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建构与课题研究

发布日期 : 2024-06-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理论建构与课题研究

———以英语读后续写“接口理论”的建构为例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中学教师做课题研究,虽然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有时也存在缺乏深刻的理论性等问题。实际上,研究不是死板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所进行的系列活动,而是通过理论赋予现象或事实以意义的一个动态过程。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 James)曾经说过:“你即使是在田野里捡石头也需要理论。”这充分表明,研究和理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理论促进了研究开展;另一方面,研究离不开理论建构。

一、课题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三种理论

传统观点认为,理论对事物具有普遍的解释意义,是“为了解释和预测现象,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观点将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组织在一起的总和”。

根据不同的标准,理论通常可以分成自然科学理论(theory of natural sciences)和社会科学理论(theory of social sciences)、形式理论(formal theory)和实质理论(substantive theory)、广义的理论(broad theory)和狭义的理论(narrow theory)、大写的理论(upper-case theory)和小写的理论(lower-case theory)、个人的理论(individual theory)和公众的理论(public theory)、大理论(macro theory)和小理论(micro theory),等等。

课题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是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属于个人的小理论,它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与研究密切相关的前人的理论、自己当前的研究所使用的理论、通过研究发现建构起来的新理论。

二、扎根理论:一种适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方式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但在现实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有些中学教师对使用理论和建构理论总是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前人已经提出的理论,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应该使用什么理论,更不知道在研究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新理论。实际上,建构理论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在此推荐一种在社会研究领域非常流行的理论建构方式———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扎根理论是格拉斯(B. Glaser)和施特劳斯(A. 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质性理论建构方式,其最大特点是把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两者严重脱节的问题。

传统的理论建构方式通常是自上而下的(top-down),即从现有的学科概念、命题或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原始数据,对其进行逻辑论证,然后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上的部分创新。

与传统的理论建构方式不同,扎根理论则是自下而上的(bottom-up)。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最后再上升到理论。所以,扎根理论的建构方式特别适合中学教师用来做课题研究。

三、一个案例:英语读后续写“接口理论”的建构过程

20193月,笔者承担了《英语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课题任务,在检索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决定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并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建构自己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

(一)收集原始数据,并确定数据的主要特点

在批阅学生大量习作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在读后续写这个题型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为四种情况:读不懂、写不出;读懂了、续不上;续上了、写不完;写完了、写不好。

(二)对数据特点进行抽象以后,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假设

第一种情况“读不懂、写不出”很可能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第二种情况“读懂了、续不上”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第三种情况“续上了、写不完”很可能是因为审题慢、构思慢或者起草慢,第四种情况“写完了、写不好”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还不够强。

(三)在教学实践中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同时寻找其他更好的理论

通过研究发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早在2011年就凭借《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课题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从2012年开始重点研发“读后续写”题型,提出了“续论”(theory of continuation)。其基本理念是“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高效率的学习是通过‘续’实现的”。为了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学习者必须要开展“创造性模仿”,即“内容要创造(输出、内生),语言要模仿(输入、外供),两者要结合(输入+输出)”。

(四)根据自己的假设和他人的理论,合理建构一个新的理论

20205月,笔者主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读后续写”备考策略》公开课,提出了关于英语读后续写题型的“接口理论”(interface theory)。“接口”(interface)这个词,借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原本是指“二语习得”和“语言测试”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共同之处”。

“接口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在读后续写题型中,“读”是理解,是“续”的前提;“写”是表达,是“续”的目的;“续”实际上是“读”和“写”这两者之间的“接口”,是实现目的的手段(a means to an end)。要想“续”得好,就必须在内容(content)、结构(organization)和语言(language)这三大接口上实现“读”与“写”的完美对接。

(五)将“接口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并提出了“读后续写”分类指导的教学策略

对于“读不懂、写不出”的学生,帮助他们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保证其英语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对于“读懂了、续不上”的学生,帮助他们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接口”入手分析语篇,并利用英语分级读物(graded reader)等故事类文本培养他们的预测(predicting)、猜测(guessing)和续写(continuation writing)能力。

对于“续上了、写不完”的学生,在平时的限时训练中要求他们提前交卷,单独面批,并反复强调审题和做题速度的重要性。

对于“写完了、写不好”的学生,加大检查读书笔记的力度,引导他们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平时多做一些美文背诵和一句多译训练,不断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中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前人已经提出的现成理论。只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就完全有能力推陈出新,自下而上地建构出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适合课堂教学的、属于自己的“扎根理论”。

 

(《山东教育》20246月第1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