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器乐教学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日期 : 2022-10-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第五十二中学 明 娜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器乐教学。特别是在音乐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初中,器乐教学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参与度低、唱不准、记不住的难题。
以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为例:自2016年起,学校先后引入口风琴、中国鼓等乐器进行教学,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将社团训练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经过6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人人能参与、班班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排练演出的节目多次在区、市获奖,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名片。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器乐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器乐学习的兴趣呢?以下,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感受乐器,让演奏不再遥不可及
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
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家长重视程度比较低、小学阶段授课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仅音乐素养差,而且学习乐器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在乐器的选择上更适于选择一些投资少、便于携带、易于掌握的小乐器,如口风琴、陶笛、竖笛、口琴、鼓等。
以口风琴为例,口风琴体积小,其音高固定,容易上手。经过教师的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很容易就能吹奏,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非常适合接受能力强但音乐基础差的初中学生使用。此外,在演奏过程中,为了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学生需要控制气息的强弱来调节力度和音色,这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为后期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口风琴价格比较低,不会对家长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人有乐器”的要求。
二、情境教学,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充分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喜欢音乐,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将学习活动变成自觉的、持久的、终身的。
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将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诱发式的教学。例如,在传统的口风琴教学时,有的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对基本指法的练习上,只让学生吹简单的音阶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会觉得很难、很枯燥。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将练习曲与学生熟悉的旋律或音乐教材上的内容相融合,然后简介口风琴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互动学习,让审美成为音乐的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堂作为美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歌唱教学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大部分初中学生受到青春期、变声期、先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开口演唱,而器乐教学的推广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分享”的互动式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演奏活动,提高其演奏兴趣,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提升其音乐素养。
总之,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器乐教学的独特优势能够补齐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许多短板,其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必将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只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制定合理的器乐教学策略,采取恰当的音乐教学方法,必能使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大放异彩,推动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山东教育》2022年10月第36期)