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多元适宜的教育——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的县中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 : 2022-12-1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为学生提供多元适宜的教育
——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的县中振兴之路
本刊特约通讯员 董冠群 李汉坤
生机勃勃又典雅沉稳,这是许多人迈入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的感受。学校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商埠———周村,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一流,文化氛围浓厚,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作为当地一所“二中”学校,同全国各地“二中”学校命运相似,在校学生都是在中考筛选中未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如何以学生为本,为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每一位实中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坚持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教育质量突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普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淄博市首批市级特色高中学校等荣誉称号。
荣誉的取得来源于学校秉承“责任”校训,践行“为每一名学生未来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奠基”的核心使命;来源于学校明确了“多元办学,为学生提供适宜教育”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提升”的办学目标;来源于学校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专业与特长突出,人文与科学精神兼备的新时代优秀青年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周村区实验中学持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精准着力,多措并举,形成了以普通高中为主体、普职融通多元发展为特色的办学之路。
聚焦综合高中建设,拓宽学生多元成长路径
周村区实验中学的毕业季,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激之声。“低进高出,我实现了。”“不管咋样,在实验中学度过的三年我不会后悔。”“中考结束我都准备放弃了,没想到今天我竟然过了本科线!”“老师,我大概率会被鲁迅美术学院录取!”这是今年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时,高中毕业生们的感慨。正是周村区实验中学严格的管理、持久的鼓励和精准的指导,让原本普通的他们,实现了自己曾经以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实施多维培养体系
因受地域及家长观念等客观因素影响,周村区实验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面对这样的问题,路兰英校长坚定地表示:“为了每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始终将‘做实普通高中文化课程,提升育人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积极、严谨的学习环境。”
为帮助全体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学校集中精力加强学科建设,在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突出必修课程开设,让所有学生达到国家学业水平标准,确保合格考过关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学校被淄博市教育局认定为淄博市“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和“外语学科培育基地”,并成功创建淄博市首批市级特色高中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促进不同文化基础学生共同进步,学校突出了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整合,适时开展分类教学,借助信息化方式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学,实现同一教学目标引领下,针对不同文化基础学生的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模式,从而取得长足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高考政策的引导下,学校在确保做好英语教学的同时,统筹师资,科学编排课程,稳步扎实推动小语种教学。学生在选择高考外语科目时,除英语外,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日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开展小语种教学三年来,点燃了许多学生学习外语科目的信心,对于学生外语科目成绩的提升作出了贡献,为更多学生能够接受更高水平高校教育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在开展小语种教学的基础上,学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语言与文化学院签订了高考直通车项目的合作协议,为学生国外留学开辟了新的通道。
在做实普通高中文化课程的同时,作为夏季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艺体特长类高考也是学校关注的重点。
刘嘉烨,高中2019级美术班毕业生,今年高考被山东大学录取。从高一时的迷茫,到如今的成长,她的变化凝聚着学校和老师的心血。刘嘉烨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写道:“初入实验中学时的我懵懵懂懂,对于大学我充满了向往,但又觉得遥不可及。后来经历选课,我选择了美术这条道路,开始了我的美术生涯。最开始是有些艰难的,专业提升慢的压力让我不知所措。集训的时候,更是我第一次在没有父母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在多重压力下我一度迷茫甚至想要放弃。是班主任景老师每晚与我交流谈心、为我打气,使我重拾对画画的信心;是我细致、耐心的专业老师一遍遍指导我修改画稿,使我的绘画水平有了快速提升。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的努力和对学生的热爱,成为我求学路上的强大助力。”
这是学校优秀毕业生的肺腑心声,也是学校坚持做精艺体特长生教学管理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周村区实验中学积极探索艺体特长生教育模式,整合多方优秀资源,结合学生兴趣及发展意愿,组建音乐、体育、美术、舞蹈、书法等专业班,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编制特长生学习档案,抓文化课学习,采取低起点、密台阶、小步子、勤检测、快反馈、重落实的教学策略,让每名特长生打牢文化课基础,提高文化课成绩;抓专业课教学,合理编排课程表,增加短期专业强化集训,促进专业成绩提升,实现“两不误、双提高”。
2021年高考结束后,高中2018级的四位同学和家长满怀感恩之情,把锦旗送到了学校。学生家长表示:“我们的孩子在中考中都经历了挫折,但进入周村区实验中学后,在学校及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成功,他们也变得阳光自信。”
构建普职融通共同体
如果说通过三年文化课学习的拼搏,走夏季高考,把学生送入理想的大学是一条学生和家长都很熟悉的道路,那么春季高考这条路,则显得有些陌生。对于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专业,自己能不能学好?通过春季高考上大学,毕业后社会是否认可?这是很多学生最初在选择春季高考这条路时的迷茫。
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实现春季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提升,在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支持下,周村区实验中学以综合高中试点为契机,与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开展合作。统筹学籍管理,实现学籍互转、学分互认,打通普职融通发展的关键点;统筹专业设置,根据各自师资以及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设置相应专业,周村区实验中学开设旅游、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对实训设备要求不高的专业,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开设理工类对设备要求较高的专业;统筹师资队伍,在满足各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干部交流、师资调配,支持两校教师跨校任教;统筹教学管理,定期开展联合教研,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及学生管理等工作。
作为春季高考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对一门新的专业从生到熟,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其压力可想而知。作为春季高考教师团队的核心,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跟进指导更是贯穿了备考全过程。为了准确及时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班主任会逐个帮助学生分析近一段时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且每一次都分别提出阶段性的、伸一伸手就够得着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意识,促使他们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学校和教师的付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高中2019级毕业生石鑫业说:“当公布技能成绩的时候,得知我考了227分(满分230分),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作为中考成绩落后的学生,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文化课上更加认真地听讲,课下坚持做题,抽空就找老师问不会的问题。”最终,石鑫业同学高考出色发挥,被德州学院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
春季高考班就是在这样一年又一年的成熟与积累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收获了越来越多喜人的成果。学校有许多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通过春季高考考入了省内重点高校,并有许多同学成功考取研究生或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路兰英校长表示:“未来几年,我们将在继承多年职业教育办学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做好职业教育课程规划,抓好专业课教师培训,以专业课成绩提升为突破口,将职业教育做成学校新的质量增长点。”
构建联合育人共同体
学校遵循自主合作、协同育人、试点创新的原则,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快育人模式创新,提高育人质量。一方面,与高校合作开发课程,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资源优势,帮助学校开发特色课程,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坚持资源共建共享,高校面向学校师生开放教学场所,支持学校开展学生研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周村区实验中学为对方的教学实习、志愿服务、生源基地建设提供支持。此外,协作师资培养也是联合育人的一个重点,高校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周村区实验中学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学习,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翻开骨干教师华楠的学习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其每次赴高校学习的心得感悟,他说:“学生是有多样性的,有些学生擅长学习理论知识,而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一些。我们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夏季高考有畏惧感,学习起来找不到成功的感觉,久而久之对学业失去了信心甚至觉得人生没有希望。我校开展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他们变得更自信,对待学习更努力,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时俱进、交流共享,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赋能!”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规范课程开设,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规范开设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确保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强作息时间管理,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要求,严格作息管理,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晚自习、双休日、寒暑假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统一组织上课,不将学生自习时间分配到学科,保障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我完善空间。
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0.5+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自学时间排入课程表,落实每课时“20分钟自学+40分钟讲授”的安排。在自学时间发放学习任务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课上教师依据学情,调整教学侧重点和方法,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中感悟教学的乐趣、教育的价值,实现教学相长。
为保障项目的实施,学校不断完善每周半天无课日的集中备课制度,优化备课流程和评价办法,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备考的针对性,建设校本化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与传承;建立教学和教研活动三级巡查机制,每天对各级部的集中备课、课堂教学等巡视量化;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在级部月常规检查基础上,由教导处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统一的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提升常规工作质量;建立质量分析体系,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等评选活动中,鼓励教师应用“0.5+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绩,为项目的推动注入活力。
聚焦全要素育人成效,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经过高中三年的淬炼,学生在提高成绩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学校高中辩论队获淄博市中学生辩论赛一等奖,陶奕霖等同学的歌曲《我喜欢》荣获淄博市青年歌曲大赛一等奖,王凤翌同学获淄博市演讲比赛二等奖,学校国旗护卫队荣获淄博市国旗护卫队技能大赛二等奖,孙晨硕同学获淄博市“百名青年先锋”荣誉称号,王嘉晨同学获“周村区最美青年”荣誉称号,刘金泽同学助人为乐的光荣事迹被省、市级媒体争相报道。
是什么样的办学方式,如此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健全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周村区实验中学坚持德育课程系统化、服务学生人文化、管理工作精细化、团队工作社团化的德育工作思路,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发挥教师专长,完善校内设施,借助社会资源,依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成立烙画、科技、合唱等17个社团,常态化组织社团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的节日”、文明系列评选等主题教育,将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综合劳动实践周、特色志愿服务等纳入实践课程,让课程成为全面育人主阵地,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五纵六横”德育体系奠基终身幸福发展》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获评“山东省优秀德育实施方案”;学校学生在全市歌曲大赛、辩论赛、体育竞赛、“百灵”艺术节等活动中多次斩获冠军,多名学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被省、市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一位高中2016级毕业生的家长坦言:“一开始我很不理解高中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活动,特别是许多活动从设计到组织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我当时觉得这些按照中考成绩,基本没有希望考上本科的学生更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可是高一下学期,我的孩子承担了运动会开幕式班级展演的组织工作,孩子对这个任务很上心,在过程中她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同学很认可她,特别是最后展演获得了一等奖,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之后的学习中她有了信心,也更加努力,最后被鲁东大学录取。我现在明白了,这些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受外界的影响,从初中开始就给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而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恰恰改变了过去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全要素育人
“育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人参与、责任清晰,达到‘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我们始终坚持全要素融合融通,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育人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路兰英校长这样强调。
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周村区实验中学构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现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同时,学校设置校园开放日,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千名教师大家访”,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送到每一个家庭。学校通过校内就餐、公寓内务、晚自习等日常管理,结合校外综合实践、优秀学生喜报送社区等特色活动,实现校内外全员育人;通过月主题教育以及高一入学礼、高二成人礼、高三升学礼等活动,实现全程育人;开展科技教育、综合劳动实践、四大节等活动,实施奖学金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以孔子文化园、齐文化园、民族文化园为阵地,借助责任石、仲尼大道、春朔广场、融河、文化长廊等景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实现环境育人;组织高校研学活动,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开展交流活动,实现与高校协同育人。
韩燕老师在“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在了班主任工作日志中:“入户之前,我们每位家访教师都做好了准备,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思想心理动态。在家访过程中我们认真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情况,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做好记录。通过家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日常表现,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帮助,为全面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思想引导和学业指导提供了铺垫。同时也架起了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为全面做好学生教育,做好了准备。”
抓实劳动教育
学校劳动教育如火如荼,开花结果。学校开展综合劳动实践周,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和劳动技术水平;开辟600余平方米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耘耕园”,在校外建立8000余平方米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设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借助家委会资源,利用每周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课外活动及节假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学校获评“淄博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课题“新时代‘普职融通’综合高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获全省“深化高考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你们知道怎样的果实是已成熟的吗?”农场指导员教师高凯拿着不同生长状态的农作物,教学生们辨别。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同学们在被绿树掩映的农场里,体验了一把“采摘乐”:小心翼翼地把已经成熟了的花生刨出来,尝一尝鲜花生的味道;好奇地把豆荚摘下剥开,观察里面饱满的豆子;开心地举起茄子拍个照,把收获的灿烂融进自己的微笑里。
学生们尽情地在劳动中学习了种植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分享了校园农场的成果、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体验到了古诗中‘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感恩农民伯伯的付出。以后一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劳动实践,珍惜幸福生活!”
做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周村区实验中学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多样活动,共助心理健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主题报告等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信息化平台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咨询疏导、学生心理沙龙、考前心理疏导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心理健康指导。同步开展班主任减压工作坊、中层干部心理沙龙、教师心理体检等活动,提升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素养;与周村区人民医院共建了医校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成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借助专业力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上述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了更积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氛围。
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赵娟,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成功入选为第二批“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组”成员。在十年来的心理援助中,她致力学生心理咨询,化解学生心理困境为家庭减负,帮助众多学生走出失眠、厌学、社交恐惧、抑郁焦虑、自伤自残等心理困境,也让他们的家庭关系逐步得到改善。赵娟老师说:“每一次公益援助或者沙龙讲座,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和其他生命分享交流,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文情怀,也是我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来源。”
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学生多元成长引路人
“头雁领航”,引领新时代教师发展
学校以“头雁领航引领新时代学校发展”党建创新项目为依托,以“党建+”作为推动学校工作之根本,探索“党小组建在级部”工作,设立“共产党员岗”,鼓励党员带头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带头上毕业班的课。仅2021年,共有44名党员教师获区级以上表彰,占在职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质办学、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党建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党员教师、齐鲁名师吴林妹带领思政教研组创建淄博市“思想政治学科基地”,为成功创建市级特色高中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党建办主任孙鸿波表示:“‘头雁领航引领新时代学校发展’创新项目,旨在促进党建与教学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党建、教学‘两张皮’现象;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党支部从一线教师中选树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酵母’和辐射作用,凝聚起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党员教师刘新鹏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有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并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成为受学生欢迎、理解、敬佩的知识传播者。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自豪,更为自己在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而倍感充实和欣慰。”
业务先行,推动教师修炼真功
周村区实验中学高度关注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为核心目标,多维度谋划、多举措落实、全方位发动,全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建立双培养双提升机制。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通过教师宣誓、师德征文、优秀教师评选等方式引领教师立身树德,潜心育人;以“头雁领航”计划指导名师队伍建设,以“名师送教”活动发挥名师辐射效应;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跟岗学习;构建“1+3+N”学科教学共同体,以评价为引领,以活动为带动,以教科研为载体,促进学科组建设,实现教师主动发展;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如中层干部共读《中层领导力》、教研组长共读《静悄悄的革命》、青年教师共读《教学勇气》,在校内形成了爱读、多读、善读的良好风气。
注重青年教师全面培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以课堂评优助推成长;持续推进“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帮助新教师成长,目前全校有3名青年教师获评“淄博市首期教坛新秀”,4名青年教师获评“周村区首批教坛新秀”;深入推进“青年教师进处室挂职锻炼”活动,已发现、使用青年干部9人,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增强班主任队伍工作活力;每周1次班主任交流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月1次班主任培训会,通过主题报告、名师论坛、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等方式促进班主任成长;细化班主任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发放和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仅今年上半年,学校就有3名教师获评周村区第一届“首席班主任”,4名教师获评“周村区表现突出的班主任”,6名教师获评“淄博市班级管理工作表现突出个人”,2名教师获淄博市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建立教科研共同体,每月召开一次教科研例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助力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坚持“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以教学为切入点,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倡导“小课题”研究,努力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重视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积极为教师搭建各类成果展示的平台,加强优秀成果对外推广的力度,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回报教学”。近年来,学校申报和结题的课题质量显著提升,其中课题“薄弱高中‘三维一体’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高中实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顺利结题,“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视域成果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获淄博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课题“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研究”顺利开题。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成果的大力推广,切实解决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展望未来,路兰英校长坚定地表示:“周村区实验中学将紧紧围绕‘责任’校训,积极践行‘为每一名学生未来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把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多元办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山东教育》2022年12月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