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 : 2022-12-1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日照钢铁中学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指的是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到具体学科课程中,有效发挥各学科独有的立德育人价值。课程思政强调所有学科课程的教育功能,把思政工作贯穿到各类课程及教育活动中,构建课程教学“大思政”格局。

音乐课程思政就是指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音乐课程的体验性、参与性很强,因此,音乐课程思政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艺术性、创新性及灵活性,主要强调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若能发挥好音乐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促进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音乐思政教育的实效,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努力构建初中“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立足音乐教材,挖掘“课程思政”主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政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基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融共生的关系,我们可以从音乐教材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音乐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确定音乐课程思政的主题。

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洞庭鱼米乡》《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的主题是思念家乡、建设家乡;《歌唱祖国》《红旗颂》等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英雄凯旋歌》《游击队歌》等歌曲则以鲜明的形象、昂扬的旋律,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挖掘这些音乐作品中蕴藏的思政因素,深刻理解音乐形象中体现的崇高理想,通过音乐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塑造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达成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聚焦音乐课堂,提升“课程思政”实效

音乐课程思政主题的落实必须以音乐为中心来完成,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而不能只靠单调的思想说教。《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内容框架包含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种具体学习内容。音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要与上述具体生动的音乐教学内容紧紧融合,形成以音乐教学体验为导向、以音乐教学要素为线索,综合各个学习领域,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学体系。当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育人价值。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初中音乐教学要始终坚持以音乐为中心,绝不可以“为思政而思政”。生长在具体可感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中的音乐课程思政,才可以确保音乐学科育人功能的最终实现。音乐学科课程思政的任务是实现“以美育人”,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生动可感的课程内容去达成这一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欣赏教学为例,在选取具体的教学素材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选取那些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着浓厚爱国情怀的作品。例如,《保卫黄河》《走向复兴》《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歌曲激情澎湃,积极向上,是实现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会把握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音乐主题的表现要素,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深入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把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这一作品时的所思所想等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在演唱“主旋律”歌曲时,我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调式、和声、速度、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舞蹈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美、创造美,掌握基本律动、基本体态以及基本组合和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依托音乐实践,拓展“课程思政”时空

初中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他们非常喜欢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学校音乐实践活动。学校音乐实践活动具体可以分为课堂音乐活动和课外音乐活动两大类。课堂音乐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传递信息,转化信息,实现对音乐美的共同表现、共同创造。课外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的重要阵地。初中学校和广大音乐教师要高度重视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合唱比赛、主题音乐会、器乐演奏比赛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外活动中,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全方位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注入丰富内涵,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得到感染、熏陶和同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实现“以美导行”。

以学校合唱比赛活动为例,教师组织合唱排练就是对学生开展的统一训练,例如节奏、音准、声部和谐均衡以及站姿、眼神等都要做到全方位的统一,追求的是整体艺术效果,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排练合唱《国家》时,我先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带领学生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排练。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商定合唱排练的具体任务目标,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合唱课堂规则,让学生在参与合唱排练的过程中养成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在合唱排练中,我告诉学生,一定要有全局意识、集体观念,要学会自我控制,要学会融入集体,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在合唱中实现和谐、统一、均衡的和声效果。这样的合唱排练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生动地外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

初中音乐教学要像阳光清风一样,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将崇高的价值理想、美好的道德情感根植在每一名学生的心中。初中音乐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在初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的音乐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地显现在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力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山东教育》202212月第4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