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终生发展 引领生涯规划 以新时代劳动教育照亮乡村孩子成长之路

发布日期 : 2023-04-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奠基终生发展   引领生涯规划

以新时代劳动教育照亮乡村孩子成长之路

———临沂兰山区半程中学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临沂兰山区半程中学   雷明贵

近年来,临沂兰山区半程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给每一个农村学生的成长找到出口”的初心,建构起基于奠基学生终生发展、引领学生生涯规划的新劳动教育课程群,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让每一名学生因为兴趣而选择、因为选择而坚持、因为坚持实现了人生的“蝶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教育的生态,实现了学校高品质发展。

一、立足学校实际,找准劳动教育发展支点

临沂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素有“耕读传家”的劳动传统。随着临沂城市商品经济的崛起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少年增多、隔代抚养冲突凸显、家庭教育缺失缺位等问题愈加严峻,农村初中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有限,大多数学生感觉失去希望,进而厌学、逃学甚至弃学。

站在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审视公平、均衡、有质量的教育追求,我们苦苦思索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如何“给每一个农村学生的成长找到出口”。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劳动教育。


二、扎根劳动实践,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立足学校实际,着力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5个维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精神,为每个学生提供从乡村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新路径。

(一)确立课程目标:职业启蒙、劳动相伴

站在“落实劳动教育、成就精彩人生”的高度,提出“奠基终生发展、引领生涯规划”的课程理念,通过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精准聚焦学生兴趣,以劳动赋能,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选择向主动选择的转变,激活农村初中学生的生命状态;实现职业启蒙,激发学生职业梦想,助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二)构建内容体系:多种形态、整合递进

以劳动实践为载体,建构起3976”课程内容体系,即基础性、创生性、职业性三大课程群,包含9类课程主题和76门具体课程。

1.基础性劳动教育课程群

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获得最基本的劳动认知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

1)家政服务类课程:包括衣物洗涤、烹饪技术、电器维护等7门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日常劳动,学会做事的基本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校内岗位体验类课程:包括教室保洁、勤工俭学、“厨房小学徒”体验日等9门课程。通过校内岗位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明晰学校制度、感知校园文明、学会理解与尊重校园内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携手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3)社区服务类课程:包括志愿者服务、敬老院慰问、“我爱社区”演讲大赛、普法宣传等6门课程。组织学生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既帮助学生增强了文明意识,形成了文明行为,又促进学生提升了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田间实践类课程:根据年级特点设置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田间课程,包括花卉培养、家禽与家畜的饲养、农副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无土栽培等11门课程。让学生利用家庭农用地、119亩的校园农田和200余亩的“伴成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农事劳作,将家庭、学校、基地的田间劳动课程化。

2.创生性劳动教育课程群

在基础性劳动技能知识之上,通过链接过去、现在与未来,强调学生的创造与生发。

1)传统技艺创作类课程:包括剪纸、版画、陶艺、篆刻、传统酿造、石景制作、砚台制作等15门课程。学生通过动手实操,感受中华技艺魅力,传承中华技艺精髓,锻炼创造力。

2)科技创作类课程:包括创客体验、STEAM课程、3D打印、网页设计、无人机等15门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技洞察力。

3.职业性劳动教育课程群

从认识上、实践上、志趣上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劳动价值取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精神底色。

1)职业认知类课程:包括榜样人物、职业参观、田间一日劳作、职业学校参观与深造4门课程。提升了学生对各类职业劳动的认知,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2)职业体验类课程:包括电动车与自行车维修、医护体验、木工体验等6门课程。还开设了“跳蚤市场”,让学生当“小老板”接受财商教育。从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人生规划等维度构建职业体验课程主题,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环境、发展自我。

3)职业启蒙类课程:包括抗战文化研学、湿地文化研学、商场体验研学共3门课程。通过到沂蒙红色基地、蔬菜基地、九州超市、金锣万亩茶园、金锣万亩荷塘、金锣科技园等实践基地进行职业体验、职业实践,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三大类课程群各有侧重,彼此相连,相互支撑,每门劳动课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实际分级设置,将学生的成长与知识的螺旋上升密切结合起来。劳动教育课程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课程实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育人增值效应。

(三)完善课程实施体系:六位一体、多维融通

建立了“三结合一主体、三课一周”的“3131”实施体系,即通过“兴趣社团、职业启蒙、劳动教育”三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自主选课、固定开课、兴趣约课及劳动周,实现多维学习形式和空间相融通,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1.固定开课。将劳动课排进课程表,每年级每周两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年级侧重通识性知识学习,八年级侧重劳动技能学习,九年级侧重职业技能学习。

2.自主选课。每学期初,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兴趣社团加入。社团首先以“小先生制”的模式教授学生基本技能,随后在活动课上,社团责任导师会针对技能要点进行系统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生通过兴趣社团体验劳动教育,获得职业启蒙。

3.兴趣约课。若学生对某一项目非常感兴趣,可以与项目导师约定时间,到实践教室进行深度探究学习。应学生研究需要,学校可以帮助联系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

4.劳动周。每学年设立一个“劳动周”,时间固定在每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周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活动,举办劳动技能比赛,展示劳动素养成果。八九年级:学期初,学校公示校园小保安、小教官、小帮厨、小园丁、小电工、班主任小助理、校长小助理等校内体验岗位明细,每周由每个年级的各2个班级为单位依次按顺序体验,学生竞争上岗,学年内体验完成,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明晰学校制度、感知校园文明、学会理解与尊重校园内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携手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九年级:第二周到合作的职业院校跟班体验学习感兴趣的专业,提升学生对各类职业劳动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此外,将每年五月份定为“劳动成果展示主题月”,在全校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劳动素养成果展等活动,集中展示学校劳动育人成果。

(四)创新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多方参与、进阶评价

依托“记++展”多元方式,构建了“1123”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即“一册一袋两评三关注”,实现了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表现性和进阶式相结合,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和劳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1.一册,即劳动实践记录手册。用照片记录、用文字记录、用音视频记录实践活动,作为星级评定的主要依据。

2.一袋,即动态生成的档案袋。每个兴趣社团建立等级评价标准,从1星到5星分别设定为不同的技能层级,作为职业技能养成评定的主要依据。

3.两评,即评选劳动达人和技能达人。设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五个等级,颁发劳动之星徽章。每学期,根据星级评价成绩,分别评选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劳动达人”和“技能达人”。

4.三关注,即关注学生日常劳动行为、阶段性劳动素养和未来发展。建立健全毕业生信息跟踪系统,研究初中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五)实施课程保障体系:资源整合、配置优化

校内建设14000多平方米劳动教育中心,建成9大劳动教育实践园区,校外建起1处实践基地、7家职业体验企业,形成了“1917”保障体系。在健全完善组织、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用好学校管理教学的环节,实施全景式育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劳动教育场所空间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融合,做好课内劳动赋能,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的协同保障机制,为课程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三、发挥劳动教育效能,铺就学校发展快车道

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一)办学文化日臻完善

形成了以“相伴相成”为核心的“伴成教育”文化,成为指引师生前行的精神力量,构筑起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连续5年荣膺全区教育教学综合督评镇街中学第一名,学校从农村薄弱学校成长为区域品牌名校。

(二)办学质量逐年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满足了全体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教学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攀高,2021年满意度达98.26%,名列全区前茅。

1.升入高中人数不断攀升。升入示范性高中人数屡创新高,较2017年已实现翻两番。

2.职业教育硕果累累。众多毕业学子成为企业的“抢手人才”,大批学生成了职业院校里的佼佼者。

3.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显著。2022年,获得临沂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极大地带动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劳动教育品牌日益响亮

1.劳动育人成效显著。成果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多次参与国家、省市专题论坛、研讨、交流;承办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实践经验交流会,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2.区域百姓给予认可。现在“只要能上半程中学,就哪里也不去”成为半程老百姓的普遍共识,连续多年新生招生都面临学位“一位难求”的火爆场景。

多年的实践探索,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劳动教育是“接地气”的教育,是实实在在“做的哲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有效途径,更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教育助力。我们将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继续深耕劳动教育,丰富课程体系,完善初中职业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引领学生生涯规划,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教育力量。

 

 

 

(《山东教育》2023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