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英语课堂思维品质

发布日期 : 2024-09-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初中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当着力“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初步的教改实践发现,教师只有通过主动构建课堂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获取、理解、内化信息,构建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语言学习才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训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主题情境是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而创设的语言情境,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主线,也是英语思维课堂的一个应然视角。主题情境能够基于学生心理发展,借助文字和非文字资源创设,有效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并迁移运用,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创设主题情境通常有3种途径,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的听说课为例:

(一)创境启思,感知主题语境

课堂上,教师播放英文电影《狮子王》的精选片段来导入新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通过视频构建一个学习情境,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动用多感官参与和获取与学习相关的信息,能在沉浸式学习情境下主动思考和掌握知识。

(二)聚焦主题词汇,构建视听支架

视频播放前,教师通过设问What animals can you find in the video?唤醒学生对既有知识的记忆,激活他们的主题背景知识。在视听过程中,学生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接触到tigerelephantliongiraffe等主题词汇;然后通过提问What other animals can you find? 引入更多新词汇,如rhinozebrameerkat 等。新课标对视觉感知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视觉感知主要是指借助多种视觉元素,例如图形、图表、动画、符号和视频等来理解语料中的含义。因此,教师采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了一系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片,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喜欢这种动物的理由。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新学词汇。

(三)迁移主题情境,落实语用训练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表达机会,引导学生将听力材料中的目标语言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进行角色扮演:“假如现在你在动物园,你最想看哪一种动物,并说出原因。”这样就把机械性的师生问答转变为情境表演,在新的主题语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下的运用能力。在真实的任务中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锻炼内化语言。此外,教师还对听说语篇进行转化,将其作为阅读语篇来研读。比如在这一节课听完2a2b的听力后,在学生理解主要观点和表面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富含高阶思维的任务,促使学生分析对话的内涵和潜在意义,深刻感受语篇所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的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图片和音乐,展示一组动物受伤害的照片,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升华主题情境,发挥英语育人功能。

情境是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场域,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这一系列主题情境的创设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思维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课堂视域下的英语教学,能够以情境强化学生体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围绕主题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计,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为学生建立思维路径,形成由逻辑性思维到批判性思维,再到创新性思维的层层递进式问题链,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增强其学习动力,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一)课前情境预设,构建问题情境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Hansel and Gretel”的教学为例,教师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他们熟悉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童话故事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之后,教师呈现了一张课本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预测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from? What is the house made of? Why are they in the forest? 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他们迅速进入主题情境,与阅读文本形成思维链接。

(二)课中问题递进,引领思维深入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文本,让学生获知文章类型,获取细节信息,总结段落主旨和文章结构。比如What kind of text is it? Whats in a play? How did the story happen? Where did they live? How was the weather that year? What did the wife tell her husband to do? Why did she do that? How many times did they go to the forest?等问题,使学生在思索和讨论中不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学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从低阶到高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思维品质。

(三)读后思维拓展,提升思辨能力

读后活动设计以高阶思维培养为目标,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异质性。比如If the story continued, what would happen next? If you were Hansel or Gretel, 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e witchs threats? What qualities are important to have when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Hansel and Gretel?等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呈现自己的思维,用英语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设计不仅给了学生更多发表观点的机会和更大的思维空间,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动态生成的。只有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思考、积极表达,他们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梯度性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搭建了思维训练的平台,创造了思维训练的空间。

三、创设合作情境,优化学生思维

合作是人类交往的基本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因此,在思维课堂视域下创设合作情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步骤。它旨在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交流、互动、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而解决问题,构建认知结构,提升思维能力。具体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搭建合作对话平台,驱动学生语用生长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的听说课为例,教师精心设计了pair workgroup work。比如,学生A问:“Do you like pandas?”学生B回答:“Yes, I do.”学生A进一步追问:“Why do you like pandas?”学生B回答:“Because they are...”通过这样的对话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还能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随后,教师发出指令,开始转入角色扮演环节:Now you are in the zoo, what animals do you want to see and why?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采访,迁移运用语言知识。组长对组员进行采访,确保人人参与,人人有话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寻找语用生长点,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合作学习情境,激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分享不同的观点,合作协同性成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举措。

(二)提高合作实效性,实施多元主体评价

《课程标准》提到,要改变以测验和考试为主、忽视课堂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因此,英语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于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0 Section B的读后写作为例,在读后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基于主题的写作任务:“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笔友Mike给你写邮件说学习英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针对他的烦恼给出一些建议,帮助他解决困难。”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写作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互动评价来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评价和发表观点的时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优化。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着重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并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例如,在小组展示的课堂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学习水平给予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展示结束后,评价应综合考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语音语调以及内容的丰富性,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清晰、连贯且富有深度的表达等。这种方式可以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来自学生的评价,并鼓励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教师的及时赞扬和鼓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建立自信,同伴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对负面评价的恐惧,而自我评价则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充分激活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学是在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互动,通过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文本的教学运用,将课堂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愉悦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有效实现思维课堂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山东教育》20249月第2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