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中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

发布日期 : 2023-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高中生物学中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

山东省实验中学   蔡晓宁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是指教师以社会生活中典型的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来源和现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辩论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和价值判断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高中生物学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中学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起步较晚,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其关注较少,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国之栋梁,应当具有价值判断和社会决策的能力,这是满足国家创新型人才需要的重要条件。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与相关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联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议题,引起学生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学中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案例设计

目前高中生物学中所涉及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干细胞移植”,《遗传与进化》模块的“转基因技术”,《稳态与调节》模块的“器官移植”,《生物与环境》模块的“全球变暖”。这些问题除了与生物学科技有关之外,常常还涉及社会道德和伦理问题,有的甚至要考虑公共安全的因素,因此教师在组织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时更需要审慎、冷静、理性和科学。下面以“转基因食品”议题为例,浅谈在高中生物学中如何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转基因食品”议题的教学应在学生学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节之后开展,学生已经对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对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积累。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利弊作出科学理性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对这一议题的导入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通过“崔永元与方舟子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的论战”引发学生对该议题的兴趣,而且能够自然地与本节课的主题相联系,让学生提前关注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问题,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和讨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讲授

1.认识“转基因食品”

教师向学生展示转基因食品的相关资料、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明确转基因食品的产生过程,以及目前有哪些转基因食品、是否在市面公开售卖、转基因食品的特点等内容。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大豆、超级鲤鱼、黄金大米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具体的食物介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情况。同时,教师可向学生说明各个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规定、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以及媒体报道中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各种争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

2.分析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利弊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问题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根据课上所展示的资料,你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哪些利弊?(2)你对转基因食品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通过讨论,使学生既能认识到转基因食品相较一般食品的优点,又能够认识到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善于倾听和记录学生的观点。针对转基因食品利弊的观点可总结如表1

3.针对“转基因食品”展开辩论

教师根据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的讨论,将学生分为正反方两个阵营,双方代表分别陈述自己一方的主要论据,正方列举支持转基因食品的理由,反方主要陈述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各种问题,双方不断相互质疑、交流碰撞。针对社会议题展开的辩论一般没有绝对的输赢,也不需要双方达成共识,因此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和总结双方学生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考虑和看待问题。

(三)总结评价

课堂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可以引用相关专家的解读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学生既认识到转基因食品的诞生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益处,也不会忽视它在安全方面存在的许多争议,从而形成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的理性态度。

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以包括组内互评、组间互评、自我评价等,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结果的反思与总结。具体评价内容如表2所示。

(四)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该议题之后,成立“转基因食品”兴趣小组,对周围的超市、商场进行调查,了解身边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同时,力所能及地向人们普及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帮助人们作出理性判断。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高中生物学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建议

(一)积极开发议题资源

为了达到SSI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开发有教育价值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师要及时关注生物学科研进展情况,认真了解前沿的发展动向,促进SSI教育的资源和素材的实时更新。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应当积极完善、补充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关注不同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需求兴趣、教学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社会议题作为教学的素材。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在保证基本知识教学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上时间进行SSI教育的渗透。教师要充分尊重、鼓励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或极端情况时给予指导与纠正。

(三)有效促进学生自学

学生是教师渗透SSI教育的对象,学生先前的知识基础对教师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自主收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资料,丰富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还可以成立社会性科学议题兴趣小组开展调查研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尝试自主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是开放性的。尽管学生的观点不一,但这种开放性的讨论促进了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辩论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理解社会议题的基础上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高中生物学与社会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山东教育》20233月第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