化。积极开发鲁班文化校本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鲁班》,成立了“鲁班工坊”“鲁班创新社团”,举办“鲁班文化节”“鲁班知识大赛”,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环境立德树人,让校园文化彰显界河中学特色。现如今,“鲁班精神、抗战文化、快闪活动、感恩教育”已成为界河中学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从困境中崛起,在改革中发展。界河中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村教育的无限可能。”站在乡村教育振兴的时代潮头,孔令洲信心满怀,“界河中学将继续成为孕育梦想的沃土,让每一颗种子都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里也将持续化作点亮希望的灯塔,为万千学子照亮前行之路。”

 

 

 

 

 

 

(《山东教育》20256月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