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看历史“时空观念”培养

发布日期 : 2024-02-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   贺培东

“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历史教师首先要树立“时空观念”意识。下面以“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为例,谈谈对“时空观念”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偏离特定“时空”,导致历史解释有失偏颇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作为初中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它已得到充分重视。教师们开始用制作大事年表、绘制历史时间轴、运用历史地图、制作示意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重时空定位,即从形式上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来,轻时空联系,即没有在联系中理解和解释,以至于偏离特定“时空”,导致历史解释失之准确。

如,在讲统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半坡居民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半坡原始居民建造这种房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经过充分讨论,找出原因:一是黄河流域相对干旱、风沙较大,冬季气候比较寒冷;二是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保暖。这是很多教学课件或者练习题中会设计的一道题目。讲课中,我接着补充道:“半地穴式房屋和今天窑洞起到的作用有些类似,这种房屋的建造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并进一步通过和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进行对比,得出启示“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在新学期的备课中,我查阅了半坡居民相关资料,通过阅读西安半坡博物馆宣教部所写的《云游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人的巧妙建筑》一文,对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有了更多认识。原来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半地穴式方形房屋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多个种类,而不仅仅是教材中提到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为什么半坡人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呢?由于早期半坡人不会筑墙,所以就用挖深坑的方法来拓展房屋的空间,同时也利用深坑的坑壁来作为房屋的墙壁。这种房屋的特点是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之后,半坡人在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时有了巨大进步,房屋的半地穴逐渐变浅,而且有了墙体的出现。同时,房顶和墙体分离出现了房檐,就像一个大帽子盖在墙壁上。房檐可以很好地保护墙面,减少雨雪冲刷。后来,半坡人还发明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房屋,它完全建立在地面上,以十二根木柱作为整个房屋的骨架,房屋四周用木板做墙体,表面涂抹草泥土,这种木结构的建筑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代表了当时房屋建筑的最高水平,开中国建筑之先河。

由此可见,半坡人的房屋越来越先进,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虽然确实受到自然环境影响,但更多是受生产力水平和科学知识限制,是房屋建筑早期“迫不得已”的选择。而许多教师与我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即以今天的时空环境来解读“历史”。

二、深入研究特定“时空”下的历史现象

半坡文明时期自然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又先后阅读了《浅析半坡聚落的生态环境及整体布局》《西安半坡遗址的古植被与古气候》《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地学解析》等文章。《西安半坡遗址的古植被与古气候》一文认为:“当时半坡附近湖沼发育、竹林繁茂,这和现今情况迥然不同。当时的气候比现今温暖湿润,气温估计高于今天2~3℃。”《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地学解析》一文对半坡遗址曾做过如下分析:“依据古河床的流沙堆积状况,可以推测出半坡先民居处附近的浐河在当时水量是非常大的,虽然随季节变化水量有涨有落,但总体上来说水量丰沛,以至于河畔分布着许多湖泊。半坡人生活最活跃时期的植被为含有亚热带山地针叶树种的针阔叶落叶混交林或森林草原,在半坡先民生活时期气候变化逐渐向温暖潮湿方向演化。”也就是说,半坡文明时期的自然环境并非干燥寒冷,风沙大。将今天黄土高原的气候环境作为分析半坡居民生活的背景是错误的。但是自然环境对半坡人的住房建造又是有影响的。黄土是一种极细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很强,所以由人工开凿为壁立状态不易崩塌。半坡原始先民正是利用黄土的这一特性,构建了生活空间。由于这一时期气候湿润,半地穴式房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潮湿的环境会使人们患上诸如关节炎等疾病。随着半坡时代后期气候的潮湿化,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不利于人们的健康,于是半坡先民充分利用黄土的湿陷性及可塑性,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方形房屋。

上述材料表明,古代气候、黄土的性质对于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建筑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三、教学反思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针对之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我先让学生猜想半坡时期半地穴式房屋出现的原因,随后给学生出示半坡时期地理环境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原因并设计问题:“这段材料中半坡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现在是否相同?我们该如何在特定时空下分析历史现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质疑精神,教材因为篇幅所限,未必能展现历史全貌。而他人的教学设计或者平日的练习题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但是绝不能不加辨析拿来使用。在质疑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实证精神,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不能主观臆断,特别是分析历史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不能简单用现在的地理环境分析历史上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师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对心存疑惑的地方进行检索。这样做看似烦琐,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教师的备课不是一劳永逸的,教科书中的每段文字、每幅历史地图、每个历史名词都要搞明白,我们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山东教育》2024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