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改革教育模式 打造全省德育领先品牌

发布日期 : 2023-04-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聚焦立德树人改革教育模式

打造全省德育领先品牌

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今年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荣成市以“双试点”改革为契机,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 “重智轻德”问题,创新实施德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起 “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网络教育为补充”的全环境德育新模式,推动德育由单一发力向多元聚力转变,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实效性,被确定为全省 “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区”。

一、创新推动五育融合,激活学校德育“强引擎”

一是“德育+智育”,融入学科教学。探索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目标,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今年以来,先后组织语文、物理等9大学科,通过跨学科交流研讨、多学科实践联动,开发了语文新丝绸之路等“德育+学科”示范课60 多节,打造了“科科融德育,课课讲德育”的学科德育新模式。二是“德育+体育”,融入特色课程。结合学生群体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爱参与的实际,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围绕奥运会等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经典赛事,将中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拼搏精神等纳入教学内容,开展了“我心中的体育明星”分享会等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在感受体育强国魅力、学习体育健儿精神过程中,春风化雨式地接受品德教育。同时,开发了花样跳绳、轮滑等16项特色课程,开展校级邀请赛、年级对抗赛、班级联赛500多场次,在寓教于乐过程中,增强学生德育素养。三是“德育+美育”,融入艺术熏陶。艺术教育是熏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能让青少年学生在接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为此,在全市中小学每周增设1节艺术课、1节鉴赏课,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进村居”活动。今年累计进入村居、敬老院开展艺术展演活动170多场,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品德修养。四是“德育+劳动”,融入实践体验。今年以来,组织各学校利用校内边角场地,开辟养殖园、蔬菜园、花卉园等160多处,对接镇街开设校外劳动基地98处。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养成尊崇劳动、参与劳动、探究劳动的好习惯。


二、扎实推进机制创新,夯实家庭德育“主阵地”

一是心育健康帮扶机制。围绕帮助家长正确掌握家庭教育观念和育人方法,从全市 980 多名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中精选100人,组成“百名家庭教育讲师团”,围绕亲子关系、学习心理等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家庭教育讲座100多场。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精选骨干教师与其家庭“结对共建”,每月与家长共同评估、疏导、会诊,有效缓解了学习焦虑、同学关系紧张、心情抑郁等问题。二是书香浸润帮带机制。从基层实践看,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是家庭德育实践的有效方式。结合“书香城市”建设,以“携手红色经典”为主题,策划开展“让心灵浸润书香”家校阅读体验活动,开放中小学、社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200多处,投放红色经典图书1.8万册,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评选书香家庭”“悦享、悦讲、悦诵、悦品”读书实践活动120多场,带动学生、家长共同提升文化素养,涵养家庭美德,滋养城市文明。三是志愿服务帮携机制。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立“荣老师”志愿服务总队,下设45支分队。今年以来,开展“倾听心灵的呼声”“雏鹰关爱计划”等心理辅导、读书引领特色志愿活动300多场,关心特殊家庭260多个,服务家长5万多名。

三、深入开展主题行动,画好社会德育“同心圆”

一是开展爱国宣讲“千人千语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协同妇联、团委、政法委等部门,依托全市红色资源,共同培植“解语花”“红色印迹·童讲”“三官三师”等35支专家型宣讲团队,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点,累计开展爱国主义宣讲40多场,引导青少年学生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借助本地人力资源,推动学习典型从“课本故事”转向“身边模范”,组织1000名道德模范、劳动标兵、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等入校开展道德宣讲、红色传承、实践指导2100多场,引领青少年学习身边榜样,争做新时代有为好学生。二是开展捐资助学“圆梦行动”。针对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贫困、单亲困难等问题,积极联合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全面启动“点亮星星”“明天计划”等20多个公益帮扶项目,打造“社会妈妈”“希望小屋”“金秋助学”等16个帮扶资助品牌,今年共募捐助学金600多万元,救助孤儿、残疾学生、困难学生等2800余人,激发了他们发奋读书的积极性,培育了感恩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三是开展课后服务“护苗行动”。把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积极对接社区办,组织400多名体育、艺术、科技专业人才,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技发明等方面利用社区场地、信息资源,开展课后服务,缓解部分家长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看护孩子的问题,减轻学生“手机依赖症”,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依托4个省级、12个市级、25个县级研学基地,组织开展寒暑假调研自然生态、追忆红色印记等研学活动120多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体验社会、感悟人生,有效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四、着力搭建线上平台,挺进网络德育“最前沿”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是当前德育面临的严峻课题。市教体局坚持从抓教育引导、宣传造势和专业保障等途径入手,创新网络德育模式,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清朗空间。一是搭建网络红色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教育便捷的优势,在学校网站开设“红色印迹直播间”,宣传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伟德将军碑廊等2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处红色印迹。每周组织学生线上观看2次,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强化思想认同。在全市范围内选拔50名“网红小主播”,录制“爱国主义故事”“科普云课堂”视频600多个,投放在网络德育讲堂,每月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撰写观影感悟,引导学生树立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乡情感。二是建立两大网络宣传阵地。对接“中国荣成”“文明荣成”等新媒体,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德育之窗”专栏,动态跟进各级各类重大新闻报道,积极宣传网络德育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事迹120多次,增强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学校在微信公众号开通“德育成果展”等专栏,发布特色活动、典型案例60多期,组织线上微班会、心理课350多节,全面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三是建立三支网络教育队伍。当前网络监管机制不成熟,缺乏道德教育有效引导。着眼净化网络安全环境,市教体局组织学生创作网络安全漫画、科技等作品1200多件,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对接网信、公安、政法部门,招聘20名专业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网络培训活动125场,引导师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同时,依托市自媒体联盟,采用图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渠道,发布作品30多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山东教育》2023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