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学数学课堂的策略初探

发布日期 : 2023-10-2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   于衍芳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自身和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

一、真情教学,塑造心灵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的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学生往往觉得数学冷漠乏味、机械刻板,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数学教师应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中,避免让自己的课堂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努力唤起学生的“向师心理”,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人气、人味,这种课必须是生动的、活泼的、充满感情的。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

二、鼓励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人格

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各种潜能中最为重要和最高层次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从自在主体到自由主体的转变,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与建构,形成丰富、和谐的主体性。

我们应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同伴。通过独立思考,认识和判断数学事实或数学问题,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策略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调控。

学生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拥有独立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人格空间。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培养他们在怀疑中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中独一无二的个体所具备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其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精神品质和意志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探索的古老科学,在它崎岖发展的道路上凝聚着无数数学家的艰苦追求和不懈探索。

在学习圆的过程中,我们要讲述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波利亚指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解题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努力去战胜困难的过程。波利亚还说过:“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经历困难的磨炼,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其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引导多角度思考,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解法”“逆向思维法”等创新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视角、深化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和灵活思维。这样,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够不再拘泥于狭隘的思维方式,而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去审视事物。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来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愿望

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言,若正确看待数学,它不仅具有真理,更是一种至高的美。数学之美无处不在,例如简洁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形态之美、比例之美等。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其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蕴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真与美相互融合,以美启真,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因素,为学生创造和谐、优美和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他们应该向学生展示数学中五彩缤纷的美,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样,学生可以在美的熏陶下获得精神升华,产生情感共鸣,开启心智,通过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对数学知识进行鉴赏和玩味,揭示其内在的数学美,那么那些先前索然无味的公式定理和死气沉沉的概念符号就会变成一串令人赞叹不已的珍珠,成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

例如,在讲解圆周长公式C=2πr时,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一公式内在的美。我们知道,天地间有无数个圆,而圆周长和半径之间存在着一种简洁、绝妙、和谐的关系。这是数学家用心灵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数学艺术美。它所具有的形式美、规律美以及永恒而宏伟的意境美,可以与宇宙间最好的诗歌相媲美。

对于圆的知识,有些教师会这样解释:圆心代表着你的梦想,而圆的半径则代表你为之努力的程度。因此,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做过的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是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通过深入浅出、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做人的道理,这正是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追求。

六、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以点带面,提升品德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例如,在讲授“排列组合”时,教师可以运用排列组合知识分析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分配方案。通过引入“唯一举办过冬奥会和夏奥会的城市———北京”,播放冬奥赛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志愿者服务理念,领略“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集合的确定性”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中国56个民族能否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问题将思政教育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政教育切入点,能够让思政理念有形、有感、有效地融入数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数学教育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神圣使命。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努力成为“大先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卓越。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数学课堂中的思政教育亮点,将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政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助力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山东教育》202310月第2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