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 : 2023-05-0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烟台芝罘中学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简单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淘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要聚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倡导通过情境来引领课堂,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的奇妙,能够达到寓情于景、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各种有趣的化学现象总是能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通过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举措。例如在讲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时,教师就可以用化学实验来引入新课,依靠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并为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作铺垫。课堂上可以演示“无字天书”的实验,教师事先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等字迹变干后,用喷壶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就会有红色的字迹显露。教师还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将一块手帕浸润在含有50%酒精的溶液中,用酒精灯点燃手帕,火焰熄灭后,手帕依然完好无损。再有“吹气生火”实验,将氢氧化钠粉末包在脱脂棉里,用导管向脱脂棉里吹气,会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这些化学趣味实验,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化学就在学生面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将会满怀期待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期待揭开化学神秘的面纱。

二、化学问题情境

尽管在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之后所引发的学生困惑是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问题设疑来创设情境。每一个化学知识点就像一个玉米,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剥开玉米的外皮”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能帮助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的教学中,催化剂的性质和作用是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该内容,教师就可以设置如下问题组:“(一)实验过程中,不加入二氧化锰对反应速度有什么影响?(二)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度吗?(三)反应完成后怎么设计实验对二氧化锰进行回收?(四)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作催化剂?(五)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吗?”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组能有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当然,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注意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基础,设置难易程度适当、数量合适的问题。

三、生活化情境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而提出的理论与观点。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尤其是初三化学知识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走进化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从化学走进生活则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授《物质的加热》这节课时,在讲液体加热前,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电热水壶,引导学生观察电热水壶的构造,并思考这些构造的用途。例如,为什么要设置水位线?壶为什么有把手?从用电热水壶烧水的实例出发,引出给少量液体加热时需要的仪器有哪些。这时,有了生活中的知识为依托,学生很容易就能选出试管夹这个化学仪器,并且也比较容易理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液体就会沸腾溅出伤人。在这节课的最后设置课外实践活动“帮妈妈做饭”。在做饭时观察灶具的火焰分几层,想一想哪部分温度最高,锅底与火焰的距离是否合适,煲汤时如何控制水量。这种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既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四、科学史情境

任何科学知识都是科学家经历一定的研究过程而获得的,科学史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遵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来学习化学原理,学生对学习化学就更加感兴趣,理解起来也更加简单。在讲授《元素周期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事迹引入新课,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被发现,科学家开始思考元素之间有什么联系。直到1863年英国科学家纽兰兹根据测量后原子量的大小发现了元素排布规律。然而他站在化学宫殿之外,并未打开成功之门。直到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叩开了成功之门。门捷列夫喜欢玩扑克牌,于是他就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0多种元素做成了一张张元素扑克牌,夜以继日地研究着,最终将这些元素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张表格,这便是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之旅,既能够避免空洞的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需要想象,科学创新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根据该科学史情境,教师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制作“元素扑克牌”活动,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再进行课堂展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情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视频、动画、软件等唾手可得,教学也有了更多的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例如,化学知识不仅有宏观的知识,还有微观世界的抽象知识。对于微观的化学知识,学生看不到微观的分子、原子,所以学习起来不仅吃力还比较枯燥。教师讲授时,往往煞费苦心、努力描述,还得不到好的效果。这时引入一些动画或图片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讲解原子、分子时,教师可以播放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人体手部皮肤的一组图片。这种视觉的冲击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微观的世界。再如在讲解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时,播放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的动画,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微观的变化,更好地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综上所述,依据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有所不同。选用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某节课的教学情境。

 

 

 

 

(《山东教育》2023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