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 : 2024-04-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中学   郑佐文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应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将生活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各项素材,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下面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为例,谈谈笔者对初中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一、初中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思政课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尤其关键。然而,有的思政课教学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甚至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育应用于初中思政课教学,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初中思政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亲身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生活化在初中思政课中的实践应用

《让家更美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课例,主要探讨如何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信任,让家更美好,构建和谐家庭。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温馨港湾,也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如何让家更美好?这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在《让家更美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如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家庭生活的照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温馨时刻,感受家庭的美好和珍贵;二是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亲身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让他们学会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四是教师通过讲述自己家庭感人的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和冲突。

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和理解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感悟到家庭的美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让家更美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在家庭中遇到过哪些矛盾和冲突?你是如何解决的?”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主动思考和回答。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有效地化解矛盾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课堂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又如,有的家庭成员喜欢看电视,而其他成员则希望保持安静,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家庭成员尊重彼此的习惯和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除了沟通和生活习惯的协调,家庭和谐还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我们可以尝试多关心家人的感受,多做一些关爱家人的事情。再比如,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家人一起看一部电影、和家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等。这些小事情都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让家变得更温暖。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贴近或还原学生生活,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家庭矛盾和挑战。

(三)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探究交流。学会合作学习是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在《让家更美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教师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6名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己阅读课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让家庭更美好的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启发和帮助。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讨家庭的重要性和让家庭更美好的方法。小组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能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挖掘社会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挖掘社会资源是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思政课程资源。例如,在《让家更美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生活的美好,并学习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家庭环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或艺术展览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深入理解家庭生活的内涵和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社区工作者或社会工作者来学校举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扩展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家庭生活的纪录片或影片,通过视觉媒体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调查或问卷来收集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家庭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专家讲座、利用互联网资源等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教学生活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教学的生活化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相反,思政课教学的真正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体现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之中。因此,注重教学全过程的生活化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让家更美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生活化评价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家,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核心,是他们学习、成长的温床。如何让家更美好,这不仅是一个生活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通过生活化评价,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理解,对家庭关系的处理,以及在家庭中展现的品德修养等。生活化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表现,以及他们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包容情况。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交流彼此的家庭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家庭生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口头表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对家庭责任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期望等。另外,实际操作和角色扮演也是生活化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角色扮演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提高他们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化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情,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推广生活化评价,让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初中思政课教学生活化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通过《让家更美好》这一课例,教师看到了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人格的完善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山东教育》2024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