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斗”与“做”

发布日期 : 2010-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林清峰



  多年来的加班加点,使我们养成了拼时间、拼体力、拼生命的工作惯性,我们付出了心血、汗水、青春和健康,换来的固然有学生的高分数,也有学生的死气沉沉、高度近视,更有学生的能力缺失和身心疲惫。全省一致推行的素质教育把我们师生解放出来,我们感到欣慰,几乎所有老师和部分明智校长都欣喜若狂。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了,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素质教育在和谁斗


  1.素质教育在和“学而优则仕”斗


  分数高就能上大学,考上大学就能找到工作,找上工作就有收入,有了收入就有地位,这是一条很现实的路子。因而抓分数便是最现实最实在的事情,只要考试,抓分数的现象就不会杜绝,应试教育就有生长的土壤。


  考上大学光宗耀祖是基层老百姓跃龙门的唯一途径,考大学是老百姓押在孩子身上的重宝,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再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些思想都根植于老百姓的大脑深处,取消考试就等于关上了老百姓的希望之门。


  考试是中国特色,简直就是国宝。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一岗多人争,不考试上岗都不能服众,所以考试就成了官方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一种方式。谁也没有胆量取消考试。“文化大革命”取消了高考,实行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结果交白卷的张铁生上了大学,令当时的外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因而应试教育同考试便形影不离了,看来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与考试的改革密切相关了,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体制就成了重中之重。


  知识改变人的命运,能力改变人的素质,老百姓要的是命运向好的方向发展,素质提高与否是下一步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五六个骨干教师不如一个不学无术的副校级干部好办事。五六个骨干教师业务素质可谓高矣,不教课的副校级干部的业务素质几乎等于零。五六个骨干教师挤在一间办公室备课冬天冻得打哆嗦,一个副校级干部拥有一间有空调的办公室,并在办公室里上网聊天。有些人宁愿当一生无所事事的副科级干部,也不愿做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普通的教学能手。官本位思想使人只求做表面文章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阻止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2.素质教育在和传统的思维习惯斗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忍让,反对远征近攻,主张和平相处的民族,近代发明创造的落后也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处世哲学有关。这个标准是一个先保自己再善社会的保守思想,根本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孔子定下的“礼”是不准打乱的,而创新思维恰恰是先怀疑真理,越是大家公认正确的就越要去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不是培养学生接受先贤知识能力,而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有大批创新型的教师,大批创新型的学校,创新型的考试系统和评价体系。


  任何真理都是一个变数,都是一个待考证的命题,这就是创新的实质,这和遵从祖训、守家隐忍、墨守成规的传统思维正相反。


  3.素质教育在跟每一个人的内心斗


  一个加班加点的老师一夜之间变成素质教育的高手,是天方夜谭。每个人都有一个转变自己的时间过程,有一个痛苦的自我更新的过程。比如看着孩子搞点业余爱好不学习心里就别扭,看着自己班的孩子有点空余时间就给他们补课,考试出来分数了就排排名,课堂上唯恐学生学不会讲起来没完没了……改革改的是每个人的习惯,大家都从自身做起,都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做起,都争做教育的主人,都绿化自己的一片田地,那么,教育的天将更加蔚蓝,教育的地将更加葱绿。


二、素质教育要我们做什么


  1.尽快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课前学会预习,课堂上学会自学,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二是在自习课上学会自己独立完成练习、作业,独立钻研课外资料,独立寻找新问题并会解决。三是学生不在校时能够自我约束,主动抵制各种诱惑,主动探索新知识,学会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问题,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生命近百年,在校的时间为很小的一段,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就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自主学习是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


  2.尽快还给学生时间


  双休日、节假日让学生充分休息,放松的大脑才是有创造灵感的大脑,经过充分休息的大脑才是主动思考问题的大脑,打通宵战、搞连轴转的学生很难主动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因而要让学生充分休息。


  学生不上晚自习,既可以锻炼身体缓解一天的疲劳,又可以巩固所学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还可以主动加强弱科,学一些特长爱好。还给学生时间,另一方面是课堂上老师不要搞满堂灌,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3.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上课的节次大幅度减少,教学任务却没有变,如果不提高课堂效率,再搞课上不足课下补,就行不通了。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设计好自己的高效课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


(《山东教育》2010年6月第1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