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需要理性和度

发布日期 : 2022-10-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威海恒山实验学校      

与小婷初次相识是在初二分班时,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洗得有点儿发白的校服,裤子有点短了,露出一大截脚踝。一声怯生生的“报告”后,她低着头走到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坐下。

小婷总是独来独往,课间很少加入其他同学的谈笑,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但当你走近她时,她却又故意翻开书本,拒绝与你进行任何交流。

通知收餐费了,她迟迟不交。直到下通知的第三天,她的妈妈才把餐费送到学校。见面时,我了解到:小婷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一次车祸中,她的爸爸不幸去世,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她的妈妈没有固定的工作,日子过得拮据清苦。爸爸的离世给小婷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捉襟见肘的生活也让她陷入自卑的泥潭。她妈妈泪眼婆娑,我也唏嘘不已,暗暗想着:需要多关注这可怜的孩子,用爱去温暖她。

第二天晨会,我仿照一位知名班主任的做法,故意将小婷支走,让她去办公室拿作业。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位善良的女孩得了一场重病,一头美丽的长发被剃掉了,她觉得自己的光头很丑,无法面对老师和同学,因而不愿意上学。过了几天,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来看她,奇怪的是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为了让女孩不感到孤独,班里所有的人都剃了光头。教室里一片静寂,有的人甚至流下感动的泪水。看水到渠成,我大致介绍了小婷的情况,问道:“我们能够为小婷做些什么?”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和小婷交朋友,要帮助小婷,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很高兴,为自己实施的教育策略感到满意。

我特意地关照着小婷。上课会经常提问她,回答对了,热情表扬;回答错了,细致讲解。课间也经常找她聊天,鼓励她和别的同学一起活动。我还送一些衣物给她,帮她申请就学补助。我像慈母一般对她嘘寒问暖。渐渐地,她变得开朗些了,有什么话也愿意和我交流,同时也交了几个好朋友。我很欣慰,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爱融化了一片被寒冷禁锢的土地。

可是,这种情形并没有维持多久。一段时间后,小婷不再主动找我谈心了,而且似乎故意躲着我。她一下课便赶紧溜出教室;在校园里看见我,就别过头,装作没看见;即使不得已与我对视,也是敷衍唯诺,眼神里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份真诚与信任。我有些奇怪:难道她又遇到新问题了?于是,我特意找机会与她谈心。没料到,不管我怎么问,她就是一言不发,最后逼急了她才用很小的声音说了一句:“颜老师,你还是把我当成普通同学吧,别特殊对我。”我一下愣住了……

小婷的举动让我很沮丧,一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我还是尊重了她的意见,没有再表现出对她的特别对待。

后来,小婷升入了初三,我依旧暗中留意着她。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没有了我的特殊关注,她看起来倒更快乐了。对此,我有一种挫败感,不明白这中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向其他教师求教,在书本里寻找答案。我逐渐明了起来:天地行不言之教。老师被称为园丁,可实际上这世间水平最高的园丁是大自然,它因地制宜,安排万物生长在合适的地方。而我,对曾经的小婷是抱有一定功利心在其中的。对小婷,我的急于求成、过分关注让她感到不自在了。对那颗稚嫩而敏感的心灵而言,那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教师之爱的理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出于人对人、成人对儿童的自然之爱,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理性的自觉之爱……她是教师在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了充分认知、对教育本质有了真正领悟、对教师职能和角色有了清晰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之爱。”真是让人醍醐灌顶,谜团在我的学习和反思中终于解开。

师爱的性质不同于母爱,更需要理性,需要有度。小婷的情况虽然有点儿特殊,但我把她划定为“特殊、需要特别关照的学生”,并且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对她进行“特殊关照”。我忽略了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在这种“特殊的爱”的笼罩下,她内心也一定承受着随之而来的负担与压力。

如果时光能够回到起点,我会更加不露声色地去关爱,去关照那个需要爱、更需要理解与尊重的灵魂。

 

 

 

(《山东教育》202210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