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在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 : 2024-02-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商河弘德中学   宋新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史作为一种思政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引入化学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贡献,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但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关注的是学生对结论的掌握,而对于化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化学史内容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方面,化学史的育人价值还有待深入挖掘。笔者便就此谈一谈化学史在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一、介绍化学家先进感人事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可以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习化学史,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促进他们在化学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介绍张青莲院士为国际原子委员会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事例,以及杨学明等化学家在新型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事例不仅展示了我国化学家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杰出表现,也激励学生树立追求科学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在1943年成功研制出制碱技术的事例。这个事例不仅展示了侯德榜先生的科研成果,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毅力和勇气。通过深入了解化学家的成就,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力量,并从中汲取学习的动力和灵感。

二、挖掘文献资料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与化学相关的文献资料的价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这本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集中展示了17世纪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科技技术,其中包括酿酒、造纸、制糖工艺等技术。学习这样的文献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古代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此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让学生认识到《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工艺原理与现代的科学原理并无根本区别,虽然时代变迁,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相通的。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激发出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三、找准切入点,多角度发挥化学史的思政育人价值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化学史的思政教育,我们需要找准切入点,多角度发挥化学史的教学价值。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补充有关氧气发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的贡献。在拉瓦锡得出空气成分之前,舍勒和普里斯特利分别制得了氧气。通过学习这些科学家的实验和发现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为了揭示空气的组成而进行的艰苦探索和思维创新。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实验、研究和探索。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们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起对科学的兴趣和敬意。通过找准切入点,多角度发挥化学史的教学价值,初中化学的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学习化学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培养对科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化学史的应用能够丰富初中化学课程的内涵,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推广化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作出贡献。

 

(《山东教育》2024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