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发布日期 : 2024-06-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以统编版教材“杜甫诗三首”为例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西城实验学校 韩 冰
教材内选定的课文有时具有单一性,无法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需求,故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既契合时代要求,又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它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读课文或单元主题延伸为主要路径,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多有应用。笔者基于统编版教材“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进行初步设计,对群文阅读的策略研究展开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以组元性、互动性、系统性为主要特色,无论是在备课抑或是上课过程中都对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基于阅读与思考的关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读带思,提升协同发展能力。实际上,与显性的、强制性的主题阅读不同,如何发掘组文形成的隐性的深层内涵,合适的教学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手。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
顾名思义,“准备策略”即我们常说的“备课”。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课前大量的钻研、琢磨。在面向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的一项调查中,我们能够通过数据清晰地发现:在群文阅读课堂的准备阶段中,最令教师感到头痛的便是议题确定和组文选择。
(一)议题的确定
学界对于群文阅读的议题确定方式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有相当多的文献曾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笔者经查阅、归纳,其中确有几个切入点可以通用在我们现阶段的群文教学课堂中,比如人文情感、行文结构及作者等。实际上,串联组文并不难,因为它们有共同的选取标准,而给师生共同讨论的话题来制定一个标准则困难许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定议题呢?
笔者认为,议题的确定可以从教材编写的体系中得到思路。统编版教材的编写体系共分为三个角度,分别是:人文情感、语用能力和表达与文体辨识。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弥补单篇文章的局限性,更能以三个角度为借鉴,最大限度地发挥组文的作用与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人文情感是目前课堂中应用最普遍的角度。若从人文情感角度确定议题,首先要注意的一点便是“议题”与“主题”的区分。主题阅读的结构是无序的,只要与主题相关即可,但群文阅读教学是生成性的,既不明确规定讨论的话题,更会让结构保持一种动态的、灵活的架构,以便让讨论走向纵深。同时,群文阅读由于体量大、容量多等特点,在选择议题时需从小切口入手,让课堂学习内容入深、入精。比如,同是探讨杜甫诗中的“爱国情”,若只以“爱国”为议题则不能突出群文阅读的特点,与主题阅读不同,群文阅读更具有比较性,也就是说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的一大特色。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以“花”“酒”等意象为切入点,试探讨“恨”之情感,以期提升、增强学生的比较、归纳、表达能力。
其次,在确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时,要尽可能地侧重语用。若从语用角度来敲定议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甚至是“文章结构”入手进行组合。除此之外,从诗人的角度切入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作者的文风、笔力与创作背景。但要注意的是,杜甫的文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而这又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具体讨论。
(二)组文的选择
关于“如何确定组文”,前人已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比如“教材内文本重组”“教材内外文本重组”等,即我们要为群文阅读教学寻找到的组文,从文本本身来说,应该是结构化的、具有逻辑性的而且能够反映出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一组文章;从学生层面来说,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学会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一组文章;从教师层面来说,应该是能够便于进行生生讨论和师生共建,还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一组文章。
要想找到最适合课堂生成的组文,必须要遵从两项原则,这两项原则也是选取合适组文的重要途径:第一,符合学生学情,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我们要寻找的组文首先难度要适中,同时要兼顾“最近发展区”理论,考虑班内多数学生的发展情况,避免话语权、解释权重回教师手中的处境。比如在学习《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拿起画笔画一下这幅苍凉壮阔的景象。这样不仅可以使文字具象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杜甫触景生情的心境。第二,把握主线,分清主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是课堂的关键所在,围绕主线串联不仅可以使课堂节奏分明,而且有助于学生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例如,“杜甫诗三首”在学习时并非要求将每一首诗的语义掌握,而是根据主题有选择性地教学,比如以“爱国情”为主题,自然可以将三首诗中表达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置于一起进行比较,紧握课堂主线。“杜甫诗三首”因其主题明确、内容相洽而符合组元的标准,这恰恰说明诗与诗之间可以是相互补充的,也可以是对立的、互相对照的。总而言之,教学时一定要使文本之间充满一种“张力”,而能够充满“张力”其实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充分结构化的,而不是零散的、相互独立的。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当我们做好课堂的准备工作,便进入课堂实施阶段,一堂语文课离不开三个重要的步骤:导入、实施与评价(评价单独论述)。
(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群文阅读而言,笔者倡导富有新意的、满含趣味的、有助于课堂的导入方式,比如对比导入法,将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欲扬先抑中让学生步入群文情境;又如游戏互动、比赛导入法,在课堂伊始便设置一个情境,以任务驱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游戏中推开群文阅读的大门。笔者在教学“杜甫诗三首”时,曾经在导入环节设置了一个“比较画像”的游戏,将杜甫早年的画像与晚年的画像置于一起,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幅画像的区别。左边的画像年轻蓬勃、意气风发,而右边的画像皱纹满布、眉头紧锁,学生一眼就能够看出诗人为时代所迫、为生活所困、为生民所忧的境遇。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阶段作为一堂课的主体部分,是群文阅读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笔者将课堂实施策略概括为“支架建构法”。所谓“支架”就是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参考,让学习有迹可循、有法可依,不至于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就“杜甫诗三首”的教学而言,抓住主线———忧国忧民之爱国情,组织素材———三首诗中有关爱国的诗句,比较阅读———试探究青年杜甫与晚年杜甫的心境变化、情感波动、思维转变等,这三个关键步骤是组织好本堂课的关键。具体来说,可以小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根据三首诗归纳杜甫爱国情的具体内涵。回答时可以按照“我们组从……句诗中读出杜甫……的爱国之情”句式作答。
2.杜甫爱国情的内涵是否随时代改变而嬗变,从哪句诗中可以读出来?回答时可以按照“我们组从……句诗可以看出,杜甫的爱国情自始至终未曾改变其内涵,因为……”或者“我们组从……句诗可以看出,杜甫爱国情的内涵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改变、丰富,因为……”等句式作答。
3.尝试将三首诗写景的部分改写为纪录片脚本,记述拍摄角度、拍摄顺序和拍摄景象,并从拍摄过程中体悟景色与情感的交汇点。
……
以上是几个简单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实际上说明这一教学策略的选用恰恰迎合了群文阅读的需要,将主线任务拆解成各个分支,构建好支架,如上述问题中回答的范式、思考的角度等,辅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优化学习路径。除此之外,结合上文,本文认为教师还应当把握好主线,让课堂中所有的任务都围绕着主线进行,让课堂的节奏随主线而波动起伏。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此外还涉及课堂教学评价。群文阅读的教学评价更加侧重于“过程性评价”,顾名思义,“过程性”显然不只以学习成果为测评标准,更以任务驱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与度及生成性等为评定标准。
(一)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策略
于学生而言,单篇教学往往着力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比如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常识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类属于阅读教学,其评价标准也应以阅读教学的评价标准为基础。但是群文阅读教学更应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联结、对比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归纳整合的语文素养,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相较于一般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程度的思维力与批判力。
如在“前置性作业”中,我们发布学习任务单,请学生阅读资料包后填写“杜甫生平简历”表格并提交,教师给出“A”“B”“C”等级评价。或者小组合作撰写“我看杜甫律诗风格特点”或“李白与杜甫诗作风格比较”学习总结,提交到本班审核处,通过后,发布到学习平台。还可以将这三首诗改编为一篇优美的、感情充沛的散文,最后由学生利用小程序进行投票,选择票数最高的文章粘贴至班级文化墙上。
(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最具难度的环节就是备课。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一条线索寻找文本并用适当的议题串联起来,这足以考验一名语文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文本组织能力是教师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评价教师的文本组织能力,更多侧重于组文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线索、环节是否严密,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其阅读是否够广、够深、够宽,这些评价从组文的选取及组织便能得到定论。
其次,教师的控场能力和时间意识也举足轻重。一个成功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对讨论的有效组织,因为学生很难自发地进行有效的讨论,没有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必定是散乱的、低效的。评价教师的控场能力,最重要的是评价教师问题的设置,如问题是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能否在学生偏离正题时及时拉回,以及在课堂的氛围、节奏等方面是否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有效引导等等。毕竟课堂中的讨论是根据问题产生的,问题的提出至关重要,只有高质量的任务,才能引发高质量的讨论及思考。除此以外,由于组文体量较大,教师既需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也需要把握好文章的主次轻重,适当安排时间,从而让课堂紧凑有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不对某一环节或问题多作停留,把握好中心任务,避免产生“拖课现象”。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策略互为一体,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教师需对自身教学产生正确的评价,然后从评价中反思、优化,进而促进自身的长足进步。
(《山东教育》2024年6月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