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在于课堂生成

发布日期 : 2024-08-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悟。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要学会用新的理念、好的教法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就要把舞台交给学生,让课堂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把常态课打造为有效课、精彩课、高效课。

一、有效课应基于教材和教学设计

一节有效课不仅基于教师的授课过程、授课内容,更应该基于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还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一节有效课,学生不仅能收获书本知识和技能,更能在学科思想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知识,在能力上达到“会学”,这都有赖于好的教学设计。

一次公开课,我执教了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动物笑谈》。课堂伊始,学生初读课文,教师结合课文标题带领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文中有哪些发生在作者与动物身上的趣事和富有喜感的情节?

通过阅读,学生很快就梳理出了这篇文章的四件趣事:第一是作者做有关水鸭子的科学实验;第二是作者在公共场合为了唤回黄冠大鹦鹉可可,模仿大鹦鹉的鸣叫;第三是可可惯于恶作剧,曾经咬掉作者父亲身上的所有扣子,然后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各排一堆;第四是可可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我带领学生重点分析了大鹦鹉可可的恶作剧和叼起毛线缠绕树的趣事。

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师基于教材和教学设计,按照学习规律上课,思路条理清晰,内容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课堂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课堂,理解教材内容,学生之间有讨论、有合作,能基本完成教师既定任务,课堂是有效的。

二、精彩课应基于师生课堂的生成

生成教学是相对于预设教学而言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好课的精彩在于课堂的生成,作为执教者,要学会鼓励学生,学会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打下基础。

课堂继续进行,讲到母凫带领小水鸭,作者扮成鸭妈妈。教师从作者的疑问讲到作者的猜想,从作者的实验结论讲到作者为验证自己的结论,扮成鸭妈妈带领小水鸭时,教师用问题引领学生,让他们跳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教师不断地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成为小水鸭的‘母亲’?它是怎么做‘母亲’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作者做关于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和水鸭子的表现迥异。一位学生又补充:“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凫极其羞怯,难以接近。麝香鸭和大白鸭外表都和真正的水鸭大相径庭,但是小水鸭却愿意跟着大白鸭,好像大白鸭是它们真正的母亲”。教师还在追问,作者认为是由于大白鸭和水鸭的叫声一样,为了让小凫跟着自己,就要充当鸭妈妈,学母鸭鸣叫。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会成为小水鸭的“母亲”?他是怎么做“母亲”的?“作者等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就学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小凫。”同学们很快找到了描写作者动作的语句。

教师又找一位同学进行品读,不知是谁“嘎……”的一声,这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就在这时,教师也有了一个想法,让这位同学进行课本剧表演,这位同学也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迅速找了几位同学扮成小水鸭,她本人扮演母凫,耳语一番、安排妥当,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可就在扮演母凫的同学上台后,意外发生了:扮演小水鸭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没有跟随“母凫”同学上台,其中一位同学还拉长了脸作哭泣状,扮演“母凫”的同学不知所措,一脸茫然;其他同学也陷入短暂的思考,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教师抓住这个突发情况,立即向全班同学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小水鸭”没有跟着“母凫”走呀?同学们稍作思考,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母凫没有嘎嘎地叫,小水鸭只会听叫声,不管鸭妈妈的长相”。此时扮演“母凫”的同学恍然大悟,不自觉地“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叫了起来,这“嘎嘎”的叫声引起“小水鸭”的注意,“小水鸭”也不约而同地跟随鸭妈妈走向了讲台。教室里掌声一片,表演成功的喜悦也洋溢在“鸭妈妈”的脸上。

这意外的课堂生成问题,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这个生成情节的处理,同学们既明白了“小水鸭认妈妈,只听声音不看长相的生活习性”,又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节课堂生成的问题,成就了课堂的精彩,也成了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让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催化生成问题,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成就一堂精彩课。

三、高效课应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节好课、高效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是看教师预设的任务是否完成,而是要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实际表现,看有无新的问题。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讲解,那是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而不是在教学生怎么学习,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只注重自己“教”而忽略学生“学”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须改变。

一堂好课、高效课应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理解文本,深入课堂教学,参与表达,才能提高课堂专注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高效课。

这堂《动物笑谈》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没有强势贯彻自己的预设,而是巧妙地借用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追问,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本信息,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教师因为“小水鸭”没有跟“母凫”表演而责怪学生,那么这节课就成了失败的典型。这节课因为教师巧妙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一节有效课、精彩课、高效课,不仅要看执教教师是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看执教教师如何调动课堂,看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看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一味地表演自己的备课预设。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应落实到课堂的每个环节。

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教师要做好课堂导演角色,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好课堂的主角,让课堂在预设和生成中完成,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教学的本质告诉我们,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离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毫无意义。所以,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课堂上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张力、有灵气的实效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山东教育》202478月第212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