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值理念的“金属与酸反应”创新实验设计
发布日期 : 2023-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张晓丹 刘如伦
“双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质增效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其中蕴藏着很多化学核心素养的增值点。但是在现如今的有些课堂中,由于实验花费时间过长而导致教学进度拖延等原因,教师们更多地选择以播放实验教学视频代替课堂实验。因此,创新设计省时、高效的实验是实现化学课堂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增值”理念为指导,以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为例,设计了三种不同难度梯度的创新实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增值。
一、改进教材实验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实验,实验如图1所示。分析教材实验,发现了几点不足:镁与盐酸反应太剧烈,危险系数高;为了控制变量,需要用量筒量取8次等量的盐酸和硫酸,课堂上耗时太长,且用量多,造成浪费;金属形状各不相同,不利于准确地引导学生形成“控制变量”的思想。为此,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创新。
镁与盐酸的反应 锌与盐酸的反应 铁与盐酸的反应 把铜放入盐酸中
图1 教材中“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
矿泉水瓶,剪刀,注射器,相同大小、形状的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片,盐酸,稀硫酸。
(二)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用注射器向瓶底凹槽内分别注射盐酸、稀硫酸。
图2 实验装置图
(三)创新后的优点
1.药品用量少,敞口大散热快,安全性更高。
2.用注射器注射,酸液平均向下流,控制酸用量相等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时间。
3.选用相同大小、形状的金属片,更能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
4.就地取材便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这样的创新设计,安全、省时得出实验结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增值。
二、创新定量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借助观察四种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快慢进行定性分析。但是由于锌和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相邻,学生观察到锌片和铁片的区别并不明显,为此带领学生共同设计了一套用于定量比较的创新实验装置。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注射器,试管架,洗洁精,酒精灯,相同大小、形状的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片,盐酸。
(二)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四种金属片分别放入试管中,四支注射器分别吸取2mL的盐酸,快速同时向下推动注射器到最底部。观察并记录在第10秒时四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如图4所示。
3.将其中的一支注射器安上针头,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性质检验,如图5、图6所示。
(三)创新后的优点
1.能读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可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2.作为演示实验,后排的同学也可以清晰明显地观察到注射器推动的快慢,学生可以更精确地感受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差异。
3.注射器针头蘸取洗洁精吹出的气泡,向上飘动,且爆鸣燃烧,证明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具有可燃性,使产物的检验现象明显,过程有趣又安全。
4.安全、省时,能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定量实验,集体讨论,优化并实施实验方案。通过这样的创新设计,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深度教学,实现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增值。
三、引入数字化实验
在实验结束后通过讨论发现,由于四支注射器的摩擦力不同会造成实验误差,为了进行更精确的定量分析,引入了数字化实验。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
气压传感器,电脑,数字化实验系统软件,试管,相同大小、形状的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片,盐酸。
(二)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2.将无线接收器连接到电脑,打开数字化实验系统软件,并设置参数。
3.分别向装有金属片的四支试管中倒入6mL盐酸,塞紧橡胶塞,采集数据,如图8所示。
图8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三)创新后的优点
1.直观展示出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绘制过程。
2.数据更加精确。
3.增强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数字化实验精准、定量、可视、实时地展现了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字化技术的魅力。随后学生进行图像分析,实现了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兴趣的增值。
四、实验创新评价
围绕“金属与酸反应”这一实验,笔者利用矿泉水瓶底等材料改进教材实验,使学生操作更简单、科学、安全;引导学生巧用注射器创新定量实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定量分析;引入数字化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仪器采集并分析数据。整堂课既有基础实验又有拓展实验,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既有内容广度又有内容深度,不同水平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化学学习的增值。
(《山东教育》2023年3月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