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技术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发布日期 : 2023-12-1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课堂是在特定的教育空间里、稳定的教育阶段内,聚焦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和素养内涵,调配相关教育资源,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看,数学课堂是对学生智慧进行启迪、研发、培育的场所,需要运用智慧的元素,加强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里面不仅需要将智慧类别对应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也需要在合理素养的培育导向下突显智慧课堂的特征,还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培育的策略,提高启智成效。

一、对标学科素养,明确智慧的类别

在智慧课堂技术下,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被放在智慧产生、成长、成熟的全链条中考量。高中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核心素养的智慧化,其中具体包括三类智慧的培育。

一是智商培育,即培养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在教学中不仅表现为课本上已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表现为数学理性、逻辑推理思维形式,这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和联系数学知识,逐渐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本质逻辑和现实问题,在对一个个课堂问题的总结和解决过程中,逐渐获得数学智力水平的提高。

二是情商培育,即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切身感受和情感变化。传统教学对学生感受关注得不多,但在智慧课堂模式下需要将学生的情绪变化作为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把高中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引导素养形成的前置条件,让学生爱上数学,能够在对数学符号的学习中看到数学的美,能在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满足,进而形成对自我毅力、个体知识水准的准确认识。

三是实操培育,即课堂教学中应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探索、对数学逻辑的现实应用,这个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生成发展的重要阶段。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往往是表象的信息,当这些表层的多种信息汇聚到学生身上,就需要引导学生将它们归拢、梳理、整合,在一个个数学问题、数学实验的探索中逐渐将认知提升到应用;在经过一段时期熟练应用后,通过拓展题目和生活实践把数学知识从应用提高到创新。

二、明晰素养导向,突显智慧的特征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导向,对课堂教学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慧课堂技术下,高中数学的素养培育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高,而是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数学发展的前沿方向、学生成长的素质特征,提出的智慧化教学形式。基于这一点,需要在高中数学素养的课堂培育中,尽可能地突出智慧的特征。

一是要打造开放共享式的课堂,丰富学生智慧提升的源泉。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要通过对课堂资源的整合、学生潜力的发掘、自身体验的增强来实现。一方面,智慧课堂技术下教育内容和工具呈现多重主体、多种选择,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差异化的数学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智慧课堂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反馈意见,要将学生的诉求通过智慧信息技术梳理出来,将高中数学的符号知识、思维体系从抽象理论想象转变为具象化的真实体验。

二是要打造创新实验的课堂,加强学生智慧生成。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不应满足于传统应知应会的教学,而需要聚焦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思维能力的运用和探索上。一方面,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数学思维,这种学科的思维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发散,使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研究。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数学的工具化倾向明显,要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数学理论知识的意识,能够多问为什么,并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性研究和探索。

三是要打造系统成长的课堂,激发学生智慧天赋。要有效培养科学合理的数学素养,就必须立足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将智慧课堂的手段不断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和社会上最新媒介工具接轨,让学生在新奇感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程序,将备课、讲课、回课等环节细化分解,推广学生自评作业、互评作业、自主出题等形式,利用微信端、APP等软件进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智慧与技术的结合度。

三、聚焦素养核心,构建智慧化培育策略

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在智慧课堂的模式下进行有效推进。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更新、数学规律的挖掘,还需要注重加强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数学意识的敏锐度。这个过程中,智慧化培育要形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目标进行分类施策。

一是构建数学信息记忆策略。部分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尚不突出,最显著的表现为对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的记忆能力较强,能够将固定题型下的知识进行快速应用,但对题型的变换则稍显不足。同时,数学信息持有量的多少也是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必须多举措抓好信息记忆。一方面要在数学课堂上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多种解决路径,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数学信息、了解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观察、假设、探究等多个环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并以此作为知识传授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要在预习与复习中加强对知识连贯性的记忆,要引导学生对原有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要着重记忆其中的连接关系,要将学习的预期目标与最终成果进行对比,将数学的章节之间、单元之间的信息进行归拢,防止片段化记忆,为系统梳理数学信息打好基础。

二是构建数学体系认知策略。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的体系。要让学生对数学体系有一个充分了解,从更加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高中数学,用更加长远和系统的视角来观察数学规律。这种体系化认知策略要紧密结合高中生本身学习规划,将个体成长与数学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针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个体能达到的水平,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针对课堂同步练习、专项知识点、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综合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针对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记忆能力、规律探索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或针对数学课堂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图画题、应用题、拓展题进行分类识别,总结个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个体对数学体系化知识的整体认知、不同喜好来提出符合个体发展实际、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案。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数学体系化的知识树。

三是构建数学素养培养支撑体系。智慧课堂作为综合性的教学环境,不仅涉及技术的更新和工具的创新,还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一方面,要配合数学的教学阶段,针对细化的教学目标搜集相关教育资源,运用合适的教学媒介。比如在数学符号的教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理解,可以广泛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对比表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理解和学习成效的鼓励,将不同类别知识体系中的思维导图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记忆、连线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综合来看,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持续坚持最终固化。在智慧课堂技术下,教学内容更加开放、教学主体更加多元、教学工具更加新颖,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把好关口,明确素养培育的目标,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智慧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对象要转变。高中生对待学科知识更多依靠个人喜好,并非是对教育制度的遵从。因此,要在智慧课堂上强化对学生的评价管理,不能再单纯拘泥于成绩和知识储备,而需要将学生对待数学的情感体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精神作为评价重点,要将学生不同的数学思维和新型的思考方式进行重点鼓励。二是智慧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要转变。高中数学的碎片化知识过多,但都是基础知识,往往属于碎而杂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着力进行梳理,避免课堂教育的呆板和单调;加强数学的模型化、图象化,特别是应用题型要通过图画来实现步骤简单化、原理直观化。

 

(《山东教育》202312月第3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